查古籍
周旭文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學說
中醫(yī)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生克學說,簡便易行,可用于預防和治療某些情志病,有時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療效。
《尚書·洪范》中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蔽逍邢嗌囊?guī)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規(guī)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中醫(yī)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jié)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病理系統(tǒng),將人體的各種情志和表象,歸結(jié)為以五志(喜、怒、悲、思、恐)為特征的五種情志變化,并分別配對五行中的五種物質(zhì)。早在《內(nèi)經(jīng)·陰陽應象大論》中就有:“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五行、五臟、五志之間有著密切的相生相克制約關系,相克的規(guī)律是:肝木→脾土→腎水→心火→肺金→肝木,那么五志相克的規(guī)律就是:怒→思→恐→喜→悲→怒。
一旦五志中的某一種情志變化超過了人的承受能力,其相對應的五臟會發(fā)生一些功能紊亂和病變反映,所以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之說。例如,“木”對應的情志是“怒”,對應的臟腑是肝與膽。正常情況下,肝木克(制約)脾土,肝的疏泄、藏血功能有助于脾的運化水谷精微、生血功能。反之,“怒”最易損傷肝(膽),并直接影響其“子”,肯定就不能“克土”,減弱了掌控脾胃消化功能的能力。肝氣橫逆還會乘脾犯胃,出現(xiàn)肝脾不調(diào)、肝胃不和的癥狀,正所謂“木旺乘土”、“知肝傳脾”。肝病日久影響其“母”,可導致腎虧,出現(xiàn)腰膝酸軟、耳鳴健忘、眩暈等癥狀,稱之“水不涵木”、“子病及母”。五行都可依此類推。
情志生克法,是用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另一種情志的治療方法。例如,“喜勝悲”即火克金,是以高興的事來戰(zhàn)勝悲傷;“悲勝怒”即金克木,是用悲傷來戰(zhàn)勝大怒;“怒勝思”即木克土,是用激怒的方法來打通思慮糾結(jié);“思勝恐”即土克水,用誘導思考能夠克制恐慌;“恐勝喜”即水克火,是用恐嚇的方法控制過喜過散的心。
情志生克法簡便易行
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怒勝思”的方法可以化解思慮太過、情結(jié)不開,幫助維持原本“木克土”的制約平衡。
《華佗傳》里記載有一個用“怒勝思”方法治病的病例:有個郡守向華佗求治,華佗通過望、聞、問、切后便心中有數(shù)了:病因是思慮過度傷及脾胃,日久導致了胃中氣滯血瘀。華佗收下了許多禮物就走了,不但不給開藥,還寫信責罵病人,真把郡守激怒了,怒不可遏,口吐血,結(jié)果怒可勝思,反而他胃中的淤血去除了,氣順后也就不再多思多想了,病竟然痊愈了。
在電視劇《亮劍》中,我軍優(yōu)秀的作戰(zhàn)指揮員李云龍?zhí)匦歇毩⑸米猿鰬?zhàn)后受到處分,他賭氣不服,思緒紛亂,情緒低落,不思飲食,像是生了一場大病。政委就用激將法怒斥李云龍,使他怒不可遏,出口大罵,解氣后他冷靜了下來,幡然醒悟承認自己文化水平低,組織紀律性不強,自嘲只會沖沖殺殺,并請政委多提醒幫助,轉(zhuǎn)而如釋重負,又大口地吃飯喝酒了。
上述兩例,都巧妙地借“怒則氣上”之勢來治療“思則氣結(jié)”的病變。這種情志生克法,隨時隨地可以靈活運用,也是最經(jīng)濟實用的療法。
情志生克法勿生搬硬套
雖然通過五行學說可以了解情志損傷與臟腑的對應影響、五志之間的生克制約關聯(lián),但是,決不能機械地就認為大怒只會傷肝、思慮只是傷脾,也不能刻板地以為制造悲傷一定能戰(zhàn)勝大怒、誘其發(fā)怒肯定會克勝思慮過耗等等諸如此類。
雖然情志生克法簡便易行,但調(diào)治效果不佳時,則應及時去醫(yī)院的心身醫(yī)學科、心理科求醫(yī)問藥。這是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志活動是復雜多變的,個體心理特質(zhì)有差異,承受壓力的程度不一樣,生活背景和工作環(huán)境各不相同,伴隨基礎疾病的患者就更需要考慮綜合治療。臨床上還是應該因人而異,辨證施治,輔助心理治療,才能提高和鞏固療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周旭文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學說
