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市新建康醫(yī)院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一般均認為具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作用,臨床中白芍尚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載白芍有“利小便”之功,《名醫(yī)別錄》也言其“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近代醫(yī)家張錫純對白芍的利水消腫作用頗有研究,他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言其“性善滋陰,而又善利小便,原為陰虛小便不利之主藥也?!倍野咨逐B(yǎng)肝調肝,肝不足者用之可補,肝太過者用之可抑,總使肝之疏泄正常,“為肝氣能上達,故能助心氣之宣通,為肝氣能下達,故能助腎氣之疏泄”。張氏對白芍利水消腫的作用,不僅從醫(yī)理上予以闡發(fā),而且在實踐中廣為運用加以證實。其治“鄰村霍氏婦,周身漫腫,腹脹小便不利,醫(yī)者治以五皮飲不效”,即重用生杭芍一兩半為君,“煎服一劑即見效驗”。
筆者治療水腫病,師前賢之經驗,在辨證的基礎上,尤其是經通常利水消腫藥無效時,喜在方中運用白芍,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特別是陰虛有熱之水腫,屢試不爽。另外,運用白芍治療水腫,用量需30克~120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市新建康醫(yī)院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一般均認為具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作用,臨床中白芍尚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載白芍有“利小便”之功,《名醫(yī)別錄》也言其“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近代醫(yī)家張錫純對白芍的利水消腫作用頗有研究,他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言其“性善滋陰,而又善利小便,原為陰虛小便不利之主藥也?!倍野咨逐B(yǎng)肝調肝,肝不足者用之可補,肝太過者用之可抑,總使肝之疏泄正常,“為肝氣能上達,故能助心氣之宣通,為肝氣能下達,故能助腎氣之疏泄”。張氏對白芍利水消腫的作用,不僅從醫(yī)理上予以闡發(fā),而且在實踐中廣為運用加以證實。其治“鄰村霍氏婦,周身漫腫,腹脹小便不利,醫(yī)者治以五皮飲不效”,即重用生杭芍一兩半為君,“煎服一劑即見效驗”。
筆者治療水腫病,師前賢之經驗,在辨證的基礎上,尤其是經通常利水消腫藥無效時,喜在方中運用白芍,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特別是陰虛有熱之水腫,屢試不爽。另外,運用白芍治療水腫,用量需30克~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