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鼻出血
處方一:紫背金牛、雷公根、車前草、仙鶴草、毛果算盤子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水煎分2次服,藥渣敷于前額,一日1劑。
處方二:毛果算盤子根30g。
用法:先用燈草火灸或艾灸兩手少商穴后,用本方水煎分2次服,一日1劑。
處方三:松樹嫩葉尖、楓樹嫩葉尖各適量。
用法:楓樹葉搗爛,用松樹葉水煎,取汁沖服,每天2次。
扁桃體炎
中醫(yī)稱“乳蛾”,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臨床上表現(xiàn)為咽痛,發(fā)熱,扁桃體腫大,充血,吞咽困難等癥。
處方一:人中白,手指甲,各適量。
用法:人中白炒干研粉,手指甲焙黃研粉,混合均勻,用小竹筒將藥粉少許吹入喉內(nèi)。
處方二:香白蓰根適量。
用法:搗爛,水煎,取藥液慢慢含服。
處方三:開口箭葉12g。
用法:水煎,含服?;蜓蟹?,每次取3g,用小竹筒吹藥粉入患處,每2小時吹l次。
急性咽喉炎
臨床上可見咽痛,吞咽困難,聲音粗糙嘶啞,發(fā)熱,咽部彌漫性充血明顯等癥。
處方一:百解藤根6-9g,米醋適量。
用法:用藥根磨醋,取汁慢慢咽服,每天數(shù)次。
處方二:裂葉秋海棠根,酸醋各適量。
用法:將藥搗爛調酸醋,取汁慢慢咽服,每天數(shù)次。
口腔炎
兒童、成人均可發(fā)病。多發(fā)生在舌緣,上下唇內(nèi)側及頰部粘膜上,損害為圓形或橢圓形扁豆大小邊界清楚的紅斑,幾小時內(nèi)變白,潰瘍,邊緣不整,表面蓋以淡灰色或黃色薄膜,劇痛,愈后無瘢痕。
處方一:蓋虎耳草,毛冬青,均用鮮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涂患處或水煎慢慢咽服,每天數(shù)次。
處方二:鹽膚木皮10g,白點稱根30g。
用法:水煎,含漱每天5-6次。
懸雍垂腫痛
由于鼻咽內(nèi)急慢性炎癥,使懸雍垂發(fā)生炎癥,出現(xiàn)咽部不適或異物感及疼痛。
處方:百草霜研粉,酸醋適量。
用法:用筷子蘸酸醋點百草霜粉,點于懸雍垂處即可。
牙痛(齲齒痛)
齲齒俗稱蛀牙,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病癥。牙痛是一個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處方一:桃樹皮,老茶樹根各30-60g。
用法:水煎,頻頻含漱。
處方二:十大功勞,兩面針,金鎖匙各適量。
用法:研粉,取少許放入患牙洞內(nèi),雙牙咬緊。
處方三:①兩面針,細辛,各等量;②竿澤蘭根,朱砂根,大羅傘根,各12g。
用法:①方研粉,放適量進患牙洞內(nèi);②方水煎含漱數(shù)次。先用②方,后用①方。
處方四:五倍子15-30g。
用法:水煎,取藥汁頻頻含漱。
結膜炎
本病是受外界刺激或感染引起的,臨床上表現(xiàn)為結膜充血,有多量粘液和膿性分泌物。輕者有癢、灼熱和異物感;重者有怕光流淚及眼瞼重垂等癥。
處方一:仙茅根莖、九里明全草各等量。
用法:先用燈草火灸雙側太陽穴后,再用本方水煎,取藥液趁熱熏洗患眼。
處方二:豆腐紫葉,酢漿草,均用鮮品,各適量。
用法:搗爛,用紗布包裹敷患眼。
處方三:熊膽木,水楊梅,各適量。
用法:水煎,加入白礬少許攪勻,趁熱熏洗患眼。
中耳炎
臨床上表現(xiàn)為耳痛,頭痛發(fā)熱,聽力減退,流膿等癥。
處方一:①黃桕皮適量;②咬晴蛉,黃柏皮各適量。
用法:①水煎,取藥液洗患耳,擦干后用;②研粉,取適量吹入耳內(nèi),每天2次。
處方二:豬蹄甲1對。
用法:燒存性,研粉備用。用時先將患耳洗凈擦干,后把藥粉吹入耳內(nèi)。
處方三:鮮虎耳草適量,生鹽少許。
用法:搗爛取汁,先洗凈患耳后,將藥汁滴入耳內(nèi)。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鼻出血
