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吳志 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
劉建華:1953年出生,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長期從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工作,擅長治療老年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神經衰弱、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對健康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然而,養(yǎng)生是直接涉及人們身體健康的一門科學,不容“張悟本們”戲說。所以最需要那些準確、權威、科學的聲音。
日前,從醫(yī)30多年的知名專家——全軍中醫(yī)藥學會常委、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中醫(yī)科劉建華主任醫(yī)師談了些自已的養(yǎng)生心得,她認為養(yǎng)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加以注意,從每件平常事做起,她希望自己的養(yǎng)生方法能給大家以啟迪。
飲食不能太清淡
許多人對飲食的清補原則存在著片面的理解,甚至認為清淡就等于只吃蔬菜、瓜果,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
劉建華認為,飲食太清淡會造成營養(yǎng)缺乏。一味只進食蔬菜,人體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就會不足,勢必會削弱機體的抵抗力。她說,平素體質虛弱的人群可通過適當加強營養(yǎng)以使氣血和精力更加充足。人到老年以后,舌面上的味蕾減少萎縮,嗅覺細胞更新緩慢,加之一系列生理改變,就會使食欲進一步減退。
哪些葷食更具有清補的作用呢?“確實要補,不妨多吃些鴨肉。”劉建華介紹說,健康人群可以多喝冬瓜燉老鴨湯。因為鴨肉性涼味甘,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yǎng)胃生津,止嗽息驚”。此外,泥鰍、瘦肉、海產品等食物可與黨參、黃芪、當歸、陳皮、甘草等燉湯服用,只要選擇得當,同樣益于清補。
根據體質選水果
水果要吃出健康,把握時機很重要。劉建華認為,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選食,才能達到養(yǎng)身養(yǎng)顏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體質,也不了解水果的屬性,隨意吃自己喜歡的水果,也容易給自身留下隱患。因此,人們在吃水果前,應當先對水果的“寒”、“熱”屬性及自己的體質有一定了解。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講,寒涼類水果有:柑、橘、香蕉、雪梨、柿子、西瓜等,體質虛寒的人要慎食或少吃。溫熱類水果有: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菠蘿等,體質燥熱的人食用要適量。甘平類水果有:梅、李、椰、枇杷、山楂、蘋果等,這類水果適宜于各種體質的人。
劉建華指出,至于水果是飯前吃還是飯后吃,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只要吃的量不大,對身體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要注意的是,服藥前后1~2小時最好別吃水果,以免水果中的果酸影響藥效。
堅持每天運動
“一年365天只要沒出差,我每天都會打乒乓球!”談起乒乓球,劉建華笑逐顏開。她說,打完球,洗個澡,工作效率更高。有時候約不到球伴,她就到戶外快走40分鐘。她說,堅持運動使自己手腳靈活,精力充沛,不容易感覺疲勞。
另外,劉建華堅持洗冷水浴已有30多年。她說,自己很少感冒、生病,應該得益于良好的習慣,歸根到底,與自己常年洗冷水浴和冷水洗臉密不可分。因為,通過冷水的刺激,可以鍛煉和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常年如此,身體的抵抗力會逐步增強,有益于抗病防病。
身體小恙少吃藥
有些人稍微有些咳嗽、打噴嚏、鼻塞就翻箱倒柜地找藥。劉建華說,一些可自愈的癥狀較輕的疾病,能不吃藥就不要吃藥,包括中藥也一樣。比如感冒可以通過多喝開水、運動等其他方式來排解。
劉建華給患者看病時,她的案頭上擱著一大杯茶。對于這個愛好,劉建華解釋說,自己愛泡些西洋參和枸杞,西洋參味甘辛涼,補陰虛效果甚佳,而枸杞子泡茶,有滋補抗衰的作用。
劉建華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那就是睡午覺。她不像某些人中午靠著椅子或趴在桌子上“迷糊”一下,她睡午覺可要解帶寬衣上床蓋被。有時中午下班已經1點多,飯后,她也會抓緊時間到床上躺一會兒。她認為,不管時間長短,不管睡著與否,閉目養(yǎng)神,對于體力和精力的恢復很有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吳志 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
