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劉汶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關幼波為我國著名肝病大師,一生博覽群書,精修醫(yī)學,尤其對《丹溪心法》情有獨鐘,其著名的“痰瘀學說”、“氣血理論”均傳承于丹溪之作。但大師師古而不泥古,在古人的理論基礎上又有所發(fā)揚創(chuàng)新。筆者沿大師的足跡,溯源而上,探幽索微,期以得其真?zhèn)鳌?/p>
對于“痰瘀”的認識
丹溪治療雜病多從“氣、血、痰、郁”四個方面入手。丹溪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于郁?!碧岢鲈骄贤杞庵T郁。解氣郁藥有香附、蒼術、撫芎;解濕郁藥有白芷、蒼術、川芎、茯苓;解痰郁藥有海石、香附、南星、瓜蔞;解熱郁藥有山梔、青黛、香附、蒼術、撫芎;解血郁藥有桃仁、紅花、青黛、川芎;解食郁藥有蒼術、香附、山楂、神曲,并提出要根據四時用藥,春加川芎,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關幼波認為,氣、血、痰、食、火皆能成郁,尤以“痰”致郁為最頑固最難治,痰致氣機阻滯,氣機受阻則血行不暢,氣血與痰膠著則為“痰瘀”。慢性肝病的進展變化,莫不由于痰瘀作祟。
丹溪對于痰致病有精辟論述:“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备叨茸⒅亍疤怠痹诎l(fā)病中的重要作用。丹溪關于“痰致病”的理論,奠定了后世對疑難雜病的病因病機學說。為難病、怪病的治療提出了新的治療途徑。強調治療時要以二陳湯為基本方“二陳湯一身之痰都管治,如要下行,加引下藥,在上加引上藥?!碧岢鳇S芩治療熱痰,竹瀝化痰,五倍子治療老痰,二陳湯加山梔子、黃連、黃芩治療火痰。認為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瀝不可導達,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痰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化痰藥加咸藥軟堅之味。對于海石的化痰作用,提出熱痰能降,濕痰能燥,結痰能軟,頑痰能消。高度肯定了海石治痰第一藥的功效。對于“痰”和“郁”間互為因果、互根互用的密切關系,也做了精辟論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p>
關幼波豐富和發(fā)展了“痰瘀”學說,認為慢性肝病、肝之頑癥,無不與“痰”有關。比如肝硬化,關幼波教授認為,肝硬化主要為肝郁失疏,肝血不足,正氣受損,客邪侵入,或因濕熱之邪未徹底清除,日益膠固,纏綿日久傷及臟腑氣血,導致氣滯血瘀痰凝于肝臟,肝臟日久出現實質性損害所致。臨床上多是由于飲食無節(jié),飲酒過度,或濕熱毒邪所傷,致脾胃受傷,痰飲結聚,水濕內停,凝痰聚飲造成氣機不暢,肝氣郁滯,瘀血阻絡。開始多因濕熱之邪侵害肝臟,殃及脾胃;或酒食所傷,導致脾失健運,濕困日久而熱蒸生痰,入于肝經,阻于血絡,形成血瘀;抑或由于情志不暢,氣失條達,肝氣郁滯,木克脾土,脾虛失運,痰瘀交阻,氣結于肝。
關幼波認為,肝硬化病因不外乎濕熱疫毒入侵或酒食所傷,或肝積、黃疸等久病續(xù)發(fā),由于肝脾相關,肝腎同源,病邪長期羈留肝臟可導致肝血耗傷,脾氣虛弱,腎精虧虛,日久肝脾腎臟腑均虛弱。所以正氣耗傷、氣血不足是其本,痰瘀阻絡是其標。本虛標實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性,氣虛痰瘀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機,貫穿于肝硬化的整個發(fā)病過程,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是肝硬化的基本治療原則。關幼波治療痰瘀,多用鱉甲、龜板、牡蠣、內金、山楂、水紅花子、王不留行、夏枯草、郁金、赤芍、白芍、穿山甲、劉寄奴等化痰祛瘀,祛邪而不傷正。
