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中醫(yī)學將心臟的解剖位置比喻“象如蓮花下垂”。其位于胸腔、膈膜之上,兩肺之間,偏于左側,形似倒垂之蓮蕊,外有心包護衛(wèi)。
2.心臟猶如發(fā)電站,全身血脈似電網(wǎng)。心臟有節(jié)律地搏動,使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周流全身,如環(huán)無端。
3.中醫(yī)學認為心主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精神、意識、思維雖是大腦對外界事物的反映,但以心為之主宰,故說:“心藏神”,“心為君主之官”。
4.人的心情舒暢、歡快達現(xiàn)則氣血和調,故喜為心之志,“喜則氣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一般來說喜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有益健康。
5.汗為心之液。汗液和血液異類而同源,皆由心所主。正常情況下汗液的排泄常感覺不到。
6.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人體面部的血脈特別豐富,面部色澤光采的變化,可以反映脈中氣血運行狀況。
7.心開竅于舌。舌主司味覺和表達語言,“心氣通于舌”。
8.心臟外面還有一層包膜,中醫(yī)稱心包絡,也稱心包、膻中。其對心臟具有保護作用,可代心受邪,猶如君主的保鏢。
9.心與他臟他腑有互相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關系。若肺氣虛弱也會出現(xiàn)心慌、氣短之征;思慮傷脾而心悸、失眠,乃是心與肺、心與脾之間相互影響的實例。
10.中醫(yī)的“心”與西醫(yī)的“心”同名而異質。中醫(yī)“心”的概念外延,不但指解剖意義上的心臟實體而且指與心有關的臟腑功能。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中醫(yī)學將心臟的解剖位置比喻“象如蓮花下垂”。其位于胸腔、膈膜之上,兩肺之間,偏于左側,形似倒垂之蓮蕊,外有心包護衛(wèi)。
2.心臟猶如發(fā)電站,全身血脈似電網(wǎng)。心臟有節(jié)律地搏動,使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周流全身,如環(huán)無端。
3.中醫(yī)學認為心主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精神、意識、思維雖是大腦對外界事物的反映,但以心為之主宰,故說:“心藏神”,“心為君主之官”。
4.人的心情舒暢、歡快達現(xiàn)則氣血和調,故喜為心之志,“喜則氣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一般來說喜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有益健康。
5.汗為心之液。汗液和血液異類而同源,皆由心所主。正常情況下汗液的排泄常感覺不到。
6.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人體面部的血脈特別豐富,面部色澤光采的變化,可以反映脈中氣血運行狀況。
7.心開竅于舌。舌主司味覺和表達語言,“心氣通于舌”。
8.心臟外面還有一層包膜,中醫(yī)稱心包絡,也稱心包、膻中。其對心臟具有保護作用,可代心受邪,猶如君主的保鏢。
9.心與他臟他腑有互相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關系。若肺氣虛弱也會出現(xiàn)心慌、氣短之征;思慮傷脾而心悸、失眠,乃是心與肺、心與脾之間相互影響的實例。
10.中醫(yī)的“心”與西醫(yī)的“心”同名而異質。中醫(yī)“心”的概念外延,不但指解剖意義上的心臟實體而且指與心有關的臟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