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固澀藥和方劑
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用,用于治療各種耗散滑脫證候的藥物,叫做固澀藥。
凡以固澀藥為主而組成方劑,叫做固澀方。
本類藥物大多性味酸澀,分別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帶、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適用于久病體虛、正氣不足所致的自汗、盜汗、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久咳虛喘,以及崩漏帶下不止等滑脫不禁的證候。
滑脫證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而收斂固澀屬于治標(biāo)應(yīng)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導(dǎo)致滑脫諸證的病機,故臨床上常與補益藥同用,以期標(biāo)本兼顧。還應(yīng)根據(jù)具體的證候和病機,有選擇的配伍應(yīng)用。如氣虛自汗、陰虛盜汗、當(dāng)分別以補氣方藥或養(yǎng)陰方藥同用;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或帶下,應(yīng)與補脾固腎方藥同用;腎虛遺精,遺尿應(yīng)配補腎藥;屬肝腎虛的崩漏出血,當(dāng)配以補肝腎,固沖任的方藥;久嗽不止,應(yīng)配以補肺益腎、止咳化痰之方藥。
凡屬外感邪實者,應(yīng)當(dāng)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虛極欲脫之證亦非收斂藥所能湊效,治當(dāng)求本。
一、固澀藥
(一)五味子《本經(jīng)》
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等地,入藥生用,蒸用或密炙用。
別名:北五味子、遼五味。
處方用名: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
性味:酸、甘、溫。
歸經(jīng):入肺、心、腎經(jīng)。
功能;益氣生津、補腎養(yǎng)心、收斂固澀。
主治與應(yīng)用:
1.用于氣虛津傷所致的體倦汗多,氣短心悸、口干等證,以及氣虛喘咳。如生脈散,以之與人參、麥冬配伍,用于氣津兩傷,汗多體倦,虛喘久咳、短氣痰少,以及氣陰不足,心悸脈虛等證。
2.既能補益肺腎,又能斂肺氣而止喘咳,故除適用于肺虛喘咳外,還適用于肺腎不足之喘咳。常與山茱芋、熟地等配伍,如郁氣丸。
3.用于體虛自汗、盜汗、遺精、尿頻、久泄不止等滑脫不固的證候,本品有收斂固澀之功。臨床應(yīng)用時,須分別配伍適當(dāng)?shù)乃幬?。如治虛汗證,常與柏子仁、牡蠣配用;治療遺精、尿頻,常與桑螵蛸、益智仁配用;治療久瀉不止,常與補骨脂,肉豆寇配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酸澀收斂,凡表邪未解,內(nèi)有實熱,咳嗽初起,麻疹初發(fā)均不宜用。
參考資料:
含五味子素、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維生素C、脂肪油、揮發(fā)油、糖類、樹脂等。北五味子能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并使之趨于平衡,故能提高工作效能減輕疲勞。能調(diào)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對呼吸有興奮作用。又能調(diào)節(jié)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以及興奮子宮、降低血壓。五味子乙素四種成分能明顯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動物谷-丙轉(zhuǎn)氨酸升高,并對肝細(xì)胞有一定保護作用。臨床上常以之作丸,散劑,用于無黃疸型及遷延性慢性肝炎。
(二)金櫻子《蜀本草》
為薔薇科常綠攀緣灌木植物金櫻子的成熟果實。產(chǎn)于廣東、四川、云南、湖北、貴州等地。入藥擦去刺、剝?nèi)ズ耍瑫窀蓚溆谩?/p>
別名:刺梨子、糖罐子、燈籠果、野石榴。
處方用名:金櫻子。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
性味:酸、澀、平。
歸經(jīng):腎、膀胱、大腸經(jīng)。
功能:固精縮尿、澀腸止瀉。
1.本品有固精縮尿的作用,適用于腎虛引起遺精小便頻數(shù),遺尿等證,可與芡實同用。也可單用熬膏,持續(xù)服用?;蚺淙胼私z子,桑螵蛸之類。