劉建華:1953年出生,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長期從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工作,擅長治療老年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神經衰弱、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對健康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然而,養(yǎng)生是直接涉及人們身體健康的一門科學,不容“張悟本們”戲說。所以最需要那些準確、權威、科學的聲音。
日前,從醫(yī)30多年的知名專家——全軍中醫(yī)藥學會常委、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中醫(yī)科劉建華主任醫(yī)師談了些自已的養(yǎng)生心得,她認為養(yǎng)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加以注意,從每件平常事做起,她希望自己的養(yǎng)生方法能給大家以啟迪。
飲食不能太清淡
許多人對飲食的清補原則存在著片面的理解,甚至認為清淡就等于只吃蔬菜、瓜果,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
劉建華認為,飲食太清淡會造成營養(yǎng)缺乏。一味只進食蔬菜,人體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就會不足,勢必會削弱機體的抵抗力。她說,平素體質虛弱的人群可通過適當加強營養(yǎng)以使氣血和精力更加充足。人到老年以后,舌面上的味蕾減少萎縮,嗅覺細胞更新緩慢,加之一系列生理改變,就會使食欲進一步減退。
哪些葷食更具有清補的作用呢?“確實要補,不妨多吃些鴨肉。”劉建華介紹說,健康人群可以多喝冬瓜燉老鴨湯。因為鴨肉性涼味甘,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yǎng)胃生津,止嗽息驚”。此外,泥鰍、瘦肉、海產品等食物可與黨參、黃芪、當歸、陳皮、甘草等燉湯服用,只要選擇得當,同樣益于清補。
根據體質選水果
水果要吃出健康,把握時機很重要。劉建華認為,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選食,才能達到養(yǎng)身養(yǎng)顏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體質,也不了解水果的屬性,隨意吃自己喜歡的水果,也容易給自身留下隱患。因此,人們在吃水果前,應當先對水果的“寒”、“熱”屬性及自己的體質有一定了解。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講,寒涼類水果有:柑、橘、香蕉、雪梨、柿子、西瓜等,體質虛寒的人要慎食或少吃。溫熱類水果有: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菠蘿等,體質燥熱的人食用要適量。甘平類水果有:梅、李、椰、枇杷、山楂、蘋果等,這類水果適宜于各種體質的人。
劉建華指出,至于水果是飯前吃還是飯后吃,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只要吃的量不大,對身體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要注意的是,服藥前后1~2小時最好別吃水果,以免水果中的果酸影響藥效。
堅持每天運動
“一年365天只要沒出差,我每天都會打乒乓球!”談起乒乓球,劉建華笑逐顏開。她說,打完球,洗個澡,工作效率更高。有時候約不到球伴,她就到戶外快走40分鐘。她說,堅持運動使自己手腳靈活,精力充沛,不容易感覺疲勞。
另外,劉建華堅持洗冷水浴已有30多年。她說,自己很少感冒、生病,應該得益于良好的習慣,歸根到底,與自己常年洗冷水浴和冷水洗臉密不可分。因為,通過冷水的刺激,可以鍛煉和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常年如此,身體的抵抗力會逐步增強,有益于抗病防病。
身體小恙少吃藥
有些人稍微有些咳嗽、打噴嚏、鼻塞就翻箱倒柜地找藥。劉建華說,一些可自愈的癥狀較輕的疾病,能不吃藥就不要吃藥,包括中藥也一樣。比如感冒可以通過多喝開水、運動等其他方式來排解。
劉建華給患者看病時,她的案頭上擱著一大杯茶。對于這個愛好,劉建華解釋說,自己愛泡些西洋參和枸杞,西洋參味甘辛涼,補陰虛效果甚佳,而枸杞子泡茶,有滋補抗衰的作用。
劉建華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那就是睡午覺。她不像某些人中午靠著椅子或趴在桌子上“迷糊”一下,她睡午覺可要解帶寬衣上床蓋被。有時中午下班已經1點多,飯后,她也會抓緊時間到床上躺一會兒。她認為,不管時間長短,不管睡著與否,閉目養(yǎng)神,對于體力和精力的恢復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