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易經(jīng)》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2004年9月初,楊振寧應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北京)舉行的“2004中華文化高峰論壇”,發(fā)表了下面的演講。)

    我的題目是《〈易經(jīng)〉對于中華文化的影響》。以下幾分鐘要討論一些觀念,精簡、比類、天人合一、聯(lián)想、取象……,這么多觀念很短時間不能講得通俗,但是主要討論三點。

    第一、《易經(jīng)》影響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所以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也是我所以對于《易經(jīng)》發(fā)生興趣。

    第二、《易經(jīng)》是漢語成為單音語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經(jīng)》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念。

    第一、《易經(jīng)》影響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

    我是研究物理學的,沒有研究過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語音學、美學、哲學等等??墒?,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中國文化的成因,我近年來發(fā)生了興趣,所以大膽的今天在這個場合跟大家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易經(jīng)》,大家知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個文獻,據(jù)說是夏朝已經(jīng)有了最早的《易經(jīng)》,叫《連山》,商朝有了比較晚一點的《歸藏》,我們現(xiàn)在所看見的《易經(jīng)》是西周時候的《周易》。所以《易經(jīng)》的歷史是孕育了前后經(jīng)過一千多年,我想這個結(jié)論是大家可以同意的。

    《易經(jīng)》里面,64卦開始是乾卦和坤卦。如果問《易經(jīng)》怎么形成的,這個說法可以接受:最早中國發(fā)展了占卜,因為要對占卜作系統(tǒng)性了解,就發(fā)展了卦符。乾坤所有64卦都有卦符,乾就是六個連線,坤是六個斷線。有了符以后,還得有個名字。卦名是有音,單有音還不夠,后來有一個字。這前后發(fā)展的次序,我不是研究考古學的,我想這個想法很可能多少是對的。

    可是,我們知道的孕育《易經(jīng)》的年代也正是漢語漢字開始形成的年代,這個階段我想是大家都會接受的。這些卦是象,這是《周易》里面自己講,是濃縮了的觀念,以卦符、卦名將天地人的變遷分類。這幾句話,可以說用今天的語言來描述到底《易經(jīng)》做了什么事情,我自己覺得這個講法是合理的。所以濃縮化、分類化、抽象化、精簡化、符號化……這些是《易經(jīng)》的精神。而我認為,這種精神貫穿到幾千年以來中國文化里面每一個角落。

    分類精簡的例子,今天大家知道,中醫(yī)的理論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把疾病或者是醫(yī)藥分成陰陽、寒暖、表里,這個分類的觀念做一個大前提,討論中醫(yī)的理論,這就是從《易經(jīng)》的精神傳統(tǒng)所遺留下來的,像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很多。

    那么現(xiàn)在我們集中討論近代科學為什么沒有在中國萌生。這已經(jīng)有很多人討論了,這里面有很多歸納出來的道理,比如在這寫下了五個。第一個,中國的傳統(tǒng)是入世的不出世的,換句話,就是比較注重實際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論架構(gòu),這是一種可以說通的道理之一。

    第二個,科舉制度。第三個觀念,認為技術(shù)不重要的,所以這個觀點可以用奇技淫巧,這是傳統(tǒng)的中國觀念對于技術(shù)不重要。第四是,中國傳統(tǒng)里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觀念。第四跟第五兩點跟《易經(jīng)》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傳統(tǒng)中華文化有以下兩個性質(zhì),沒有發(fā)展推演式思想方法,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我認為這二者都是受《易經(jīng)》的影響。如果我們歸納一下,覺得今天的近代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怎么樣?是有兩條路,一條路是歸納法、一條路是推演法,最終的目的跟方法都是要達到自然規(guī)律。歸納的方法達到自然規(guī)律,可以說,從廣大的現(xiàn)象要想上升到一個自然的規(guī)律,這個是一個歸納的步驟;可是,近代的自然科學還另外有一個重要的一條路,就是推演的方法。推演的方法,是從一個濃縮了的觀念,把它推演出來現(xiàn)象。近代的科學是把這兩個結(jié)合起來所發(fā)展出來的。