2.能固腸止瀉,可用于脾虛久瀉,常與黨參、白術(shù)、山藥、茯苓等同用。
此外,金櫻子對脾腎不足的白帶證,也可用上述配伍方法,有止帶功效。
用量:6-18克。
本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但能使腸的分泌減少。故有止瀉作用。據(jù)報導(dǎo),用10%金櫻子濃煎液內(nèi)服,治療輕度子宮脫垂有一定效果。作體外試驗,金纓子1:3200的稀釋水溶液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三)訶子《藥性論》
為使君子科落葉喬木植物訶子的成熟果實,原產(chǎn)印度、馬來亞、緬甸,現(xiàn)主產(chǎn)我國云南及廣東、廣西等地。于7-8月采收,哂干,生用或煨用,若用果肉則去核。
別名:訶黎勒、訶子肉。
處方用名:訶子、訶黎勒、煨訶子。
性味:苦、酸、澀、平。
歸經(jīng):肺、大腸經(jīng)。
功能:澀腸止瀉、斂肺利咽。
1.本品煨用能斂澀大腸、制止腹瀉、久痢不止、滑泄不固之證。對于痢疾腹痛而偏熱者,與黃連、木香、甘草同用;對于久瀉久痢而偏寒者,配干姜、肉豆寇同用。如因瀉痢日久,氣陰兩傷時,須配益氣健脾養(yǎng)陰的藥物如黨參、白術(shù)、山藥等同用,如真人養(yǎng)臟腸。
2.能斂肺利咽,適用于肺虛喘咳,或久嗽失音等證。治肺虛喘咳可與黨參、麥冬、五味子等配伍。治痰火壅肺,久嗽失音與瓜萎皮,川貝母、桔梗等同用。
有一定抗菌作用及強大的收斂作用。
(四)芡實《本經(jīng)》
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實的種仁,主產(chǎn)于湖南、江蘇、安徽、山東等地。入藥去皮取仁。曬干備用。
處方用名:芡實、南芡實、北芡實。
藥用部分:種仁。
性味:甘、澀、平。
歸經(jīng):脾、腎經(jīng)。
功能:健脾止瀉、固腎澀精、止帶。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能健脾止瀉,可用于脾虛久瀉不止證,常與益氣健脾的黨參、白術(shù)、茯苓等同用。
2.有固腎澀精作用。適用于腎氣虛。精關(guān)不固所致的遺精,早泄,以及小便頻數(shù)之證,常與菟絲子、桑螵蛸、金櫻子等同用。
3.能收斂止帶,可用于濕熱帶下或脾腎虛弱的帶下。若治濕熱帶下,白帶色黃者,常配白果、山藥、黃柏等同用。脾虛有濕,則多與白術(shù)、黨參、金櫻子、澤瀉等配用。
用量:9-15克。
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核黃素、抗壞血酸。
(五)山茱萸《本經(jīng)》
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同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產(chǎn)于浙江及安徽、河南、四川、陜西等地。入藥生用,或蒸熟用,或加酒拌蒸。
別名:山萸肉、萸肉、棗皮。
處方用名:山芋肉、凈萸肉、棗皮。
藥用部分:果肉。
性味:酸、澀、甘、溫。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補益肝腎、斂汗固脫。
1.補益肝腎,用于肝腎虧虛,精關(guān)不固引起的遺精,盜汗、尿頻、腰痛、眩暈、崩漏及內(nèi)風(fēng)萌動等證,如六味地黃丸。
2.斂汗固脫,用于大汗亡陽,陰虛陽浮,或陰陽俱虛等引起的暴脫證。因藥力較緩,重證宜用較大量,并與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等同用。
用量:6-12克。亦可重用至30克。
參考資料:有利尿和降壓作用。體外試驗?zāi)軞缧“资蟾顾┘?xì)胞。對于因化學(xué)療法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抗菌試驗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某及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六)桑螵蛸《本經(jīng)》
為螳螂科昆蟲螳螂的卵鞘。我國南方育蠶區(qū)較多。俗名螳螂窠。入藥蒸,或入沸水浸泡后曬干,多采用或麩炒用。
別名:刀螂子、老鴰膿、螳螂子。
處方用名:桑螵蛸。
藥用部分:卵鞘。
性味:甘、咸、澀平。
功能;補腎助陽、固精縮尿。
1.本品能補腎固精及縮尿,主要用于腎氣不固所致的遺尿,小便頻數(shù)及遺精早泄等證,尤常用于小兒遺尿,常配益智仁、菟絲子、黃芪等同用。
2.有補腎助陽作用,常配枸杞子,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治療腎虛陽痿之證。
使用注意:本品助陽固澀,故陰虛多火,膀胱有熱而小便頻數(shù)者忌服。
(七)麻黃根《別錄》
