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吳沛田 海南省三亞市中醫(yī)院
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浮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和高血脂癥為特征的臨床證候群,有原發(fā)與繼發(fā)之分,是小兒時期泌尿系常見病,屬中醫(yī)學“水腫”、“虛勞”范疇?;静C為本虛標實,多為脾腎兩虛,復感濕熱毒邪,致血瘀阻滯,病情較長而難愈。筆者按以下四型辨治,提高了該病的臨床療效。
脾虛濕阻
面色萎黃,脘悶腹脹,納呆便溏,全身浮腫,或身重乏力,小便短少,舌淡胖或齒痕,苔白膩,脈沉緩。治宜健脾化濕,利水消腫,用四君子湯加味,藥用生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桑白皮、陳皮、豬苓、石葦、桂枝、厚樸、麻黃等。
濕熱壅盛
周身浮腫,面紅氣粗,口干不欲飲,午后腹脹,或嘔惡少食,或繼發(fā)瘡席,大便不爽,頭痛失眠,舌邊尖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治宜清熱化濕、利水消腫,方選五味消毒飲加減,藥用金銀花、公英、地丁、滑石、萹蓄、澤瀉、野菊花、茯苓、連翹、土茯苓、敗醬草、萆薢等。
脾腎陽虛
一身皆腫,腰以下為甚,四肢不溫,納差便溏,乏力嗜睡,或腹脹嘔惡,惡寒無汗,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舌體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或沉緊。治宜溫補脾腎、化瘀利水,方選真武湯加味,藥用制附子、肉桂、黃芪、白芍、白術、茯苓、干姜、仙靈脾、補骨脂、桑白皮、澤瀉、車前子、赤芍、熟地黃等。
瘀血內(nèi)阻
周身浮腫,面色晦暗或黧黑,大便不暢,小便不利,倦怠乏力,皮膚干燥或瘙癢,或見瘀斑,舌苔薄或膩,舌質(zhì)紫黯或見瘀斑。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利水,方選桃紅四物湯、濟生腎氣丸加減,藥用桃仁、紅花、當歸、熟地黃、丹參、懷牛膝、山萸肉、土茯苓、杜仲、澤瀉、車前子、茯苓、防風、枳實等。兼風寒加麻黃、羌活;兼陰虛內(nèi)阻,加知母、黃柏、地骨皮;兼飲食停滯加谷芽、麥芽、雞內(nèi)金、萊菔子。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吳沛田 海南省三亞市中醫(yī)院
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浮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和高血脂癥為特征的臨床證候群,有原發(fā)與繼發(fā)之分,是小兒時期泌尿系常見病,屬中醫(yī)學“水腫”、“虛勞”范疇?;静C為本虛標實,多為脾腎兩虛,復感濕熱毒邪,致血瘀阻滯,病情較長而難愈。筆者按以下四型辨治,提高了該病的臨床療效。
脾虛濕阻
面色萎黃,脘悶腹脹,納呆便溏,全身浮腫,或身重乏力,小便短少,舌淡胖或齒痕,苔白膩,脈沉緩。治宜健脾化濕,利水消腫,用四君子湯加味,藥用生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桑白皮、陳皮、豬苓、石葦、桂枝、厚樸、麻黃等。
濕熱壅盛
周身浮腫,面紅氣粗,口干不欲飲,午后腹脹,或嘔惡少食,或繼發(fā)瘡席,大便不爽,頭痛失眠,舌邊尖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治宜清熱化濕、利水消腫,方選五味消毒飲加減,藥用金銀花、公英、地丁、滑石、萹蓄、澤瀉、野菊花、茯苓、連翹、土茯苓、敗醬草、萆薢等。
脾腎陽虛
一身皆腫,腰以下為甚,四肢不溫,納差便溏,乏力嗜睡,或腹脹嘔惡,惡寒無汗,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舌體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或沉緊。治宜溫補脾腎、化瘀利水,方選真武湯加味,藥用制附子、肉桂、黃芪、白芍、白術、茯苓、干姜、仙靈脾、補骨脂、桑白皮、澤瀉、車前子、赤芍、熟地黃等。
瘀血內(nèi)阻
周身浮腫,面色晦暗或黧黑,大便不暢,小便不利,倦怠乏力,皮膚干燥或瘙癢,或見瘀斑,舌苔薄或膩,舌質(zhì)紫黯或見瘀斑。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利水,方選桃紅四物湯、濟生腎氣丸加減,藥用桃仁、紅花、當歸、熟地黃、丹參、懷牛膝、山萸肉、土茯苓、杜仲、澤瀉、車前子、茯苓、防風、枳實等。兼風寒加麻黃、羌活;兼陰虛內(nèi)阻,加知母、黃柏、地骨皮;兼飲食停滯加谷芽、麥芽、雞內(nèi)金、萊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