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審證求病機 活用真武湯

    李鴻亮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醫(yī)院

    方證相應,審證求機是應用經(jīng)方的最高境界。審證求機體現(xiàn)為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筆者臨床應用真武湯治療多種疾病,注重方證相應,療效卓著。

    案1冠心病

    張某,男,54歲。某私有企業(yè)老板。于2009年7月就診。

    自述患冠心病1年余,時常出現(xiàn)胸悶、胸痛,曾服“復方丹參片”、“魯南欣康”等,癥狀無明顯緩解。6天前因胸悶、胸痛發(fā)作頻繁并加重,入院治療。心電圖示:廣泛性心肌缺血。給予腸溶阿司匹林、倍他樂克、ACEI、硝酸酯類等,癥狀無好轉,要求中醫(yī)治療。查:形體較胖,面色白光白,氣怯怕冷,四肢不溫,口淡乏味,納差便溏,時有便秘。舌質紅,苔厚膩,脈沉滑。辨證:陽虛水泛,遏阻氣機。治則:溫陽化氣,利水行濕。處方:黑附子30克(與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時),白術30克,茯苓45克,白芍45克,澤瀉30克,桂枝45克,砂仁15克,丹參30克,5劑。每劑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20毫升,日3次。

    服完5劑后,胸悶、胸痛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畏寒怕冷好轉。宗上方加減,黑附子用量逐步加到90克,共服100余劑,諸癥皆失。隨訪一年未復發(fā)。

    案2腎癌

    石某,女,57歲。于2010年2月就診。1月前發(fā)現(xiàn)右腎癌,在某三甲醫(yī)院行右腎臟摘除術。術后精神萎靡,惡心嘔吐,不欲飲食。血肌酐155mol/L,血尿素氮16.6mmol/L。查:面色萎黃、虛浮,聲低氣怯,形寒怕冷,腰痛背痛,納差便溏,口淡無味,舌質淡,苔厚膩,脈沉細而滑。辨證為陽虛水泛,濕濁郁阻。治則:溫陽化氣,利濕祛濁。處方:黑附子30克(與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時),白術30克,茯苓45克,白芍45克,澤瀉30克,桂枝45克,砂仁15克,半夏30克,沉香15克(后下)。5劑,每劑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200毫升,日3次。

    服完5劑后,精神明顯好轉,腰背疼痛消失,不再嘔吐。納食正常。為求鞏固治療,宗上方加減10余劑,血肌酐、血尿素氮逐步恢復正常。目前仍在治療中。

    按:審證求機,方證相應是活用經(jīng)方的靈魂。筆者應用真武湯緊扣“陽虛水泛”這個病機,對于各個系統(tǒng)的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吳謙《測補名醫(yī)方論》曰:“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湯者,藉以鎮(zhèn)水之義也。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腎也,腎為胃關,聚水而從其類,倘腎中無陽,則脾之樞機雖運,而腎之關門不開,水即欲行,以無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證也。用附子之辛熱,壯腎之元陽,則水有所主矣。白術之苦燥建立中土,則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補陽,于主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滲,佐白術以健土,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藥之酸收,仲景之旨微矣,蓋人之身陽根于陰,若徒以辛熱補陽,不少佐以酸收之品,恐真陽飛越矣,用芍藥者,是亟收陽氣歸根于陰也?!卑?中的個體業(yè)主,勞心過度,損傷陽氣;過食肥甘,化濕生濁,濕濁內停,阻遏氣機。非溫陽不足以祛濕,“濕為陰邪,易傷陽氣”,濕邪不祛,陽氣更損。案2為腎癌術后,金刃所傷,氣耗損陽,陽虛不鼓,濕濁阻滯,氣機不暢。兩者病機相同,治則相同,體現(xiàn)了“異病同治”的精神。

更多中藥材
  • 打呼嚕是一種疾病,打呼嚕比較多的是胖人,因為好多胖人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嚕。打呼嚕就是我們睡覺時,坐著時氣道是通暢的,躺著時腺樣體蓋住氣道了,輕的話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話,我們醫(yī)學上叫睡眠障礙綜合征,嚴重的人睡覺的時候都能憋醒......
  • 中藥太苦加點糖?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兒童還是忍不住那個苦味,喝幾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媽媽在給孩子煎煮中藥時,怕味太苦會在湯里放很多白糖。其實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圍,對于正在服用化濕理氣的中藥時,加糖反而會對......
  • 因為我們中醫(yī)治病講究六經(jīng)辯證,對某些經(jīng)絡有問題的疾病,我們可以使一些引經(jīng)藥物,使得這個藥物達到我們針對的經(jīng)絡效果更好一點。一般的老中醫(yī)開化藥藥引,大棗啊,生姜,還有蔥白。這個生姜呢,主要是一個可以佐治我們的方子中的寒涼的藥物啊。大棗呢,其實......
  • 姜是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調味劑,殊不知姜對于手腳冰涼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腳容易涼,不妨在做菜煲湯的時候多放點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沒有糖尿病的話,還可以放些紅糖與生姜一起煮,經(jīng)常飲用可以起到緩解手腳冰涼的作用。還可以采用生姜1兩+......
  • 一、腳氣頻發(fā),體內濕氣太重的時候,濕氣容易聚集在身體的下部,濕氣重的時候,體內的濕邪就常沿著經(jīng)絡下至足底的部位,從而引起腳氣病。二、便溏如水,濕氣重的人大便的形態(tài)一般都不正常,夾帶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爛軟如泥,氣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