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靜坐,輕閉口目,頭部稍向前傾,分3步進行操作。第一步:用右手掌五指合攏至后頸,大魚際緊貼大椎穴位置,用力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按摩25次,后換用左手逆時針方向按摩25次,交替按摩2~3遍。第二步:用右手掌五指合攏從頸后至左側(cè)頸部肌肉處按摩20~30次,然后換左手按摩右側(cè)頸肌20~30次。第三步:推揉頸肌,用雙手掌根至后頸同側(cè)頸肌位置,從頸椎處按摩至后腦的位置,用兩拇指和魚際著力,一上一下,反復(fù)按摩30~50次。
頸部是人體中的一個重要部位,人的生命中樞在此與脊髓延接,支配全身的大部分神經(jīng)都通過頸部。由于頸部平時活動的幅度和頻度較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常常會引起頸椎增生、頸部軟組織損傷等病變,出現(xiàn)頭暈、頭痛、視物模糊,以及頸、肩、臂等處疼痛麻木等癥狀。經(jīng)常按摩頸部,能疏通經(jīng)絡(luò),促進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避免頸推生理弧度變形,可防治頸椎增生、頸肌勞損、韌帶損傷、神經(jīng)損傷、高血壓等疾病。
耳部按摩:
我國清代醫(yī)學(xué)家王清任說:“兩耳通腦,聽聽之聲歸于腦?!闭J為耳與大腦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對耳部的按摩可以起到清醒頭腦、增進記憶、強化聽力、消除疲勞的作用。掩耳嗚鼓,是我國民間流傳較廣的健腦方法。做法是將兩手掌心緊按耳孔,手指搭在腦后部,用中間三指輕輕扣擊后枕部10—20次,手指按在后枕部不動,掩按耳孔的兩掌 心突然抬離,連續(xù)開閉10—20次,最后將兩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旋轉(zhuǎn) 幾下后突然拔出共做3—5次。然后按摩翳明、翳風穴,翳風穴在耳垂與耳后高骨之間的凹陷處,翳明穴在翳風穴向腦后約一寸處。兩穴按摩方法相同。用中指按在穴位上,先向前旋轉(zhuǎn)按摩10圈,再向相反的方向旋轉(zhuǎn)按摩10圈,先按摩哪個穴位均可。
最后,做擦動作。將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貼在臉上,均勻用力向后推擦,擦過耳后,再從耳后將耳背帶倒向前推擦,反復(fù)做10—20次,以兩耳出現(xiàn)熱感為好。
揪耳養(yǎng)生法:
揪耳養(yǎng)生的具體做法是:每天早晨起床后,右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左耳14次;然后左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右耳14次;有空時一天可揪耳多次。也有的每天堅持按摩耳朵的穴位若干次。經(jīng)常揪耳朵或按摩耳朵,能夠刺激全身的穴位,使得頭腦清醒,心胸舒暢,有強體祛病之功效。我國古代醫(yī)家對耳朵上的保健功很有研究,認為腎開竅于耳,腎主骨,通髓海;腎又是“先天之本”,而耳是腎之外竅。所以揪雙耳可以通過經(jīng)絡(luò)而影響腎,促進整個機體的強健。
鼻部按摩法:
鼻部的按摩,主要是通過疏通經(jīng)絡(luò)。改善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來達到通暢鼻道,增強五官功能,清醒頭腦的目的。
鼻不但是重要的呼吸器官,而且還與口、眼、耳相通,所以古人認為只有鼻道暢通,才能進一步達到“七竅通”。
按摩時首先做通暢鼻道的訓(xùn)練。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提捏住鼻腔,逐漸用力向外出氣,這時會感到不能呼出的氣被壓向兩耳和兩眼,待感到氣達內(nèi)耳后,突然放開手指,正常呼吸兩三次后,再做下一次,共做三次即可。再做相反的呼吸訓(xùn)練,先將體內(nèi)殘氣呼凈,再用手指捏住鼻腔,不呼不吸,再將手指突然松開,深深地吸一口氣,反復(fù)做三次。做上面的訓(xùn)練時,一定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做得過分,憋得面紅耳赤;第二,在兩次中間的間隔時間里,做兩三次正常呼吸,以防止體內(nèi)缺氧。
