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張瑞賢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所
李振清《藥王史話》記載:1958年8月5日,毛澤東主席親臨河北安國視察農業(yè),在去縣委機關的途中,經過藥王廟。毛澤東主席問陪同的縣長:“你知道這里的藥王爺是誰嗎?”見他答不上來,毛主席說:“全國藥王有幾個,祁州的藥王叫邳彤,是漢光武帝劉秀的二十八宿將之一?!?/p>
地處華北的安國是我國著名的藥都(古稱祁州),其藥材的生產和貿易源遠流長。安國藥材貿易的興旺與藥王廟有著密切關系。
“藥王”事跡
據(jù)現(xiàn)存最早的成化二十二年“重修皮場祠記”碑銘中有關“皮王”的贊辭載:“系宋之時兮,云有秦王。遘瘍疾于身兮,堅隱膏肓。醫(yī)巫舉莫療兮,心欲狂。神忽感于夢寢兮,摯厥傷。分刀圭于青囊兮,藥其瘡。厥疾遂愈兮,安且康?!北懼兴Q“神”即皮場神,是祁州的靈神。
萬歷二十六年的“重修明靈昭惠顯祐王祠記”中記載,新任太守張應征詢問左右僉事有關皮王廟的來歷,得到的回答是:“父老傳言,前朝有秦王遘疾,諸醫(yī)莫療,適一醫(yī)后至,供藥數(shù)丸而愈。問其姓名,對曰:祁州南關人也。遣使即其地訪之,始知為神,嗣是以醫(yī)鳴于宋?!?/p>
天啟二年的“新建皮王神閣碑記”記載更有意思,說有衲子(和尚)請姜熊兆為新碑撰記,據(jù)說是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1618)“居民馬自貴母病,幾不起,詣神祈安,母中夜恍忽夢神授之劑,覺而沉疴頓減,厥明乃療?!庇谑菦Q定鑄神像,供香火。但和尚對于“皮神”一無所知。于是姜熊兆核查《祁州志》中有太守童信之的《皮場王傳》,始知原委。而該書已記載了皮神“宋建中靖國元年封靈貺侯,尋改侯為公,咸淳六年又加封為明靈昭惠顯祐王”。
藥王廟始建時間
成化二十二年“重修皮場祠記”載,據(jù)王吉、申端稱:“皮場為州之靈神,祀典雖不列,而前朝封制具存?!薄扒俺庵啤敝钢辽倜鞒跗錾褚蚜袨楣凫?。而萬歷二十五年“勅封重修明靈昭惠顯祐王新碑記”明確指出該廟“建自成祖文皇帝”。應是明初朱棣在位時,即1403~1424年間。
清嘉慶九年的“重修皮王閣神碑記”記載“夫廟宇之建,肇于宋,擴于明,而當廟宇未建之先,舊有皮王閣一座,在今廟之右后北偏南向,上下六間,外有圍墻、大門,雖與廟連,別為一院,蓋皮王之故宮也?!闭沾苏f,宋代建廟之前,已有閣。
十三幫成立后,河南彰德府武安縣的藥材商人又聯(lián)合成幫,清同治四年新立碑記中也稱:“祁州南門處,舊有藥王廟一座,奉祀明靈昭惠顯祐王。相傳神自有宋時以醫(yī)術鳴世,多所存活。迨后遇有沉疴,醫(yī)治莫效者,祈禱頓瘳。神之惠濟蒼生者不勝僂指,土人建廟祀之,自有宋而元而明,迄今國朝,歷數(shù)數(shù)百余年之久,未嘗或廢?!闭f明在此時皮王顯靈治秦王的故事在安國已流傳廣泛。
根據(jù)安國民間傳說,山東幫在十三幫中是一小幫,想借助當時宰相劉鏞題匾以提高地位。當其他幫的題匾都已掛滿廟宇,劉鏞遲遲不題。山東幫前去催促,劉鏞不慌不忙地說:我的這個匾肯定壓住其他各幫。原來他題了個“藥王廟”,只能掛在廟宇最顯眼處。根據(jù)這個故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把皮王神閣說成是藥王廟呢!