    我現(xiàn)在來舉一個例子,歸納跟推演怎么在近代科學里面并用。我現(xiàn)在舉一個就是,怎么在19世紀中葉推導出了Maxwell方程。Maxwell是電磁理論奠基人,在1865年前后寫了三篇文章,這三篇文章給了世界Maxwell方程。

    第一篇文章里面是用歸納法,他有這樣一句話,這是我的翻譯:“我們必須利用物理學不同分支之間的相似處?!彼菚r候要研究電學跟磁學基本的數(shù)學結(jié)構(gòu),那個時候?qū)τ谶@個結(jié)構(gòu)是很不清楚的。他說“我們可以用已經(jīng)知道的物理學別的分支”,比如流鐵力學在那時候相當發(fā)展了,有完善的理論基礎,他說“我們要用這個做一個例子,也許可以得出來一個結(jié)論,電學跟磁學的結(jié)構(gòu)與流鐵力學的結(jié)構(gòu)有相似的地方”,換句話說,他這所用的是趨向比類方法。

    到了第三篇文章用了推演方法,用了剛才趨向比類的辦法寫出一些方程式,然后他把這些方程式拿來推演一下,得出來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他說:“這樣子用趨向比類的方法寫出的方程式會發(fā)現(xiàn)有電磁波,而且它的速度可以用方程式算出來”,算出來以后說了,“此速度與已知光速如此相近,我們有理由相信光即是電磁波”。因為在那以前電磁跟光是分別的東西,他現(xiàn)在說不是分別的,光就是電磁合起來的結(jié)果,這個結(jié)論對于世界的影響我想是沒法估計的。今天,發(fā)電機、電話、無線電、電視網(wǎng)絡通信、激光等等,都改變了人類的歷史,而所有的這些,許多都基于 Maxwell方程式。我們再講一下怎么得到這方程式,既用歸納法又用推演法,這樣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近代科學里面,思維方法是結(jié)合了兩點。

    那么中華文化怎么樣呢?我要特別加強討論的,中華的文化有歸納法,可是沒有推演法。中華文化的歸納法來源是什么,如果看《易傳》,易者象也,易象者意想也,就是要立一些卦符,要貫徹一些觀念,把它趨向比類。所以觀物取象這是《易經(jīng)》的精神,所以歸納法向上要想求得整體的觀念,這個是貫穿在《易經(jīng)》的精神里面,可是缺少的是推演的辦法?!兑捉?jīng)》的精神分類、精簡、抽象化是歸納法的精神。中華文化沒有發(fā)展出推演法,我們怎么可以證明呢?我想非常好的例子是去看一下徐光啟,在明朝末年是一個大學者,他是一個大臣而且是一個大學者。大家知道,他是最早把幾何合著翻譯,只翻譯了前六章,后來沒有再翻譯下去。他們最早翻譯的原版,現(xiàn)在在國內(nèi)還有幾本。我曾經(jīng)在北京圖書館去請他們給我看,他們所藏的幾何原本就是徐光啟的翻譯。這是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徐光啟翻譯前六章以后,在他的文章里面,包括序里面,就講了他的感受?!稁缀卧尽贩g歐幾里德的《幾何學》,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大貢獻,可以說第一次把推演法變成規(guī)律化,這個影響是不可以倒立計的。近代力學開啟是牛頓寫的……(英語),如果你翻譯一下,你就發(fā)現(xiàn),他(牛頓)寫的方法完全是照著歐幾里德幾何原本方法,是由公理有定理,然后有證明等等。他是照抄歐幾里德的推演法的形式。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推演法對于近代科學的產(chǎn)生有多大的重要性。