然后,按揉鼻部穴位。首先是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緣約0.5寸,在鼻唇溝中??捎脙墒种兄富蚴持钢付侨啻?0—30次。其次鼻通穴,位置在鼻唇溝上端盡頭軟骨與硬骨交接處。用中指中等力量點按15—20次。
最后,是按摩鼻翼。將兩手食指緊貼在鼻翼兩側(cè),上下滑動20—30次,以稍發(fā)熱為好。
四穴指壓法:
指壓四穴,是爽神健腦的好方法。其特點是不局限于大腦疲勞后再做,早晨躺在床上按摩,能起到很好的健腦作用,對一天的學(xué)習和工作大有益處。
首先是百會穴。以右手拇指放在百會穴上,其余四指支撐在前額部位,用左手壓在右手腕部,以增強力量,按壓時逐漸用力,由輕到重,按壓約五秒鐘后迅速松開手指,約三秒鐘后再壓下,反復(fù)做10—15次。
其次是四神脫穴。四神脫穴有四個穴位,在百會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處就是此穴。先將兩手貼在兩側(cè)頭部,用中指對左右的兩個穴位進行按壓,再將兩手一前一后貼在頭部,也是用中指對前后兩個穴位進行按壓、再將后兩個穴位進行按壓,按壓的時間、力度、次數(shù)與百會穴相同。
再次是頭維穴。頭維穴的保健作用人們早有所知?!肚Ы鸱健飞险f“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闭J為該穴的是驅(qū)除大腦疲勞的要穴。頭維穴的位置在前額發(fā)際拐角處上約半寸,按壓其周圍有些疼痛感的就是此穴。要以兩手中指按壓,時間、力度次數(shù)與百會穴相同。
最后是天牖穴。耳根后下部有一塊隆起的骨頭叫完骨,由完骨向下約一寸處即是天牖穴。這個穴位通往大腦的血管和神經(jīng)束相當多。如果按壓時感到有些發(fā)硬,說明通往頭部的血液循環(huán)不太好。當把天牖穴壓得有些發(fā)軟時,大腦就會感到輕松舒服。因此按壓這個穴位的力量要大于其他穴位。要用中指按奪20—30次,方法與其他穴位相同。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靜坐,輕閉口目,頭部稍向前傾,分3步進行操作。第一步:用右手掌五指合攏至后頸,大魚際緊貼大椎穴位置,用力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按摩25次,后換用左手逆時針方向按摩25次,交替按摩2~3遍。第二步:用右手掌五指合攏從頸后至左側(cè)頸部肌肉處按摩20~30次,然后換左手按摩右側(cè)頸肌20~30次。第三步:推揉頸肌,用雙手掌根至后頸同側(cè)頸肌位置,從頸椎處按摩至后腦的位置,用兩拇指和魚際著力,一上一下,反復(fù)按摩30~50次。
頸部是人體中的一個重要部位,人的生命中樞在此與脊髓延接,支配全身的大部分神經(jīng)都通過頸部。由于頸部平時活動的幅度和頻度較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常常會引起頸椎增生、頸部軟組織損傷等病變,出現(xiàn)頭暈、頭痛、視物模糊,以及頸、肩、臂等處疼痛麻木等癥狀。經(jīng)常按摩頸部,能疏通經(jīng)絡(luò),促進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避免頸推生理弧度變形,可防治頸椎增生、頸肌勞損、韌帶損傷、神經(jīng)損傷、高血壓等疾病。
耳部按摩:
我國清代醫(yī)學(xué)家王清任說:“兩耳通腦,聽聽之聲歸于腦?!闭J為耳與大腦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對耳部的按摩可以起到清醒頭腦、增進記憶、強化聽力、消除疲勞的作用。掩耳嗚鼓,是我國民間流傳較廣的健腦方法。做法是將兩手掌心緊按耳孔,手指搭在腦后部,用中間三指輕輕扣擊后枕部10—20次,手指按在后枕部不動,掩按耳孔的兩掌 心突然抬離,連續(xù)開閉10—20次,最后將兩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旋轉(zhuǎn) 幾下后突然拔出共做3—5次。然后按摩翳明、翳風穴,翳風穴在耳垂與耳后高骨之間的凹陷處,翳明穴在翳風穴向腦后約一寸處。兩穴按摩方法相同。用中指按在穴位上,先向前旋轉(zhuǎn)按摩10圈,再向相反的方向旋轉(zhuǎn)按摩10圈,先按摩哪個穴位均可。