藥王是誰
綜上,可以發(fā)現(xiàn),“皮王”的稱謂出現(xiàn)最早在宋末明初已有。而藥王的稱謂是在清初才出現(xiàn)。
文獻所及,最早將邳彤與皮場王,及藥王聯(lián)系在一起,見于乾隆《祁州志·卷三·建置志》:“漢將邳彤之廟,俗呼為皮場王,即藥王也,在南關。按王本州土神,自宋迄今,以醫(yī)顯靈,有疾者禱之立愈。相傳先朝有秦王有疾,諸醫(yī)莫療,一醫(yī)后至,進藥數(shù)丸,立愈。問其姓名,對曰祁州南門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為神,詔立廟祀之。宋建中元年封靈貺侯,后改封公,咸淳六年加封明靈昭惠顯佑王,建廟臨安。”
光緒六年“增修明靈昭惠顯祐王廟碑記”對藥王是誰作了考察:“祁之崇祀藥王也,自宋迄明而獨隆于當代,赫聲濯靈。考之邑乘,王為光武時二十八將之一,邳姓彤名,邑之南關有王之故墓在,遂祀焉。宋建中初封靈貺侯,尋封公,咸淳六年加封明靈昭惠顯祐王?!边@是現(xiàn)存碑銘中最早將漢將邳彤指為藥王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張瑞賢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所
李振清《藥王史話》記載:1958年8月5日,毛澤東主席親臨河北安國視察農業(yè),在去縣委機關的途中,經過藥王廟。毛澤東主席問陪同的縣長:“你知道這里的藥王爺是誰嗎?”見他答不上來,毛主席說:“全國藥王有幾個,祁州的藥王叫邳彤,是漢光武帝劉秀的二十八宿將之一?!?/p>
地處華北的安國是我國著名的藥都(古稱祁州),其藥材的生產和貿易源遠流長。安國藥材貿易的興旺與藥王廟有著密切關系。
“藥王”事跡
據(jù)現(xiàn)存最早的成化二十二年“重修皮場祠記”碑銘中有關“皮王”的贊辭載:“系宋之時兮,云有秦王。遘瘍疾于身兮,堅隱膏肓。醫(yī)巫舉莫療兮,心欲狂。神忽感于夢寢兮,摯厥傷。分刀圭于青囊兮,藥其瘡。厥疾遂愈兮,安且康?!北懼兴Q“神”即皮場神,是祁州的靈神。
萬歷二十六年的“重修明靈昭惠顯祐王祠記”中記載,新任太守張應征詢問左右僉事有關皮王廟的來歷,得到的回答是:“父老傳言,前朝有秦王遘疾,諸醫(yī)莫療,適一醫(yī)后至,供藥數(shù)丸而愈。問其姓名,對曰:祁州南關人也。遣使即其地訪之,始知為神,嗣是以醫(yī)鳴于宋?!?/p>
天啟二年的“新建皮王神閣碑記”記載更有意思,說有衲子(和尚)請姜熊兆為新碑撰記,據(jù)說是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1618)“居民馬自貴母病,幾不起,詣神祈安,母中夜恍忽夢神授之劑,覺而沉疴頓減,厥明乃療?!庇谑菦Q定鑄神像,供香火。但和尚對于“皮神”一無所知。于是姜熊兆核查《祁州志》中有太守童信之的《皮場王傳》,始知原委。而該書已記載了皮神“宋建中靖國元年封靈貺侯,尋改侯為公,咸淳六年又加封為明靈昭惠顯祐王”。
藥王廟始建時間
成化二十二年“重修皮場祠記”載,據(jù)王吉、申端稱:“皮場為州之靈神,祀典雖不列,而前朝封制具存?!薄扒俺庵啤敝钢辽倜鞒跗錾褚蚜袨楣凫?。而萬歷二十五年“勅封重修明靈昭惠顯祐王新碑記”明確指出該廟“建自成祖文皇帝”。應是明初朱棣在位時,即1403~1424年間。
清嘉慶九年的“重修皮王閣神碑記”記載“夫廟宇之建,肇于宋,擴于明,而當廟宇未建之先,舊有皮王閣一座,在今廟之右后北偏南向,上下六間,外有圍墻、大門,雖與廟連,別為一院,蓋皮王之故宮也?!闭沾苏f,宋代建廟之前,已有閣。
十三幫成立后,河南彰德府武安縣的藥材商人又聯(lián)合成幫,清同治四年新立碑記中也稱:“祁州南門處,舊有藥王廟一座,奉祀明靈昭惠顯祐王。相傳神自有宋時以醫(yī)術鳴世,多所存活。迨后遇有沉疴,醫(yī)治莫效者,祈禱頓瘳。神之惠濟蒼生者不勝僂指,土人建廟祀之,自有宋而元而明,迄今國朝,歷數(shù)數(shù)百余年之久,未嘗或廢?!闭f明在此時皮王顯靈治秦王的故事在安國已流傳廣泛。
根據(jù)安國民間傳說,山東幫在十三幫中是一小幫,想借助當時宰相劉鏞題匾以提高地位。當其他幫的題匾都已掛滿廟宇,劉鏞遲遲不題。山東幫前去催促,劉鏞不慌不忙地說:我的這個匾肯定壓住其他各幫。原來他題了個“藥王廟”,只能掛在廟宇最顯眼處。根據(jù)這個故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把皮王神閣說成是藥王廟呢!
藥王是誰
綜上,可以發(fā)現(xiàn),“皮王”的稱謂出現(xiàn)最早在宋末明初已有。而藥王的稱謂是在清初才出現(xiàn)。
文獻所及,最早將邳彤與皮場王,及藥王聯(lián)系在一起,見于乾隆《祁州志·卷三·建置志》:“漢將邳彤之廟,俗呼為皮場王,即藥王也,在南關。按王本州土神,自宋迄今,以醫(yī)顯靈,有疾者禱之立愈。相傳先朝有秦王有疾,諸醫(yī)莫療,一醫(yī)后至,進藥數(shù)丸,立愈。問其姓名,對曰祁州南門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為神,詔立廟祀之。宋建中元年封靈貺侯,后改封公,咸淳六年加封明靈昭惠顯佑王,建廟臨安。”
光緒六年“增修明靈昭惠顯祐王廟碑記”對藥王是誰作了考察:“祁之崇祀藥王也,自宋迄明而獨隆于當代,赫聲濯靈。考之邑乘,王為光武時二十八將之一,邳姓彤名,邑之南關有王之故墓在,遂祀焉。宋建中初封靈貺侯,尋封公,咸淳六年加封明靈昭惠顯祐王?!边@是現(xiàn)存碑銘中最早將漢將邳彤指為藥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