處方一:紫背金牛、雷公根、車前草、仙鶴草、毛果算盤子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水煎分2次服,藥渣敷于前額,一日1劑。
處方二:毛果算盤子根30g。
用法:先用燈草火灸或艾灸兩手少商穴后,用本方水煎分2次服,一日1劑。
處方三:松樹嫩葉尖、楓樹嫩葉尖各適量。
用法:楓樹葉搗爛,用松樹葉水煎,取汁沖服,每天2次。
扁桃體炎
中醫(yī)稱“乳蛾”,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臨床上表現(xiàn)為咽痛,發(fā)熱,扁桃體腫大,充血,吞咽困難等癥。
處方一:人中白,手指甲,各適量。
用法:人中白炒干研粉,手指甲焙黃研粉,混合均勻,用小竹筒將藥粉少許吹入喉內(nèi)。
處方二:香白蓰根適量。
用法:搗爛,水煎,取藥液慢慢含服。
處方三:開口箭葉12g。
用法:水煎,含服?;蜓蟹?,每次取3g,用小竹筒吹藥粉入患處,每2小時吹l次。
急性咽喉炎
臨床上可見咽痛,吞咽困難,聲音粗糙嘶啞,發(fā)熱,咽部彌漫性充血明顯等癥。
處方一:百解藤根6-9g,米醋適量。
用法:用藥根磨醋,取汁慢慢咽服,每天數(shù)次。
處方二:裂葉秋海棠根,酸醋各適量。
用法:將藥搗爛調酸醋,取汁慢慢咽服,每天數(shù)次。
口腔炎
兒童、成人均可發(fā)病。多發(fā)生在舌緣,上下唇內(nèi)側及頰部粘膜上,損害為圓形或橢圓形扁豆大小邊界清楚的紅斑,幾小時內(nèi)變白,潰瘍,邊緣不整,表面蓋以淡灰色或黃色薄膜,劇痛,愈后無瘢痕。
處方一:蓋虎耳草,毛冬青,均用鮮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涂患處或水煎慢慢咽服,每天數(shù)次。
處方二:鹽膚木皮10g,白點稱根30g。
用法:水煎,含漱每天5-6次。
懸雍垂腫痛
由于鼻咽內(nèi)急慢性炎癥,使懸雍垂發(fā)生炎癥,出現(xiàn)咽部不適或異物感及疼痛。
處方:百草霜研粉,酸醋適量。
用法:用筷子蘸酸醋點百草霜粉,點于懸雍垂處即可。
牙痛(齲齒痛)
齲齒俗稱蛀牙,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病癥。牙痛是一個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處方一:桃樹皮,老茶樹根各30-60g。
用法:水煎,頻頻含漱。
處方二:十大功勞,兩面針,金鎖匙各適量。
用法:研粉,取少許放入患牙洞內(nèi),雙牙咬緊。
處方三:①兩面針,細辛,各等量;②竿澤蘭根,朱砂根,大羅傘根,各12g。
用法:①方研粉,放適量進患牙洞內(nèi);②方水煎含漱數(shù)次。先用②方,后用①方。
處方四:五倍子15-30g。
用法:水煎,取藥汁頻頻含漱。
結膜炎
本病是受外界刺激或感染引起的,臨床上表現(xiàn)為結膜充血,有多量粘液和膿性分泌物。輕者有癢、灼熱和異物感;重者有怕光流淚及眼瞼重垂等癥。
處方一:仙茅根莖、九里明全草各等量。
用法:先用燈草火灸雙側太陽穴后,再用本方水煎,取藥液趁熱熏洗患眼。
處方二:豆腐紫葉,酢漿草,均用鮮品,各適量。
用法:搗爛,用紗布包裹敷患眼。
處方三:熊膽木,水楊梅,各適量。
用法:水煎,加入白礬少許攪勻,趁熱熏洗患眼。
中耳炎
臨床上表現(xiàn)為耳痛,頭痛發(fā)熱,聽力減退,流膿等癥。
處方一:①黃桕皮適量;②咬晴蛉,黃柏皮各適量。
用法:①水煎,取藥液洗患耳,擦干后用;②研粉,取適量吹入耳內(nèi),每天2次。
處方二:豬蹄甲1對。
用法:燒存性,研粉備用。用時先將患耳洗凈擦干,后把藥粉吹入耳內(nèi)。
處方三:鮮虎耳草適量,生鹽少許。
用法:搗爛取汁,先洗凈患耳后,將藥汁滴入耳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