最后,做擦動作。將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貼在臉上,均勻用力向后推擦,擦過耳后,再從耳后將耳背帶倒向前推擦,反復(fù)做10—20次,以兩耳出現(xiàn)熱感為好。
揪耳養(yǎng)生法:
揪耳養(yǎng)生的具體做法是:每天早晨起床后,右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左耳14次;然后左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右耳14次;有空時一天可揪耳多次。也有的每天堅持按摩耳朵的穴位若干次。經(jīng)常揪耳朵或按摩耳朵,能夠刺激全身的穴位,使得頭腦清醒,心胸舒暢,有強體祛病之功效。我國古代醫(yī)家對耳朵上的保健功很有研究,認為腎開竅于耳,腎主骨,通髓海;腎又是“先天之本”,而耳是腎之外竅。所以揪雙耳可以通過經(jīng)絡(luò)而影響腎,促進整個機體的強健。
鼻部按摩法:
鼻部的按摩,主要是通過疏通經(jīng)絡(luò)。改善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來達到通暢鼻道,增強五官功能,清醒頭腦的目的。
鼻不但是重要的呼吸器官,而且還與口、眼、耳相通,所以古人認為只有鼻道暢通,才能進一步達到“七竅通”。
按摩時首先做通暢鼻道的訓(xùn)練。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提捏住鼻腔,逐漸用力向外出氣,這時會感到不能呼出的氣被壓向兩耳和兩眼,待感到氣達內(nèi)耳后,突然放開手指,正常呼吸兩三次后,再做下一次,共做三次即可。再做相反的呼吸訓(xùn)練,先將體內(nèi)殘氣呼凈,再用手指捏住鼻腔,不呼不吸,再將手指突然松開,深深地吸一口氣,反復(fù)做三次。做上面的訓(xùn)練時,一定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做得過分,憋得面紅耳赤;第二,在兩次中間的間隔時間里,做兩三次正常呼吸,以防止體內(nèi)缺氧。
然后,按揉鼻部穴位。首先是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緣約0.5寸,在鼻唇溝中??捎脙墒种兄富蚴持钢付侨啻?0—30次。其次鼻通穴,位置在鼻唇溝上端盡頭軟骨與硬骨交接處。用中指中等力量點按15—20次。
最后,是按摩鼻翼。將兩手食指緊貼在鼻翼兩側(cè),上下滑動20—30次,以稍發(fā)熱為好。
四穴指壓法:
指壓四穴,是爽神健腦的好方法。其特點是不局限于大腦疲勞后再做,早晨躺在床上按摩,能起到很好的健腦作用,對一天的學(xué)習和工作大有益處。
首先是百會穴。以右手拇指放在百會穴上,其余四指支撐在前額部位,用左手壓在右手腕部,以增強力量,按壓時逐漸用力,由輕到重,按壓約五秒鐘后迅速松開手指,約三秒鐘后再壓下,反復(fù)做10—15次。
其次是四神脫穴。四神脫穴有四個穴位,在百會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處就是此穴。先將兩手貼在兩側(cè)頭部,用中指對左右的兩個穴位進行按壓,再將兩手一前一后貼在頭部,也是用中指對前后兩個穴位進行按壓、再將后兩個穴位進行按壓,按壓的時間、力度、次數(shù)與百會穴相同。
再次是頭維穴。頭維穴的保健作用人們早有所知?!肚Ы鸱健飞险f“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闭J為該穴的是驅(qū)除大腦疲勞的要穴。頭維穴的位置在前額發(fā)際拐角處上約半寸,按壓其周圍有些疼痛感的就是此穴。要以兩手中指按壓,時間、力度次數(shù)與百會穴相同。
最后是天牖穴。耳根后下部有一塊隆起的骨頭叫完骨,由完骨向下約一寸處即是天牖穴。這個穴位通往大腦的血管和神經(jīng)束相當多。如果按壓時感到有些發(fā)硬,說明通往頭部的血液循環(huán)不太好。當把天牖穴壓得有些發(fā)軟時,大腦就會感到輕松舒服。因此按壓這個穴位的力量要大于其他穴位。要用中指按奪20—30次,方法與其他穴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