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四名人求治中醫(yī)

    張存悌 李明哲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三院

    胡適多次請中醫(yī)看病

    胡適有病曾被陸仲安治愈,雖然協(xié)和醫(yī)院后來把糖尿病的診斷否定了。但是,陸仲安治好了當時西醫(yī)沒有辦法治的病,卻是眾所周知的。胡適本人一直回避此事,不愿意直接承認。

    事實上,胡適請陸仲安治病并非只此一次,據(jù)著名歷史學家、胡適弟子羅爾綱先生在《師門五年記·胡適瑣記》中回憶:“一九三零夏秋,胡適在上海生了幾次病。當時陸仲安是上海最紅的醫(yī)生。胡適得病,都由一位熟識的西醫(yī)先診斷過了,然后打電話請陸仲安來用中藥醫(yī)治。陸都是趕著前來的。胡適住房小,汽車開不進來,車停在門前,保鏢的白俄就拿手槍守衛(wèi)。那時我屢發(fā)瘧疾,也請陸仲安給我診治。廚子、女傭感暑,胡適同樣請陸仲安診治?!?/p>

    梁啟超夫人有病請名醫(yī)

    梁啟超寓居天津時,有一次夫人生病,梁啟超的學生謝國楨請了蕭龍友出診,管接管送,招待食宿。經(jīng)蕭龍友精心醫(yī)治,幾天之后,梁夫人的病就好轉(zhuǎn)了。臨行時,學生問支付多少禮金?梁啟超大筆一揮,囑向帳房領錢:“禮金大洋貳佰元。”當年的200元大洋可不是小數(shù)目,學生笑談:“真是總長的派頭?!?/p>

    中醫(yī)治愈郭沫若瀉肚子

    1908年秋,17歲的郭沫若正在四川嘉定城讀初中,當時他生了一場大病,總感到非常疲倦,頭痛,拉肚子,咳嗽,時常流鼻血,沒有食欲。

    郭沫若的父親在鄉(xiāng)下是一個“土郎中”,開了一劑溫和的藥給他吃,毫不見效。家人只好找當?shù)氐娜遽t(yī)宋相臣來診治。宋說郭沫若瀉肚子是陰癥,發(fā)燒流鼻血等又是外感,要先治里后治表。于是,他給郭沫若開了一劑分量很重的附片、干姜,一劑藥下去,所有的黏膜都焦黑了,口舌眼鼻沒有一處不是黑的,頭腦發(fā)昏,只想睡覺。宋和郭父都束手無策了。

    一位堂叔推薦了一位附近的趙姓醫(yī)生,這位趙醫(yī)生沒有什么名望,看了郭沫若的病狀之后,主張和宋相臣恰恰相反,說郭沫若的病是陽癥,要用涼藥,并開了一劑份量很重的芒硝、大黃,宋相臣不消說是反對的,郭沫若父親也不贊同。趙醫(yī)生卻堅持要用他的藥方,否則就要走人。他說藥方雖然是瀉藥,但吃下后瀉的次數(shù)會一天天減少。眾人相持不下,病中的郭沫若卻堅持要吃姓趙的藥。郭沫若的母親做主,決定把趙醫(yī)生的藥吃下去。出乎意料,郭沫若吃了瀉藥,病情并不見加重,瀉的次數(shù)反而逐漸減少下來,意識也漸漸恢復過來,終于把郭沫若救了過來。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太苦加點糖?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兒童還是忍不住那個苦味,喝幾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媽媽在給孩子煎煮中藥時,怕味太苦會在湯里放很多白糖。其實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圍,對于正在服用化濕理氣的中藥時,加糖反而會對......
  • 因為我們中醫(yī)治病講究六經(jīng)辯證,對某些經(jīng)絡有問題的疾病,我們可以使一些引經(jīng)藥物,使得這個藥物達到我們針對的經(jīng)絡效果更好一點。一般的老中醫(yī)開化藥藥引,大棗啊,生姜,還有蔥白。這個生姜呢,主要是一個可以佐治我們的方子中的寒涼的藥物啊。大棗呢,其實......
  • 姜是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調(diào)味劑,殊不知姜對于手腳冰涼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腳容易涼,不妨在做菜煲湯的時候多放點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沒有糖尿病的話,還可以放些紅糖與生姜一起煮,經(jīng)常飲用可以起到緩解手腳冰涼的作用。還可以采用生姜1兩+......
  • 一、腳氣頻發(fā),體內(nèi)濕氣太重的時候,濕氣容易聚集在身體的下部,濕氣重的時候,體內(nèi)的濕邪就常沿著經(jīng)絡下至足底的部位,從而引起腳氣病。二、便溏如水,濕氣重的人大便的形態(tài)一般都不正常,夾帶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爛軟如泥,氣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
  • 空腹吃水果傷胃?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空腹吃水果,感覺空腹吃水果會傷胃。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水果容易消化,而且含有的果糖基本都偏中性,空腹吃也不會傷胃。但是要注意,空腹吃水果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涼的,這樣可能會傷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