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老年常見病的臍療法

    中醫(yī)把肚臍稱之為“神厥”穴,藥物敷臍有“回陽復(fù)元,開竅固氣”之功?,F(xiàn)代研究表明,臍為腹壁最薄弱之處,其表皮角質(zhì)層較全身其它處表皮薄,且臍周圍血管神經(jīng)豐富,敏感性強,滲透性好,對藥物吸收好,散播快,藥物可迅速通過臍下粘膜吸收進入體液與血液循環(huán),達到比較快速的治療效果。本文介紹幾種老年常見病的臍療方法,供老年朋友自療保健之用。

    便秘1.甘遂3克,麝香0.3克,食鹽5克。上藥共研為末,為一次量。把藥末填入臍內(nèi),以艾葉揉碎做成圓柱形,放在藥粉之上,用火點燃灸之。一般5-7壯即可。如輕癥可用藥粉填入臍內(nèi),蓋以紗布,再用膠布固定,亦有效。2.先用中指以每分鐘60次的速度點臍部,然后再揉按臍部5分鐘。適用于氣滯便秘。

    失眠1.珍珠粉、丹參粉、硫磺粉各等份,共合備用。每次取藥份0.25克填于臍內(nèi),外貼膠布,每天換藥1次,連用3-5天為1個療程。2.丹參、遠志、硫磺各10克,共研末,備用。每次取藥粉0.5-1克,以水調(diào)為糊,敷臍內(nèi),外貼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

    前列腺炎1.蔥白200克,硫磺20克,兩藥共合搗爛成糊狀,敷臍部,上用熱水袋熨之。2.田螺1個,冰片0.5克,將冰片放田螺內(nèi)取水,滴臍窩內(nèi)。

    慢性主氣管炎1.制半夏10克,白果仁9克,杏仁、細辛各6克。上藥共合研末,用姜汁調(diào)為糊狀,外敷臍部,紗布包扎。每日換藥1次。2.白芥子、半夏各3克,公丁香0.5克,麻黃5克,細辛2克,麝香0.2克。上藥共合研末備用。取藥粉適量填滿臍窩,將鮮姜1片(厚約3毫米,姜片可用粗針扎數(shù)孔)蓋在藥末上,上置大艾炷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炙3-5壯,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五更泄1.肉桂、蒼術(shù)各等份,共研末備用。取藥粉1-3克,溫水調(diào)勻敷臍部,外貼膠布以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用10次為一療程。2.肉桂、雞內(nèi)金各3克,硫磺、枯礬、五倍子各6克,白胡椒1.5克,共研細末,為1次用藥量。取鮮蔥頭3-5根搗爛,和藥末拌勻,加適量醋調(diào)成糊狀,敷攤于臍部,用紗布、膠布固定。每次敷2小時,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敷藥處可能有癢、灼痛感,停藥后即可消失。

更多中藥材
  • 這個病案,是一位周女士40歲年齡,但是在辦公室工作,其實也是日曬不著,雨淋不著,本身皮膚保養(yǎng)挺好的,人氣質(zhì)啊,面貌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忽然這幾年就臉上開始長這黃褐斑了,大片大片的這種斑,就非??鄲?,這個斑怎么來的,本來挺漂亮一個女士,就一下檢......
  • 濕疹呢,比較痛苦,出水啊,又癢啊,大面積長了之后,整個臉上頭上都是,看起來也不好看,最大的問題在哪兒?反復(fù)發(fā)作,尤其是在夏天啊,為什么呢?因為夏天濕重,什么叫濕疹?濕邪浸淫皮膚,今天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guān)于濕疹方面的病例。這個患者呢,楊先生......
  • 經(jīng)絡(luò)中醫(yī)來講是整個身體氣運行的一個通道,而且它對人體作用的確非常大,因為我們中醫(yī)講說人這個臟腑之間互為表里,比如說肺和大腸相為表里,心與小腸為表里,脾與胃為表里,這表里怎么實現(xiàn)呢?它怎么連接的?實際上就是通過經(jīng)絡(luò)進行連接,就研究咱們這個中醫(yī)......
  •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退熱截虐。采收加工除去雜質(zhì)和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藥材性狀:跟較細,圓錐形,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頭處多具細密環(huán)紋,質(zhì)稍軟,易折斷,斷面裂平坦,不顯纖維性,......
  • 黨參能益氣養(yǎng)血、健脾、補肺生津,跟人參有類似的功效,但是藥性平和,它補氣而不上火,補水而不生濕,養(yǎng)血而不滋膩,所以還有個小人參的稱號。正因為它的藥性平和,所以跟各種不同藥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黨參配黃芪,適合虛咳氣喘、易疲勞、抵抗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