對于“氣血”的認識
丹溪對氣血在人體的作用非常重視。他認為,疾病的發(fā)生,正氣虛弱是關鍵,所以要補虛調氣血。補氣常用四君子湯,補血常用四物湯。在《補損》一篇里提出了大補丸、龍虎丸、補腎丸、補天丸、虎潛丸、補虛丸、補陰丸、三補丸、五補丸等等藥物的功效及用法。如大補丸要“氣虛以補氣藥下,血虛以補血藥下,并不單用?!标P幼波在治療肝病中,特別重視“氣血”在辨證施治中的重要作用,極力主張將氣血與陰陽表里虛實寒熱一起并稱為“十綱”,且十綱以陰陽為總綱,下設氣血、表里、寒熱、虛實。
關幼波認為,疾病的發(fā)生、變化與預后,無不與氣血的消長變化有關,尤其是肝病,關系更為密切。因為從生理上講,肝主疏泄,調暢人體臟腑、氣血、經絡的氣機,主管人體一身之氣的“升降出入”,心氣對血脈的推動運行,脾氣的運化輸布,肺氣的宣發(fā)肅降,腎氣的收納氣化,包括肝臟的升發(fā)主動等,無不有賴于肝臟的“調氣”作用。另外,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肝臟調節(jié)血量,以供人體之需。從這兩點來講,肝臟和氣血的關系就極為密切,所以古人曰“肝臟體陰而用陽”。所以關幼波在治療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病時,均以補氣養(yǎng)血為先,扶正以祛邪。關幼波總結出治肝要訣“扶正祛邪調理氣血,調理肝脾腎,中洲要當先,扶正需解毒,濕熱勿殘留?!狈街谐S命S芪、當歸、黨參、白術、茯苓、山藥、桑寄生、枸杞子等補氣養(yǎng)血,健脾補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劉汶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關幼波為我國著名肝病大師,一生博覽群書,精修醫(yī)學,尤其對《丹溪心法》情有獨鐘,其著名的“痰瘀學說”、“氣血理論”均傳承于丹溪之作。但大師師古而不泥古,在古人的理論基礎上又有所發(fā)揚創(chuàng)新。筆者沿大師的足跡,溯源而上,探幽索微,期以得其真?zhèn)鳌?/p>
對于“痰瘀”的認識
丹溪治療雜病多從“氣、血、痰、郁”四個方面入手。丹溪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于郁?!碧岢鲈骄贤杞庵T郁。解氣郁藥有香附、蒼術、撫芎;解濕郁藥有白芷、蒼術、川芎、茯苓;解痰郁藥有海石、香附、南星、瓜蔞;解熱郁藥有山梔、青黛、香附、蒼術、撫芎;解血郁藥有桃仁、紅花、青黛、川芎;解食郁藥有蒼術、香附、山楂、神曲,并提出要根據四時用藥,春加川芎,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關幼波認為,氣、血、痰、食、火皆能成郁,尤以“痰”致郁為最頑固最難治,痰致氣機阻滯,氣機受阻則血行不暢,氣血與痰膠著則為“痰瘀”。慢性肝病的進展變化,莫不由于痰瘀作祟。
丹溪對于痰致病有精辟論述:“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备叨茸⒅亍疤怠痹诎l(fā)病中的重要作用。丹溪關于“痰致病”的理論,奠定了后世對疑難雜病的病因病機學說。為難病、怪病的治療提出了新的治療途徑。強調治療時要以二陳湯為基本方“二陳湯一身之痰都管治,如要下行,加引下藥,在上加引上藥?!碧岢鳇S芩治療熱痰,竹瀝化痰,五倍子治療老痰,二陳湯加山梔子、黃連、黃芩治療火痰。