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茯苓小方

    王國瑋 北京市中醫(yī)醫(yī)院

    中醫(yī)認為,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功效,適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痰飲、眩暈、驚悸、食少脘悶、便溏泄瀉、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癥。茯苓藥性平和,既能健脾滲濕,又可扶正祛邪,有補而不峻,利而不猛的特點,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適宜長期服用。下面介紹幾個茯苓食療方。

    風濕關節(jié)腫痛

    茯苓15克,薏米60克,共研細粉,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熟即食用。

    心悸

    茯苓、蓮子、麥冬各等份,共研為末,加入白糖、桂花適量,拌勻,加水和面蒸糕食用。

    慢性腸炎

    茯苓粉50克,山藥粉50克,蓮子粉50克,芡實粉50克,面粉300克,白糖適量,蜂蜜適量,將諸粉混合均勻,加入白糖和蜂蜜,加水適量做成面餅,放烤箱中烘熟食用。

    皮膚美白

    杏仁粉30克,茯苓粉10克,蓮子10克,面粉適量。將中藥材研為細末,再與面粉混合均勻,加入溫水調(diào)至稀稠適度,均勻敷于面部,20~30分鐘后用清水將臉冼凈。

    小兒脾虛久瀉

    茯苓粉30克,粳米60克,大棗5枚,白糖適量。棗去核,與粳米浸泡后加水同煮,快熟時加入茯苓粉,煮熟即可,日服2~3次。

更多中藥材
  • 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川芎所組成。其中當歸能夠補血養(yǎng)血,活血通經(jīng)。川芎呢,是行氣養(yǎng)血的一把好手,還有血家之氣藥的美稱,并且它還能夠止痛,比如說痛經(jīng)和常見的一些頭痛。白芍呢,它既能柔肝養(yǎng)血,又能平肝止痛,還能收斂肝......
  • 該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并不復雜,只有四味藥材,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方中半夏是化痰的主力軍,它性格燥烈,可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通過它的溫燥之性來減少濕痰的產(chǎn)生,并且半夏可以把痰濕化開,然后再排出體外。陳皮同樣是一味燥濕化痰的......
  • 氣功鍛煉方法多種多樣,但都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同時,各種氣功鍛煉方法所遵循的要點也是共同的。掌握氣功鍛煉的要點,不僅有助于提高氣功的質量和效果,還能消除運動員在氣功練習中產(chǎn)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擔憂。氣功保健的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身心放松......
  • 那么在具體臨床應用的時候。首先在白癜風治療中,我們應該“象”思維,什么叫象思維呢?就是我們中醫(yī)說的取類比象的方法,一些白色的藥物,它可以進入到白色的區(qū)域而達到治療的效果,一些黑色的藥物呢,可以調(diào)和和治療白色的病變。這樣的話,我們在選擇藥物上......
  • 白癜風中醫(yī)到底能不能治愈,我認為中醫(yī)中藥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中醫(yī)在控制疾病上,應該說有它明顯的優(yōu)勢,你比如說在早期,我們可以通過中醫(yī)中藥的方法來控制疾病的發(fā)展,我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膚色上,如果他色素細胞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