為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麻黃,木賊麻黃的根。
處方用名:麻黃根。
藥用部分:根。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止汗。
本品專用于止汗,陰虛盜汗均可應(yīng)用,如牡蠣散;治陰虛盜汗,常配五味子,柏子仁,牡蠣等;治產(chǎn)后虛汗,常配黃芪,當(dāng)歸等;氣虛自汗則常配以黃芪、白術(shù)。
使用注意:本品功專止汗,有表邪者忌用。
(八)浮小麥《本草蒙鑒》
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麥未成熟的穎果。各地均產(chǎn)。以水淘之,浮起者為佳。
處方用名:浮小麥。
藥用部分:未成熟的果粒。
性味:甘、晾。
歸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止汗、除熱、益氣養(yǎng)心安神。
1.用于自汗、盜汗。本品甘能益氣,涼可除熱,而有止汗功效,凡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均可應(yīng)用。如牡蠣散,即以本品與牡蠣、麻黃根、黃芪同用,治體虛自汗不止。
2.用于骨蒸勞熱。本品有益氣,除熱、止汗作用,故也可用于退勞熱,多與生地、麥冬、地骨皮等養(yǎng)陰清虛熱藥同用。
用量:15-30克,煎湯服,或炒焦研末服。
含多量淀粉和維生素B等。
二、固澀方
(一)金鎖固精丸《醫(yī)方集解》
組成:沙苑蒺藜、芡實、蓮須各60克、龍骨、牡蠣各30克。
用法:為丸劑,每服9克,空腹淡鹽湯下;或作湯劑,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固腎澀精。
主治:腎關(guān)不固、遺精滑泄、腰酸耳鳴、四肢無力、脈細(xì)弱。
方解:本方為治療腎虛遺精證的常用方。方中用沙苑蒺藜補腎益精,為主藥;蓮子肉、芡實固腎澀精,健脾寧神,為輔藥;龍骨、牡蠣潛陽澀精,蓮須尤為澀精要藥,均為佐使藥。諸藥合用,成為固腎澀精之劑。
臨床應(yīng)用:
1.本方所致遺精證,如見腰酸、尿頻、舌淡、苔白、脈沉弱偏于腎陽虛者,可加補骨脂,山芋肉以溫補腎陽;若有夢而遺,心煩不眠,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偏于腎陰虛者,可加龜板、女貞子等滋養(yǎng)腎陰;若腎陰虛有火,可加知母,黃柏以滋陰降火。
2.本方可用于神經(jīng)衰弱的夢遺、滑精、遺尿、失眠等,加入五味子效果更好。
注意事項:
本方多為收澀之品,以固腎澀精為主。如屬濕熱下注所致者,宜用龍膽瀉肝湯之類清熱利濕,禁用本方。
(二)牡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煅牡蠣、黃芪、麻黃根各30克,浮小麥15克。
用法:前三味為粗末,每服9克,浮小麥同煎;也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固表斂汗。
主治:體虛自汗、夜臥尤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質(zhì)淡紅,脈細(xì)弱。
方解:本方證是表虛不固,營陰不能內(nèi)守所致。方中牡蠣斂陰止汗鎮(zhèn)驚為主藥;黃芪益氣固表,為輔藥;浮小麥斂心陰,止虛汗;麻黃根專于止汗,二藥協(xié)助黃芪,牡蠣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效,共為佐使藥。
本方對于體虛自汗或盜汗之證,均可應(yīng)用。如屬陽虛,可加白術(shù),附子以助陽固表;如屬陰虛,可加干地黃,白芍以養(yǎng)陰止汗;如加黨參、白術(shù)以健脾益氣;如屬血虛,可加熟地黃、首烏以養(yǎng)血止汗。
(三)縮泉丸《婦人良方》
組成:鳥藥、山藥、益智仁各等分。
用法:為末、酒制山藥末為糊,制成小丸。每服9克,或作湯劑。
功用:溫腎祛寒縮尿。
主治:下元虛冷、小便頻數(shù)、遺尿。
方解:腎與膀胱相表里,腎氣不足則膀胱虛冷,不能約束小便,故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益智仁溫補脾腎、澀精縮尿;烏藥溫膀胱助氣化止小便頻數(shù);山藥健脾補腎,腎氣健,寒邪去,膀胱功能復(fù)常,尿頻遺尿自可得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固澀藥和方劑
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用,用于治療各種耗散滑脫證候的藥物,叫做固澀藥。
凡以固澀藥為主而組成方劑,叫做固澀方。