    事實上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徐光啟翻譯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時候,牛頓還沒有出生,他比1687年牛頓的早了八十年,可惜,這翻譯有兩百多年沒有在中國發(fā)生應該有的影響,所以推演法沒有在中國的生根。徐光啟在翻譯了以后,他曾經(jīng)寫過幾句話,一個是講《幾何原本》里推演邏輯的方法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條一條推論,不能次序顛倒,這跟中國傳統(tǒng)不一樣的。中國傳統(tǒng)對于很多事情都講出來,次序沒有關(guān)系,要你體會出來最后的結(jié)論。

    徐光啟了解到,推演法一個特別的精神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比如有這樣幾句很有名的話:“以至晦,實至明;似至繁,實至簡;似至難,實至易。”任何一個在中學讀過幾何原本的人都知道的,看起來非常復雜,但是是非常簡單的,這是社會科學跟自然科學很大的分別。社會科學討論的東西不是一下子連起來的,你要從亂七八糟的東西里抽出精神,整個事情就是一個歸納法。在自然科學里面,雖然有歸納法,可是也非常重視有一個推演法,這一點我覺得所謂“三似三實”,徐光啟的話已經(jīng)很明顯講了出來。

    那么下面要講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很多人認為,在中華文化里面,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觀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在內(nèi),換句話,天的規(guī)律跟人世的規(guī)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經(jīng)思維方法影響,把自然跟人歸納成同一理。所以根本就有這句話,叫內(nèi)外一理,內(nèi)者是人世間的事情,外者自然間的事情,要把這兩個歸納成一體。

    我們知道有名的王陽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間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這樣當然格不出近代科學。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guī)律,有人世間復雜的現(xiàn)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復雜現(xiàn)象,這兩個是兩回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當然,我講這句話會使得很多人覺得,尤其是研究中國哲學的人覺得你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攻擊太厲害了,我沒有這意思。因為“天人合一”的內(nèi)涵不止是“內(nèi)外一理”,是遠超過“內(nèi)外一理”。

    從“天人合一”產(chǎn)生觀念是天人和諧,天人和諧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對于中國的社會的影響,比因為太植根于天人合一,所以沒有發(fā)展出近代科學的影響還要重要。而且,從今天的立場講起來,我們可以問以下這個問題:太用西方的辦法,西方的辦法是擯棄了天然合一的觀念,是不這樣發(fā)展下去將要有“天人對立”的現(xiàn)象,我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不過不是我今天所能夠討論的范圍之內(nèi)。

    第二、《易經(jīng)》是漢語成為單音語言的原因之一

    我講第二點,易經(jīng)是漢語成為單音語言的原因之一。世界上原始語言與成熟語言幾乎都是復音的,單音的語言是極少有的。我不是研究語言學的,我至少不曉得有任何一個別的原始的語言或者成熟的語言是像漢語這樣單音的。我們知道,這是從考古學證據(jù)16000年以前,在江西的居民已經(jīng)采集野生稻為主要的糧食。

    所以在一萬多年以前,已經(jīng)開始形成了中華文化。我們應該相信他們已經(jīng)有語言,而且根據(jù)剛才講的,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原始的語音,以及成熟的語音都是復音的。所以我們有理由可以假設,古代的我們的祖先,他們所用的語言也是復音的語言,后來怎么變成單音的漢語,假如剛才的假設是對的,從復音的漢語變成單音的漢語這中間一定有一個很長的過程,而且一定有它的道理,因為這不是簡單的事情。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是受了卦名的影響!卦名是單音的,因為有一個卦在那,要起個名字,最簡單的用了一個字,所以就乾、坤。這是單音統(tǒng)治者用的,念起來有分量,這就形成了一個價值觀,影響到后來整個漢語的發(fā)展。在座有語言學的專家,我想我這個講法很大膽的,希望不被語言家批評的體無完膚。

