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六種當(dāng)令中藥材的采收加工

    仙茅 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莖。具有強筋骨、補腎壯陽和祛寒濕等功效。適用于腰膝冷痛、四肢麻痹,陽痿等疾癥。

    仙茅主產(chǎn)于廣東、四川、廣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等省區(qū),野生在山坡、丘陵、草叢或灌木中,以夏、秋兩季為適宜采收期。采收時,將全株挖起(盡量不挖傷其根狀莖),剝除部分莖葉及須根,放入竹篩或竹蘿內(nèi),置流水處(或盛水的大木盆內(nèi))搓洗掉附著在根莖上的泥沙,然后撈出倒入預(yù)先備好的沸水鍋內(nèi)燙煮5分鐘左右。待燙熟透時(折斷面中無白點)即可撈起,攤在竹席或水泥曬場上曝曬,期間要經(jīng)常翻動,使之晾曬均勻。夜間將其堆放,使根莖內(nèi)部水分往外滲出。如此曝曬2~3天即得足干仙茅。

    采用此法加工所得的仙茅,其優(yōu)質(zh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條粗飽滿,長為5~10厘米,直徑為0.6~0.8厘米,表面粗糙,黑褐色;質(zhì)地堅實而硬脆,容易折斷,斷面不平,呈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處色較深,氣微香、味微苦辣。該品如存放不當(dāng)易生蟲,故應(yīng)以麻袋包裝,縫嚴(yán)袋口,置于干燥處,并經(jīng)常檢查,如發(fā)現(xiàn)生蟲即用硫黃熏殺。

    五倍子 五倍子產(chǎn)于四川、貴州、云南、陜西、湖北、廣西等地。肚倍在每年5~6月采收,角倍在每年8~9月采收。如果采收過遲則蟲癭開裂,影響質(zhì)量。加工方法是:將蟲癭摘下后,放在沸水里邊煮邊攪拌。3~5分鐘即由黃褐色轉(zhuǎn)變成灰色,然后取出曬干或陰干,即得成品。

    角倍成品為棱角形,有不規(guī)則的角塊分枝。表面灰色或淡棕色,具灰白色滑軟的細(xì)毛絨及細(xì)線紋。壁較薄,質(zhì)硬而脆,容易破碎,斷面呈角質(zhì)狀,有光澤,內(nèi)壁平滑,內(nèi)有黑褐色蚜蟲尸體及灰色粉狀排泄物。肚倍為圓形或紡錘形囊狀,表面無突起分支,毛絨不顯著,壁較厚,其余同角倍。兩者均以個大、完整、色灰褐、純凈者為佳。

    斑蝥 斑蝥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主產(chǎn)于河南、安徽、江蘇、湖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區(qū)。一般多群聚蠶食大豆、花生、茄子葉片及棉花的嫩芽、葉片和花朵等。4~5月開始為害,7~8月活動最為嚴(yán)重。在此期間,于每天清晨露水未干時捕捉。捕捉時須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刺激皮膚、黏膜。捕捉到的斑蝥,置布袋中用沸水燙死,然后取出曬干。也可放入瓦罐里,加少許白酒,密塞悶死或熏死,取出曬干。商品以個大、完整、顏色鮮明、無油敗氣味者為佳。

    蟾酥 蟾蜍全國各地均產(chǎn)。其性遲鈍笨拙,不善跳躍。白天多棲息在石縫、泥洞或草叢中。傍晚常在房屋周圍活動覓食,雨后群集在干燥地方捕食昆蟲。冬天則潛入水底淤泥里或泥土里越冬。采集蟾酥一般在4~8月。捕得蟾蜍后,將其體表洗凈,用刮夾鉗刮取耳后腺及皮膚腺之分泌漿液,盛于瓷盆內(nèi)(忌有鐵器,以免使之變黑),用濾篩濾去雜質(zhì),然后涂抹在玻璃片上攤成薄膜曬干或烘干。用涂膜方法制得的蟾酥,稱“片酥”;做成小薄圓形,攤在油紙上曬干者,稱“棋子酥”。蟾酥表面光亮,呈紫紅色或棕黑色,半透明、氣微腥,味麻辣。圓形蟾酥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茶褐色,如膠質(zhì)狀而有光澤。片狀者質(zhì)脆易折斷、紅褐紅。成品以質(zhì)明亮、紫紅色、斷面平坦、沾水即泛白色者為佳。

