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淺議仙人掌

    仙人掌為仙人掌科植物,喜溫暖,耐干旱,宜在沙土質地生長,以似人手掌而得名,扦插繁殖,春夏兩季把頂部花莖枝從節(jié)處割下,曬晾1~2天,待其傷口干燥后即可插入土中,樣水分不宜從傷口進入而腐爛,成活率高。在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海邊沙灘生長頗多。

    現(xiàn)代藥理已探明仙人掌所含主要成分:四氫異喹林和苯基鏈烴胺類,其中有致幻作用墨斯卡林和麻醉作用的佩絡堿,此外含有蘋果酸、琥珀酸、黏液質、莖含槲皮素—3葡萄甙、三萜皂甙、樹脂、蛋白質等。將仙人掌提取物進行細菌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菌抑制效果最佳,對枯草也有高度抑制作用。每100克仙人掌中含維生素A220微克、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1.6毫克、鐵2.7毫克。

    仙人掌除具有消炎、清熱解毒作用外,還有降脂、降壓、減肥的作用。仙人掌中含大量黏液質,是配制化妝品的天然材料。所含蘋果酸消食健胃,促進腸蠕動,起潤腸通便之功效。所含三萜皂甙,三萜是人體必需品,直接調整人體內分泌機制,調節(jié)脂肪酶合成,防止脂肪在腸道內吸收,抑制脂肪在肝內合成,促進多余脂肪分解,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其多種維生素和槲皮素—3葡萄甙可以減緩人體對葡萄糖的過度吸收,對糖尿病及肥胖癥有一定抑制作用。

    仙人掌原產(chǎn)于北美、南美大陸,從加拿大到阿根廷都有分布,1496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之后,1540年由海員將其帶到歐洲,1669年傳入日本,清朝傳入我國。仙人掌作為藥用最早記錄于清《本草綱目拾遺》,全草入藥,“味苦性寒,入心、肺、胃三經(jīng)”。仙人掌味淡、性寒,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健脾止瀉、安神利尿的功效,外用可治蛇咬、火燙、流行性腮腺炎。

    我國醫(yī)書《草本便方》、《本草求原》、《嶺南采藥錄》都有記載?!吨袊幹矆D鑒》記載外用搗爛可治急性乳腺炎、足胝。從歷史資料記載,仙人掌除用作治療痢疾、哮喘、胃痛、腸痔瀉血外,還用于腎炎、糖尿病、心悸失眠、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肝病的輔助治療,一般取100克仙人掌去刺去皮,用蜂蜜及雞蛋清合煮飲用為佳。

    仙人掌由于生長在干旱、陽光充足地區(qū),對光輻射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其刺發(fā)出的負離子可以中和正離子的有害作用,對不可見光吸附作用很強,常常能吸收電腦、電視所發(fā)出的輻射。實驗證明,在輻射源附近的仙人掌生長良好,掌上會落滿灰塵。因此,仙人掌也是防微波輻射的很好植物。仙人掌肉質上的氣孔白天關閉夜間打開,夜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并不斷地放出負離子,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李鳳清)文章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日期:2007-05-30

更多中藥材
  • 郭世岳 河南省滑縣中醫(yī)院侍診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總結其調理脾胃法的特點如下。調理脾胃注重升降調暢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納運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氣血,充養(yǎng)機體以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則......
  • 郭曉辰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區(qū)痛,心胸憋悶,面色蒼白,氣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多種疾病相關。在中醫(yī)古代醫(yī)籍中雖無專門記載,但有與本病相似癥狀的描述。如《黃帝內經(jīng)》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 筆者在臨床中自擬活血化瘀方治療某些血管性皮膚病,獲效較好?;痉降?0克,當歸10~12克,赤芍10~15克,紅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據(jù)不同病變隨癥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劑。案例過敏性紫癜:劉某,女,19歲。......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的空腸病變引起的出血也屬此范圍。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嘔血和(或)黑糞,伴有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應......
  • 蔣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華佗中醫(yī)院筆者最近因飲食不節(jié),出現(xiàn)腹脹、腹痛,自認為胃腸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視。但脹痛之癥狀逐漸加重,夜間常痛醒。雖大便不干但很難解,小便正常,舌紅苔白,脈稍弦數(shù)。因按壓腹部則痛甚,辨為陽明腑實證,以厚樸三物湯加味治療: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