本類藥物大多性味酸澀,分別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帶、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適用于久病體虛、正氣不足所致的自汗、盜汗、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久咳虛喘,以及崩漏帶下不止等滑脫不禁的證候。
滑脫證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而收斂固澀屬于治標(biāo)應(yīng)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導(dǎo)致滑脫諸證的病機,故臨床上常與補益藥同用,以期標(biāo)本兼顧。還應(yīng)根據(jù)具體的證候和病機,有選擇的配伍應(yīng)用。如氣虛自汗、陰虛盜汗、當(dāng)分別以補氣方藥或養(yǎng)陰方藥同用;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或帶下,應(yīng)與補脾固腎方藥同用;腎虛遺精,遺尿應(yīng)配補腎藥;屬肝腎虛的崩漏出血,當(dāng)配以補肝腎,固沖任的方藥;久嗽不止,應(yīng)配以補肺益腎、止咳化痰之方藥。
凡屬外感邪實者,應(yīng)當(dāng)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虛極欲脫之證亦非收斂藥所能湊效,治當(dāng)求本。
一、固澀藥
(一)五味子《本經(jīng)》
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等地,入藥生用,蒸用或密炙用。
別名:北五味子、遼五味。
處方用名: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
性味:酸、甘、溫。
歸經(jīng):入肺、心、腎經(jīng)。
功能;益氣生津、補腎養(yǎng)心、收斂固澀。
主治與應(yīng)用:
1.用于氣虛津傷所致的體倦汗多,氣短心悸、口干等證,以及氣虛喘咳。如生脈散,以之與人參、麥冬配伍,用于氣津兩傷,汗多體倦,虛喘久咳、短氣痰少,以及氣陰不足,心悸脈虛等證。
2.既能補益肺腎,又能斂肺氣而止喘咳,故除適用于肺虛喘咳外,還適用于肺腎不足之喘咳。常與山茱芋、熟地等配伍,如郁氣丸。
3.用于體虛自汗、盜汗、遺精、尿頻、久泄不止等滑脫不固的證候,本品有收斂固澀之功。臨床應(yīng)用時,須分別配伍適當(dāng)?shù)乃幬?。如治虛汗證,常與柏子仁、牡蠣配用;治療遺精、尿頻,常與桑螵蛸、益智仁配用;治療久瀉不止,常與補骨脂,肉豆寇配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酸澀收斂,凡表邪未解,內(nèi)有實熱,咳嗽初起,麻疹初發(fā)均不宜用。
參考資料:
含五味子素、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維生素C、脂肪油、揮發(fā)油、糖類、樹脂等。北五味子能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并使之趨于平衡,故能提高工作效能減輕疲勞。能調(diào)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對呼吸有興奮作用。又能調(diào)節(jié)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以及興奮子宮、降低血壓。五味子乙素四種成分能明顯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動物谷-丙轉(zhuǎn)氨酸升高,并對肝細(xì)胞有一定保護作用。臨床上常以之作丸,散劑,用于無黃疸型及遷延性慢性肝炎。
(二)金櫻子《蜀本草》
為薔薇科常綠攀緣灌木植物金櫻子的成熟果實。產(chǎn)于廣東、四川、云南、湖北、貴州等地。入藥擦去刺、剝?nèi)ズ耍瑫窀蓚溆谩?/p>
別名:刺梨子、糖罐子、燈籠果、野石榴。
處方用名:金櫻子。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
性味:酸、澀、平。
歸經(jīng):腎、膀胱、大腸經(jīng)。
功能:固精縮尿、澀腸止瀉。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有固精縮尿的作用,適用于腎虛引起遺精小便頻數(shù),遺尿等證,可與芡實同用。也可單用熬膏,持續(xù)服用?;蚺淙胼私z子,桑螵蛸之類。
2.能固腸止瀉,可用于脾虛久瀉,常與黨參、白術(shù)、山藥、茯苓等同用。
此外,金櫻子對脾腎不足的白帶證,也可用上述配伍方法,有止帶功效。
用量:6-18克。
參考資料:
