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我國著名傷寒學專家陳瑞春教授,在醫(yī)壇以善用經方著稱,不但用方多效,而且勤于著述,平時積累了大量的可貴資料,已出版的《陳瑞春論傷寒》一書,就是在此基礎上編輯而成。最近陳老又對半個多世紀的臨證經驗詳加校正,整理成冊,名曰《傷寒實踐論》。
這是一本很有分量的傷寒學專著。書名“實踐論”,顧名思義,該書是以實踐出發(fā),以臨床親身實踐的驗案為基礎,由此而展開論述。書中言語平實無華,意在通俗易懂,使讀者一目了然,知其要領,能夠學得來,用得上,可見先生之用心皆如此類。
本書誠如熊曼琪教授所言:“......將《傷寒論》理論探討、教學實踐、臨床運用融為一體......為進一步探討傷寒之奧妙開闊了視野,提供了寶貴經驗”。是本世紀繼趙明銳先生《經方發(fā)揮》、邢錫波教授《傷寒論臨床實驗錄》和劉渡舟教授《經方臨證指南》之后,少有的以傷寒方藥親身實踐為主題的專著。
先生診病處方一尊仲景法度,這和他多年來一直認真學習和教授《傷寒論》是分不開的。先生幼承庭訓,深研中醫(yī)經典著作。尤其鐘愛仲圣《傷寒論》,不但每日背誦和認真的作筆記,而且每字每詞,先生都要問個所以然。年長后,就讀江西中醫(yī)??茖W校,又得到姚荷生、萬有生、張海峰等老先生的悉心指點,內心備感不足。
此后十年間,先生上下求索,到處拜師深造。曾受到傷寒大家鄧少仙、雜病專家方藥中的賞識。從此認識與技藝皆大有長進。但先生并未滿足于此。深刻認識到《傷寒論》教學必須落實到實處。所以他堅持在教學之余認真臨證。以實踐中的得失來為《傷寒論》注釋。因而在陳老的著作中很少以經解經,故弄玄虛之語。而且先生從50年代教學之初到年迂古稀的今天,一直筆耕不綴。盡量把每一個病例的診治經過都詳實的記錄下來。以便從中總結得失的規(guī)律,更好的為后人學習和運用仲景方服務。所以他的獨到見解自然成了書中的學習要點。
如在葛根芩連湯“方意新解”一欄中,陳老認為“必須指出熱利下重,暴注下迫的癥狀,說明有熱壅氣滯之故,因而從方中所用藥物看,缺少理氣藥,應在原方中加入理氣藥如木香、枳殼之類,是在所必須,使之熱去脹消,更為全面周到,臨床上常收到藥到病除之佳績?!痹偃珀惱险J為一些傷寒注家把小柴胡湯“但見一證,不必悉具”作為小柴胡湯的運用規(guī)則,是有其偏性的,這樣會割裂小柴胡湯的整體意義,所以他認為“僅見口苦或咽干、目眩就用小柴胡湯,未能抓住病機實質”,并提出能夠客觀印證小柴胡湯病機的應該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這句話,并從正確理解小柴胡湯方意、精細剖析組方原理和臨床加減化裁三方面詳細論述了小柴胡湯的臨床運用。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問題。
總之,本書是陳老數十年來讀傷寒、寫傷寒、用傷寒的汗血結晶。是他長期堅持教學、寫作、臨證相互促進的必然結果。所以很值得一讀。尤其對于青年中醫(yī)和中醫(yī)在校學生來說,本書更在必讀之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我國著名傷寒學專家陳瑞春教授,在醫(yī)壇以善用經方著稱,不但用方多效,而且勤于著述,平時積累了大量的可貴資料,已出版的《陳瑞春論傷寒》一書,就是在此基礎上編輯而成。最近陳老又對半個多世紀的臨證經驗詳加校正,整理成冊,名曰《傷寒實踐論》。
這是一本很有分量的傷寒學專著。書名“實踐論”,顧名思義,該書是以實踐出發(fā),以臨床親身實踐的驗案為基礎,由此而展開論述。書中言語平實無華,意在通俗易懂,使讀者一目了然,知其要領,能夠學得來,用得上,可見先生之用心皆如此類。
本書誠如熊曼琪教授所言:“......將《傷寒論》理論探討、教學實踐、臨床運用融為一體......為進一步探討傷寒之奧妙開闊了視野,提供了寶貴經驗”。是本世紀繼趙明銳先生《經方發(fā)揮》、邢錫波教授《傷寒論臨床實驗錄》和劉渡舟教授《經方臨證指南》之后,少有的以傷寒方藥親身實踐為主題的專著。
先生診病處方一尊仲景法度,這和他多年來一直認真學習和教授《傷寒論》是分不開的。先生幼承庭訓,深研中醫(yī)經典著作。尤其鐘愛仲圣《傷寒論》,不但每日背誦和認真的作筆記,而且每字每詞,先生都要問個所以然。年長后,就讀江西中醫(yī)??茖W校,又得到姚荷生、萬有生、張海峰等老先生的悉心指點,內心備感不足。
此后十年間,先生上下求索,到處拜師深造。曾受到傷寒大家鄧少仙、雜病專家方藥中的賞識。從此認識與技藝皆大有長進。但先生并未滿足于此。深刻認識到《傷寒論》教學必須落實到實處。所以他堅持在教學之余認真臨證。以實踐中的得失來為《傷寒論》注釋。因而在陳老的著作中很少以經解經,故弄玄虛之語。而且先生從50年代教學之初到年迂古稀的今天,一直筆耕不綴。盡量把每一個病例的診治經過都詳實的記錄下來。以便從中總結得失的規(guī)律,更好的為后人學習和運用仲景方服務。所以他的獨到見解自然成了書中的學習要點。
如在葛根芩連湯“方意新解”一欄中,陳老認為“必須指出熱利下重,暴注下迫的癥狀,說明有熱壅氣滯之故,因而從方中所用藥物看,缺少理氣藥,應在原方中加入理氣藥如木香、枳殼之類,是在所必須,使之熱去脹消,更為全面周到,臨床上常收到藥到病除之佳績?!痹偃珀惱险J為一些傷寒注家把小柴胡湯“但見一證,不必悉具”作為小柴胡湯的運用規(guī)則,是有其偏性的,這樣會割裂小柴胡湯的整體意義,所以他認為“僅見口苦或咽干、目眩就用小柴胡湯,未能抓住病機實質”,并提出能夠客觀印證小柴胡湯病機的應該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這句話,并從正確理解小柴胡湯方意、精細剖析組方原理和臨床加減化裁三方面詳細論述了小柴胡湯的臨床運用。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問題。
總之,本書是陳老數十年來讀傷寒、寫傷寒、用傷寒的汗血結晶。是他長期堅持教學、寫作、臨證相互促進的必然結果。所以很值得一讀。尤其對于青年中醫(yī)和中醫(yī)在校學生來說,本書更在必讀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