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藥的藥用

    屬薯蕷科纏繞性草本植物。原名薯蕷。據(jù)《本草綱目》記術(shù)因唐朝代宗名"預(yù)",封建時代為了避諱,改為薯藥,后來又因宋朝英宗名"署",再改為山藥。山藥有野生、家種;山地生、平地生等等。藥用多以山地生、以野生者為佳。≮美食性昧 ≯

    甘、平、無毒。

    ≮美食成分 ≯

    塊根含膽堿、粘液質(zhì)、尿囊素、淀粉、氨基酸等。

    ≮美食功效 ≯

    滋養(yǎng)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治消渴及夜尿、尿頻、婦女帶下等。

    脾虛腹瀉(包括慢性腸炎,消化及吸收不良:

    山藥半斤,蓮子、熒實各120克,共研細(xì)粉。每次以2~3調(diào)匙,加白糖適量,蒸熟作點心吃,每日l~2次,連續(xù)服用,有效。

    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饑:

    山藥15克,黃連6克,水煎服?;蛏剿?、天花粉等量,每日30克,水煎分服。

    凍瘡,丹毒,癰疽腫毒初起:

    鮮山藥搗爛涂敷于患部,干即更換,數(shù)次即消。(或加蓖麻子仁數(shù)粒一同搗爛外敷更好)。

    咳嗽痰喘(包括慢性氣管炎,老人慢性支氣管炎):

    鮮山藥搗爛,與甘蔗汁半杯和勻,燉熱服之,一日z次。

    項后結(jié)塊,赤腫硬痛(包括淋巴結(jié)炎腫、項背癰疽等):

    鮮山藥一段(去皮),蓖麻子2~3粒(去殼),同搗爛研細(xì)和勻,貼于患部,一日更換2次

    腎虛夢遺,脾虛便涪,老年陽虛,小便頻數(shù):

    山藥零余子(山藥藤上所結(jié)的珠牙)30~60克,煮熟去皮,加白糖少許,臨睡前服之,勝如山藥。

    肺病發(fā)熱咳喘,自汗,心悸,便溏:

    山藥60一120克,煮汁飲服,或每日適量煮食之。

    山藥,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藥材。人工種植的山藥,肉色潔白,味甘粉足,個大質(zhì)堅,多供食用。

    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塊根,具有補脾養(yǎng)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帶下等癥。

    山藥作為保健食品,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成書于東漢時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山藥列為上品,不過當(dāng)時的山藥可能是野生的,還未進入人工栽培階段。到了唐代,《四時纂要》引用道士王所著的《山居要術(shù)》,對山藥栽培作了較為詳細(xì)的記載。中醫(yī)認(rèn)為,山藥“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許多古典醫(yī)籍都對山藥作了很高的評價。在民間,山藥是人所共知的滋補佳品。它含有蛋白質(zhì)、糖類、維生素、脂肪、膽堿、淀粉酶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現(xiàn)代科學(xué)分析,山藥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種多糖蛋白質(zhì)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fā)生;可減少皮下脂肪堆積;能防止結(jié)締組織的萎縮,預(yù)防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硬皮病等膠原病的發(fā)生。許多滋補方劑,如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歸脾湯、參苓白術(shù)散等中藥都含有山藥。從明代流傳至今的益壽食品———八珍糕,是由山藥、山楂、麥芽等8味中藥研為細(xì)末,和以米粉制成的糕,用于治療老人、小孩的脾胃虛弱,食少腹脹,面黃肌瘦,便溏泄瀉之癥,效果顯著。

    山藥的食用方法很多,如對脾胃虛弱癥,用鮮山藥200克、大棗30克、粳米適量,煮粥加糖調(diào)服;或鮮山藥100克,小米50克,煮粥加糖食用;另用山藥配扁豆、蓮米等煮粥服用亦可。對肺虛久咳、腎虛遺精等癥,可取鮮山藥10克搗爛,加甘蔗汁半杯和勻,燉熱服食;亦可單用山藥煮汁服用。山藥屬于補益食品,又有收斂作用,但有濕熱寒邪以及患便秘的人等不宜食用。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總覺得自己困,乏,沒有力氣,身體有一種沉重感,做什么事兒都沒有精神,去醫(yī)院體檢,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指標(biāo)異常,這是怎么回事兒呢?從中醫(yī)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虛實,咱們所說的虛呢?就是氣血不足或者是肝腎不足,那每個人體質(zhì)......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癥,通過吃抗生素啊和積極治療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還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變成了慢性的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等等。特別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這個時令呢,它主要是以涼燥為主,......
  • 大家好,我們常講啊,春捂秋凍,就是春天要多穿點衣服,秋天要涼一點。其實呢,也不完全。過去咱們說呢,秋凍,指的是可以少穿一點,然后為了讓身體逐漸適應(yīng)秋冬的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但是有些部位大家還是要保護好,因為秋天的節(jié)氣,主要是以涼燥為主,那涼呢,......
  • 第一啊,我們就是說常見的是氣虛,氣虛是什么呢?氣呢,是推動人體活動的一種物質(zhì),就像我們看到這個火車一樣,蒸汽火車它的氣少了,它活動就差了,跑不起來了。那人也一樣,人的氣少了,氣虛了,那首先表現(xiàn)的就是乏力,不愛動彈,倦怠,干什么都沒精神,想使......
  • 我們一般來講呢,稍微活動之后吃點飯渾身大汗,什么問題呢?往往氣虛造成的。這個衛(wèi)氣有固澀汗孔的作用。所以當(dāng)氣虛的時候,固澀不了,稍微活動一下汗就出來了。像更年期那個出汗是潮熱發(fā)熱,上來的快,下去的快。那么還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覺,枕頭濕了就是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