本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但能使腸的分泌減少。故有止瀉作用。據(jù)報導(dǎo),用10%金櫻子濃煎液內(nèi)服,治療輕度子宮脫垂有一定效果。作體外試驗,金纓子1:3200的稀釋水溶液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三)訶子《藥性論》
為使君子科落葉喬木植物訶子的成熟果實,原產(chǎn)印度、馬來亞、緬甸,現(xiàn)主產(chǎn)我國云南及廣東、廣西等地。于7-8月采收,哂干,生用或煨用,若用果肉則去核。
別名:訶黎勒、訶子肉。
處方用名:訶子、訶黎勒、煨訶子。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
性味:苦、酸、澀、平。
歸經(jīng):肺、大腸經(jīng)。
功能:澀腸止瀉、斂肺利咽。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煨用能斂澀大腸、制止腹瀉、久痢不止、滑泄不固之證。對于痢疾腹痛而偏熱者,與黃連、木香、甘草同用;對于久瀉久痢而偏寒者,配干姜、肉豆寇同用。如因瀉痢日久,氣陰兩傷時,須配益氣健脾養(yǎng)陰的藥物如黨參、白術(shù)、山藥等同用,如真人養(yǎng)臟腸。
2.能斂肺利咽,適用于肺虛喘咳,或久嗽失音等證。治肺虛喘咳可與黨參、麥冬、五味子等配伍。治痰火壅肺,久嗽失音與瓜萎皮,川貝母、桔梗等同用。
用量:3-9克。
參考資料:
有一定抗菌作用及強大的收斂作用。
(四)芡實《本經(jīng)》
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實的種仁,主產(chǎn)于湖南、江蘇、安徽、山東等地。入藥去皮取仁。曬干備用。
處方用名:芡實、南芡實、北芡實。
藥用部分:種仁。
性味:甘、澀、平。
歸經(jīng):脾、腎經(jīng)。
功能:健脾止瀉、固腎澀精、止帶。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能健脾止瀉,可用于脾虛久瀉不止證,常與益氣健脾的黨參、白術(shù)、茯苓等同用。
2.有固腎澀精作用。適用于腎氣虛。精關(guān)不固所致的遺精,早泄,以及小便頻數(shù)之證,常與菟絲子、桑螵蛸、金櫻子等同用。
3.能收斂止帶,可用于濕熱帶下或脾腎虛弱的帶下。若治濕熱帶下,白帶色黃者,常配白果、山藥、黃柏等同用。脾虛有濕,則多與白術(shù)、黨參、金櫻子、澤瀉等配用。
用量:9-15克。
參考資料:
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核黃素、抗壞血酸。
(五)山茱萸《本經(jīng)》
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同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產(chǎn)于浙江及安徽、河南、四川、陜西等地。入藥生用,或蒸熟用,或加酒拌蒸。
別名:山萸肉、萸肉、棗皮。
處方用名:山芋肉、凈萸肉、棗皮。
藥用部分:果肉。
性味:酸、澀、甘、溫。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補益肝腎、斂汗固脫。
主治與應(yīng)用:
1.補益肝腎,用于肝腎虧虛,精關(guān)不固引起的遺精,盜汗、尿頻、腰痛、眩暈、崩漏及內(nèi)風(fēng)萌動等證,如六味地黃丸。
2.斂汗固脫,用于大汗亡陽,陰虛陽浮,或陰陽俱虛等引起的暴脫證。因藥力較緩,重證宜用較大量,并與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等同用。
用量:6-12克。亦可重用至30克。
參考資料:有利尿和降壓作用。體外試驗?zāi)軞缧“资蟾顾┘?xì)胞。對于因化學(xué)療法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抗菌試驗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某及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六)桑螵蛸《本經(jīng)》
為螳螂科昆蟲螳螂的卵鞘。我國南方育蠶區(qū)較多。俗名螳螂窠。入藥蒸,或入沸水浸泡后曬干,多采用或麩炒用。
別名:刀螂子、老鴰膿、螳螂子。
處方用名:桑螵蛸。
藥用部分:卵鞘。
性味:甘、咸、澀平。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補腎助陽、固精縮尿。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能補腎固精及縮尿,主要用于腎氣不固所致的遺尿,小便頻數(shù)及遺精早泄等證,尤常用于小兒遺尿,常配益智仁、菟絲子、黃芪等同用。