中醫(yī)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生克學說,簡便易行,可用于預防和治療某些情志病,有時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療效。
《尚書·洪范》中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蔽逍邢嗌囊?guī)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規(guī)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中醫(yī)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jié)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病理系統(tǒng),將人體的各種情志和表象,歸結(jié)為以五志(喜、怒、悲、思、恐)為特征的五種情志變化,并分別配對五行中的五種物質(zhì)。早在《內(nèi)經(jīng)·陰陽應象大論》中就有:“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五行、五臟、五志之間有著密切的相生相克制約關系,相克的規(guī)律是:肝木→脾土→腎水→心火→肺金→肝木,那么五志相克的規(guī)律就是:怒→思→恐→喜→悲→怒。
一旦五志中的某一種情志變化超過了人的承受能力,其相對應的五臟會發(fā)生一些功能紊亂和病變反映,所以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之說。例如,“木”對應的情志是“怒”,對應的臟腑是肝與膽。正常情況下,肝木克(制約)脾土,肝的疏泄、藏血功能有助于脾的運化水谷精微、生血功能。反之,“怒”最易損傷肝(膽),并直接影響其“子”,肯定就不能“克土”,減弱了掌控脾胃消化功能的能力。肝氣橫逆還會乘脾犯胃,出現(xiàn)肝脾不調(diào)、肝胃不和的癥狀,正所謂“木旺乘土”、“知肝傳脾”。肝病日久影響其“母”,可導致腎虧,出現(xiàn)腰膝酸軟、耳鳴健忘、眩暈等癥狀,稱之“水不涵木”、“子病及母”。五行都可依此類推。
情志生克法,是用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另一種情志的治療方法。例如,“喜勝悲”即火克金,是以高興的事來戰(zhàn)勝悲傷;“悲勝怒”即金克木,是用悲傷來戰(zhàn)勝大怒;“怒勝思”即木克土,是用激怒的方法來打通思慮糾結(jié);“思勝恐”即土克水,用誘導思考能夠克制恐慌;“恐勝喜”即水克火,是用恐嚇的方法控制過喜過散的心。
情志生克法簡便易行
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怒勝思”的方法可以化解思慮太過、情結(jié)不開,幫助維持原本“木克土”的制約平衡。
《華佗傳》里記載有一個用“怒勝思”方法治病的病例:有個郡守向華佗求治,華佗通過望、聞、問、切后便心中有數(shù)了:病因是思慮過度傷及脾胃,日久導致了胃中氣滯血瘀。華佗收下了許多禮物就走了,不但不給開藥,還寫信責罵病人,真把郡守激怒了,怒不可遏,口吐血,結(jié)果怒可勝思,反而他胃中的淤血去除了,氣順后也就不再多思多想了,病竟然痊愈了。
在電視劇《亮劍》中,我軍優(yōu)秀的作戰(zhàn)指揮員李云龍?zhí)匦歇毩⑸米猿鰬?zhàn)后受到處分,他賭氣不服,思緒紛亂,情緒低落,不思飲食,像是生了一場大病。政委就用激將法怒斥李云龍,使他怒不可遏,出口大罵,解氣后他冷靜了下來,幡然醒悟承認自己文化水平低,組織紀律性不強,自嘲只會沖沖殺殺,并請政委多提醒幫助,轉(zhuǎn)而如釋重負,又大口地吃飯喝酒了。
上述兩例,都巧妙地借“怒則氣上”之勢來治療“思則氣結(jié)”的病變。這種情志生克法,隨時隨地可以靈活運用,也是最經(jīng)濟實用的療法。
情志生克法勿生搬硬套
雖然通過五行學說可以了解情志損傷與臟腑的對應影響、五志之間的生克制約關聯(lián),但是,決不能機械地就認為大怒只會傷肝、思慮只是傷脾,也不能刻板地以為制造悲傷一定能戰(zhàn)勝大怒、誘其發(fā)怒肯定會克勝思慮過耗等等諸如此類。
雖然情志生克法簡便易行,但調(diào)治效果不佳時,則應及時去醫(yī)院的心身醫(yī)學科、心理科求醫(yī)問藥。這是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志活動是復雜多變的,個體心理特質(zhì)有差異,承受壓力的程度不一樣,生活背景和工作環(huán)境各不相同,伴隨基礎疾病的患者就更需要考慮綜合治療。臨床上還是應該因人而異,辨證施治,輔助心理治療,才能提高和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