認為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瀝不可導達,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痰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化痰藥加咸藥軟堅之味。對于海石的化痰作用,提出熱痰能降,濕痰能燥,結痰能軟,頑痰能消。高度肯定了海石治痰第一藥的功效。對于“痰”和“郁”間互為因果、互根互用的密切關系,也做了精辟論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p>
關幼波豐富和發(fā)展了“痰瘀”學說,認為慢性肝病、肝之頑癥,無不與“痰”有關。比如肝硬化,關幼波教授認為,肝硬化主要為肝郁失疏,肝血不足,正氣受損,客邪侵入,或因濕熱之邪未徹底清除,日益膠固,纏綿日久傷及臟腑氣血,導致氣滯血瘀痰凝于肝臟,肝臟日久出現實質性損害所致。臨床上多是由于飲食無節(jié),飲酒過度,或濕熱毒邪所傷,致脾胃受傷,痰飲結聚,水濕內停,凝痰聚飲造成氣機不暢,肝氣郁滯,瘀血阻絡。開始多因濕熱之邪侵害肝臟,殃及脾胃;或酒食所傷,導致脾失健運,濕困日久而熱蒸生痰,入于肝經,阻于血絡,形成血瘀;抑或由于情志不暢,氣失條達,肝氣郁滯,木克脾土,脾虛失運,痰瘀交阻,氣結于肝。
關幼波認為,肝硬化病因不外乎濕熱疫毒入侵或酒食所傷,或肝積、黃疸等久病續(xù)發(fā),由于肝脾相關,肝腎同源,病邪長期羈留肝臟可導致肝血耗傷,脾氣虛弱,腎精虧虛,日久肝脾腎臟腑均虛弱。所以正氣耗傷、氣血不足是其本,痰瘀阻絡是其標。本虛標實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性,氣虛痰瘀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機,貫穿于肝硬化的整個發(fā)病過程,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是肝硬化的基本治療原則。關幼波治療痰瘀,多用鱉甲、龜板、牡蠣、內金、山楂、水紅花子、王不留行、夏枯草、郁金、赤芍、白芍、穿山甲、劉寄奴等化痰祛瘀,祛邪而不傷正。
對于“氣血”的認識
丹溪對氣血在人體的作用非常重視。他認為,疾病的發(fā)生,正氣虛弱是關鍵,所以要補虛調氣血。補氣常用四君子湯,補血常用四物湯。在《補損》一篇里提出了大補丸、龍虎丸、補腎丸、補天丸、虎潛丸、補虛丸、補陰丸、三補丸、五補丸等等藥物的功效及用法。如大補丸要“氣虛以補氣藥下,血虛以補血藥下,并不單用?!标P幼波在治療肝病中,特別重視“氣血”在辨證施治中的重要作用,極力主張將氣血與陰陽表里虛實寒熱一起并稱為“十綱”,且十綱以陰陽為總綱,下設氣血、表里、寒熱、虛實。
關幼波認為,疾病的發(fā)生、變化與預后,無不與氣血的消長變化有關,尤其是肝病,關系更為密切。因為從生理上講,肝主疏泄,調暢人體臟腑、氣血、經絡的氣機,主管人體一身之氣的“升降出入”,心氣對血脈的推動運行,脾氣的運化輸布,肺氣的宣發(fā)肅降,腎氣的收納氣化,包括肝臟的升發(fā)主動等,無不有賴于肝臟的“調氣”作用。另外,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肝臟調節(jié)血量,以供人體之需。從這兩點來講,肝臟和氣血的關系就極為密切,所以古人曰“肝臟體陰而用陽”。所以關幼波在治療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病時,均以補氣養(yǎng)血為先,扶正以祛邪。關幼波總結出治肝要訣“扶正祛邪調理氣血,調理肝脾腎,中洲要當先,扶正需解毒,濕熱勿殘留?!狈街谐S命S芪、當歸、黨參、白術、茯苓、山藥、桑寄生、枸杞子等補氣養(yǎng)血,健脾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