2.有補腎助陽作用,常配枸杞子,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治療腎虛陽痿之證。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助陽固澀,故陰虛多火,膀胱有熱而小便頻數(shù)者忌服。
(七)麻黃根《別錄》
為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麻黃,木賊麻黃的根。
處方用名:麻黃根。
藥用部分:根。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止汗。
主治與應(yīng)用:
本品專用于止汗,陰虛盜汗均可應(yīng)用,如牡蠣散;治陰虛盜汗,常配五味子,柏子仁,牡蠣等;治產(chǎn)后虛汗,常配黃芪,當(dāng)歸等;氣虛自汗則常配以黃芪、白術(shù)。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功專止汗,有表邪者忌用。
(八)浮小麥《本草蒙鑒》
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麥未成熟的穎果。各地均產(chǎn)。以水淘之,浮起者為佳。
處方用名:浮小麥。
藥用部分:未成熟的果粒。
性味:甘、晾。
歸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止汗、除熱、益氣養(yǎng)心安神。
主治與應(yīng)用:
1.用于自汗、盜汗。本品甘能益氣,涼可除熱,而有止汗功效,凡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均可應(yīng)用。如牡蠣散,即以本品與牡蠣、麻黃根、黃芪同用,治體虛自汗不止。
2.用于骨蒸勞熱。本品有益氣,除熱、止汗作用,故也可用于退勞熱,多與生地、麥冬、地骨皮等養(yǎng)陰清虛熱藥同用。
用量:15-30克,煎湯服,或炒焦研末服。
參考資料:
含多量淀粉和維生素B等。
二、固澀方
(一)金鎖固精丸《醫(yī)方集解》
組成:沙苑蒺藜、芡實、蓮須各60克、龍骨、牡蠣各30克。
用法:為丸劑,每服9克,空腹淡鹽湯下;或作湯劑,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固腎澀精。
主治:腎關(guān)不固、遺精滑泄、腰酸耳鳴、四肢無力、脈細(xì)弱。
方解:本方為治療腎虛遺精證的常用方。方中用沙苑蒺藜補腎益精,為主藥;蓮子肉、芡實固腎澀精,健脾寧神,為輔藥;龍骨、牡蠣潛陽澀精,蓮須尤為澀精要藥,均為佐使藥。諸藥合用,成為固腎澀精之劑。
臨床應(yīng)用:
1.本方所致遺精證,如見腰酸、尿頻、舌淡、苔白、脈沉弱偏于腎陽虛者,可加補骨脂,山芋肉以溫補腎陽;若有夢而遺,心煩不眠,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偏于腎陰虛者,可加龜板、女貞子等滋養(yǎng)腎陰;若腎陰虛有火,可加知母,黃柏以滋陰降火。
2.本方可用于神經(jīng)衰弱的夢遺、滑精、遺尿、失眠等,加入五味子效果更好。
注意事項:
本方多為收澀之品,以固腎澀精為主。如屬濕熱下注所致者,宜用龍膽瀉肝湯之類清熱利濕,禁用本方。
(二)牡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煅牡蠣、黃芪、麻黃根各30克,浮小麥15克。
用法:前三味為粗末,每服9克,浮小麥同煎;也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固表斂汗。
主治:體虛自汗、夜臥尤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質(zhì)淡紅,脈細(xì)弱。
方解:本方證是表虛不固,營陰不能內(nèi)守所致。方中牡蠣斂陰止汗鎮(zhèn)驚為主藥;黃芪益氣固表,為輔藥;浮小麥斂心陰,止虛汗;麻黃根專于止汗,二藥協(xié)助黃芪,牡蠣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效,共為佐使藥。
臨床應(yīng)用:
本方對于體虛自汗或盜汗之證,均可應(yīng)用。如屬陽虛,可加白術(shù),附子以助陽固表;如屬陰虛,可加干地黃,白芍以養(yǎng)陰止汗;如加黨參、白術(shù)以健脾益氣;如屬血虛,可加熟地黃、首烏以養(yǎng)血止汗。
(三)縮泉丸《婦人良方》
組成:鳥藥、山藥、益智仁各等分。
用法:為末、酒制山藥末為糊,制成小丸。每服9克,或作湯劑。
功用:溫腎祛寒縮尿。
主治:下元虛冷、小便頻數(shù)、遺尿。
方解:腎與膀胱相表里,腎氣不足則膀胱虛冷,不能約束小便,故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益智仁溫補脾腎、澀精縮尿;烏藥溫膀胱助氣化止小便頻數(shù);山藥健脾補腎,腎氣健,寒邪去,膀胱功能復(fù)常,尿頻遺尿自可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