    蟾酥有大毒,加工時應(yīng)戴口罩和手套,以防其飛入眼鼻引起紅腫疼痛。如果發(fā)生蟾酥中毒,可用甘草、白芨各30克煎濃汁服解。

    紅娘蟲 紅娘蟲主產(chǎn)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蘇、四川和安徽等省。野生于丘陵地帶。若蟲生活于未開墾的沙質(zhì)土壤中,成蟲常棲息于灌木叢中,7~8月是捕捉紅娘蟲的最佳時節(jié)。一般在清早露水未干,紅娘蟲翅濕不能起飛時捕捉??捎孟壟妮p輕將其打落,用竹筷子夾入布袋內(nèi)。因其物有一種能刺激皮膚、粘膜和眼睛的氣味,在捕捉時宜戴上手套及口罩。捕捉到的紅娘蟲,連布袋放入沸水中燙死,取出攤在太陽下曬至全干。商品以足干、呈長圓形、頭部、背部和胸部黑棕色,嘴及腹部紅色,有8個環(huán)節(jié)、質(zhì)松而脆、氣微臭,原只全形鮮明、無破碎、無雜質(zhì)、無霉壞者為佳。

    菟絲子 菟絲子主產(chǎn)于江蘇、遼寧、吉林、河北和河南等地。野生于灌木、草叢、路旁、溝邊等地處。多寄生于豆科和菊科植物。夏、秋兩季采收。當(dāng)種子成熟時,連同寄生植物枝條割回,曬干,用竹條打出種子,除去寄主枝葉,取出菟絲子,簸去雜質(zhì)和泥沙,然后裝入麻袋內(nèi)置干燥處保存。

    菟絲子呈類球形,直徑1~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具細(xì)密突起的小點,一端微凹的線形種臍。質(zhì)堅實,不易以指壓碎。加適當(dāng)沸水浸泡后,表面有粘性,氣微、味淡。成品以足干、類球形、飽滿、灰褐色、無雜質(zhì)、無泥沙、無蟲蛀、無霉壞者為佳。

更多中藥材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孕婦能不能吃沙姜呢?1、沙姜的功效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镀穮R精要》:辟穢氣;為末擦牙,祛......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沙姜可以長期被人們服用嗎?1、沙姜沙姜別名山柰、三萘子、三賴、山辣,沙姜的功效是行氣溫中、消食、止痛,沙姜的作用是治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陰虛血虧及胃......
  • 說到調(diào)味品,我們就不得不提起姜了,在我們?nèi)粘I钪?,似乎很多菜都是要用到姜的,特別是在一些葷菜上,因為我們都知道姜能去腥嘛;有時候我們也會用姜來做一些蘸醬,味道可是棒極了的;姜的種類可不少,有沙姜,南姜,良姜和生姜等,而我們比較常用的就是沙......
  • 肉桂,不經(jīng)常進廚房的人可能并不熟悉,這是一種家里很常用的調(diào)味品,尤其是一到燉魚或者是熬制雞湯的時候,更是必不可少,沒有了肉桂,相信很多的食物都會遜色不少;如果是經(jīng)常去中藥房的同學(xué)也許會發(fā)現(xiàn),藥房里的大柜子上也一定會有一個位置是屬于肉桂的,因......
  • 巴戟是生長在我國廣西等地區(qū)的一種植物,在有的地方它又被叫做雞腸鳳,它在夏天的時候可以開出很美麗的白色花朵,散發(fā)出的清香讓人感覺到非常的放松,不僅如此,巴戟的根部還可以入藥,具體來講,巴戟的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