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切制潤法

    潤法,是中藥傳統(tǒng)加工炮制方法之一。潤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藥品質(zhì)量和醫(yī)療效果,只有選擇適宜的潤法,飲片質(zhì)量才能保證,才能發(fā)揮中藥飲片在臨床醫(yī)療上的應用效能。

    由于中藥歷史悠久,來源廣泛,品種繁多,屬性復雜,在藥用的部位、質(zhì)地、規(guī)格及干濕度等方面亦有差異,加之氣候有寒熱之分,水溫有高低之別。因此,為了保證飲片質(zhì)量,必須根據(jù)中藥的品種特性,氣候條件等選用不同的潤法,達到純潔藥物,潤而適中。不宜用水者,盡可采用淋潤、洗潤、砂潤、露潤或加熱軟化等處理,以利達到藥效無損而又利于軟化切制。傳統(tǒng)經(jīng)驗認為:飲片質(zhì)量的優(yōu)劣,是以中藥飲片的色澤、氣味、形態(tài)及規(guī)格等為標志的。色澤的差異,就意味著飲片的浸潤失宜,如白芍傷水,切出的飲片呈涼帽狀,表皮不光潔;山藥多低溫浸泡,溫度高會引起生涎,變紅;桂枝的藥用部位主要是皮,傷水會導致皮脫落,失去藥效;栝樓殼本含糖分,質(zhì)地柔軟,傷水黏液易溶,影響出品率。所以只有掌握潤藥適度,才能切制出符合規(guī)格的飲片。在選用潤藥方法上必須考慮到藥材的特性而靈活運用。潤的方法多樣,常用的有淋洗潤(搶水洗)、河砂潤、露潮潤,蒸或烘烤軟化方法等。潤藥的輔料大多以清水為主,部分藥物需利用液體輔料(酒醋、鹽水、糖水、姜汁、米泔水、藥物汁)等,輔料用來配合臨床擴大用藥品種、產(chǎn)生新作用、發(fā)揮更好藥效。某些輔料(姜汁、明礬水、石灰等)是用來抑制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其安全用于臨床。

    淋洗潤

    淋與洗只是遇水程度上的差異,淋是澆淋(1月2~3次),洗是快速洗滌取出,將藥物放入寬水中以較短的時間快速洗去藥材表面附著的泥土,灰砂的方法,如防風、五加皮、陳皮等。防風傷水會脫皮發(fā)霉,陳皮傷水不易切成絲條,五加皮會引起藥效流失。

    浸泡潤

    浸與泡是藥材在水中時間長短不同,對某些用淋洗不能達到軟化時的藥物,故采用浸與泡后再潤。一般體粗大,質(zhì)堅實則泡的時間稍長。如三棱,文術(shù)等;體細長,質(zhì)較輕宜浸,時間應短些。如赤芍、牛膝、丹參等,這類質(zhì)硬的藥物浸泡至水分滲透一半時,必須撈起晾干水分,入容器(缸、筐)中反復悶潤,如表面過干,內(nèi)心仍硬,可適當反復噴淋以物遮蓋,再堆積悶潤,需隨時觀察潤的程度。某些藥材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經(jīng)浸泡后易流失藥效。如檳榔水泡或炒后,其檳榔堿損失很大,經(jīng)水泡或沙后檳榔堿含量為0.23%-0.36%,不經(jīng)水泡或不炒時檳榔堿含量為0.4%~0.52%,甘草的有效成分為甘草酸,其含量損耗率使用浸泡沫為10%,若使用溫潤法則可降低到4%;大黃浸泡切制時,片心為褐黃,邊呈棕褐色。如采用潤法,片色為黃色粉紅心。因此,故有“三分浸泡,七分潤悶”,“切藥三分巧、潤藥七分工”經(jīng)驗之談。

