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洞霞疑接臺(tái)峰近,石??崭枋竦离y。
一種靈苗人不識(shí),半山霜露夜痕干。
注:本詩出自《廣群芳譜》九十七卷藥譜五,詩作者為宋·林景熙。
按:附子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塊根上所附生的子根。附子性味大辛大熱、有毒,歸屬心、脾、腎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溫補(bǔ)脾腎,散寒止痛的功效。為主治厥逆脈微,冷汗吐利等行將亡陽虛脫之要藥。另外,可治腎虛腰冷、陽痿、脾虛泄瀉、水腫。也可用于治療陰冷內(nèi)盛之胃腹冷痛及寒濕痹痛等。(田家聲)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洞霞疑接臺(tái)峰近,石??崭枋竦离y。
一種靈苗人不識(shí),半山霜露夜痕干。
注:本詩出自《廣群芳譜》九十七卷藥譜五,詩作者為宋·林景熙。
按:附子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塊根上所附生的子根。附子性味大辛大熱、有毒,歸屬心、脾、腎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溫補(bǔ)脾腎,散寒止痛的功效。為主治厥逆脈微,冷汗吐利等行將亡陽虛脫之要藥。另外,可治腎虛腰冷、陽痿、脾虛泄瀉、水腫。也可用于治療陰冷內(nèi)盛之胃腹冷痛及寒濕痹痛等。(田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