    河砂潤

    河砂潤是利用河砂做中間體,將質(zhì)堅塊大、表面較光滑藥材投入漏水的池內(nèi)(陶器缸內(nèi)),藥物與河破交錯存放,河砂高于藥15cm左右。使藥材與河砂全部浸潤,水以底孔流出,上蓋麻袋或草墊,保持潤濕,根據(jù)質(zhì)地軟硬程度,每日澆水1~2次,隔日檢查,傳部分稍有柔軟感,停止淋水,待其軟化,藥材潤好之后撈出急速洗凈河砂及雜質(zhì),晾干水分即可切片,如檳榔、首烏、防已等,主要是砂的溫度使藥材徐徐吸收,起到了“軟化適中”的作用。

    露潮潤

    露潮潤是利用室內(nèi)室外的露潮之氣使藥物達到軟化。對有部分含黏液質(zhì),油性糖質(zhì)及部分揮發(fā)油性藥材如玉竹、生地、黃精及根皮類藥材為宜。亦用于根莖細長的藥材如防風、知母肉、沙參、茅根等,其方法是選擇潮濕的地面,或放過水的池子,地面若干燥可以先灑均勻的水,鋪上一層席布,將藥材直接攤放在地面寸許,必要時中途翻動一次,俟其軟化即可,此法在避風處進行。某些草葉類質(zhì)地輕松的藥材可置簸席上放置露天,充分利用室外的空氣潮軟,如伸筋草、薄荷、楷杷葉、蒲公英等。

    蒸潤

    蒸潤是利用熱蒸至軟的方法,將藥材置容器內(nèi)加熱,使蒸汽滲透藥材組織內(nèi)部,加速軟化,這部分藥材質(zhì)體堅硬,水分不易滲入,但水處理會造成有效成分流失,經(jīng)水洗凈置蒸籠屜內(nèi)蒸至稍軟即切,如云木香、白術(shù)、川芎蒸后切片面平整,油潤顯光澤。價額高昂的紅棗,天麻切片顯得色澤美觀,無翹片,碎片,損耗量小,既能達到潤軟的目的,又保存了藥效。

    烘烤軟法

    烘烤軟法是直接用炭火或電熱干燥箱進行加溫至軟,便于切片。如阿膠、鹿膠、龜膠經(jīng)加熱至軟,切成顆粒供調(diào)配,可避免敲打四處紛飛,損耗大,稱量難以準確的弊病。鹿茸、象皮等經(jīng)烘烤切片,能確保原藥含量與劑量不受損失。此外,某些藥材如黃連、大黃等采用定量的液體輔料,如白酒浸漬,入容器封閉而軟化,以免影響原藥色澤,又不致霉變,有利于飲片貯存。

更多中藥材
  • 紫草油是臨床治療燒燙傷的長備外用藥,文獻中有醫(yī)院自制紫草油的報道,處方均為紫草、當歸、地榆、黃芩、黃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藥組成,以麻油加熱提取。紫草油的臨床應用慢性潰瘍多發(fā)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環(huán)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無論是急性或慢......
  • 金不換,原名為羅勒,別名金不換(梅州、潮汕),臭蘇(潮陽),香菜仔(普寧),魚生菜(汕頭、揭陽),九層塔(普寧、揭陽、廣州、汕頭、潮陽),魚生菜、香菜、九層塔、光明子、金不換(南澳),魚香草、羅勒(惠陽)、蘭香(我國北方部分地區(qū)稱為蘭香)。......
  • 我們平時吃什么東西,一般只是取它的某一個部分,比如說蘋果,我們只吃它的果實就可以了,而它的葉子還有還有樹干都不是我們想要的;還比如說茶葉,也是只需要采摘下它的葉子就足夠了,其他的部分對于我們來說意義并不大;一般來說自然界的規(guī)律就是這樣的,但......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孕婦能不能吃沙姜呢?1、沙姜的功效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品匯精要》:辟穢氣;為末擦牙,祛......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沙姜可以長期被人們服用嗎?1、沙姜沙姜別名山柰、三萘子、三賴、山辣,沙姜的功效是行氣溫中、消食、止痛,沙姜的作用是治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陰虛血虧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