    我們可以看《易經(jīng)》里面字,包括卦名跟底下的卦詞,元、亨、利、貞、吉、兇、陰、陽、日、月、天、地,這有了,《易經(jīng)》要把它的意義講出來,是用一個有聲、有色、有分量的字講出來,所以就發(fā)展了這種字。這種字發(fā)展出來了,對于整個語言文字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剛才說,我猜想漢語、漢字所以變成單音的語言文字,與《易經(jīng)》有密切的關(guān)系。這不但影響了漢字形成,而且促進了漢字今天的發(fā)展成為單音的語言。

    第三、《易經(jīng)》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念

    第三點,討論《易經(jīng)》怎么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念?!兑捉?jīng)》在這個方面的影響,我想是極廣的,包括漢語、文法、文學藝術(shù)、書法等等。比如漢語的形成,漢語里面有字,字平常翻譯成英文 Word,這不是英文的Word。英文的字翻譯中文是一個詞,通常是好幾個字,比如現(xiàn)代,比如說所以,這些都是兩個字或者三個字,可是在西方的語言里面它是一個詞,所以我們應該把詞和字分開。詞有了還有成語,所以漢語、漢字、漢文里面有字、詞跟成語這次序。

    漢語本來的詞絕大多數(shù)一個或者兩個字的,如果說外祖父怎樣,是一個復雜的觀念,是從祖父推演出來的。玉蜀黍不是中國本來的,玉蜀黍這個觀念,是后來北美洲被西方人發(fā)現(xiàn)以后,玉蜀黍才傳到全世界。洞庭湖是三個字其實是洞庭跟湖,成吉思汗更是意音。我這里面講的精簡的觀念,貫徹在中國漢語漢字成因里面,所以希望只用一個字,或者兩個字,不大用三個字,傳統(tǒng)是這樣子。

    我覺得,這個可以講成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是“精簡為美”。精簡為美與整個中國的文化有密切的關(guān)系,你比如說是,中國的詩比西方的詩來得短。為什么呢?如果你在很短幾個字里面,比如56個字就可以講出來很復雜的觀念,很復雜的情感,為什么要寫更多的呢?所以中國詩比起西洋詩來是短,這個我把它歸納成一個觀念,是和中國有“精簡為美”的主體觀念。19世紀開始翻譯元素名字的時候,也只用一個字,氧、硫、鐳,這些在英文里面都是復音的,在中國翻譯都變成一個單音的。這與整個歷史的傳統(tǒng),我認為是從《易經(jīng)》來的有密切的關(guān)系。

    世界所有的語言都自共同的深層文法開始的,這與人類的歷史發(fā)展,與動物從哺乳動物發(fā)展到人類整個的發(fā)展過程,有密切的關(guān)系。然后在深層的文法之上,各個不同的語言、各個不同的語系,是各自發(fā)展;不過,其中都有一些深層共同的地方,這是一個大的發(fā)現(xiàn)。那以后,發(fā)現(xiàn)漢語最少嚴格文法規(guī)則,也最少用介詞。我們用的“的、地、得”等都被省去了,這也是精簡為美的例子。西方人說漢文是電報型的文字,這話很對的,道理就是因為要精簡。

    對于中國文學的影響。一個詞的形成必須要有,因為單音字一共只有一千多個包括了四(按:原話如此,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必須用兩個或多個字來表達復雜的意思,這就變成中國的漢語漢字漢詞形成獨特的一點,跟別的語言不一樣的。比如用風來制造詞,風氣、風云、風流、風景、風光、風雨、風俗、風云……;用氣,風氣、氣運、氣概、氣勢、空氣……,這些不同的詞,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可以說這是中文的一個特點,是聯(lián)想式的詞,是把不同的觀念聯(lián)合起來變成了一個新的比較準確的觀念。

    氣字在不同的詞中意思不一樣,可是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他們都是從氣比較模糊的觀念延伸出來的。這是漢語漢文的一大特點。我們知道,聯(lián)想在世界任何文學里都占重要的地位,但在漢文學中占特殊的地位,我認為與漢詞成因有極大關(guān)系?!霸葡胍律鸦ㄏ肴荨?、“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這些詩詞美是因為把聯(lián)想的觀念放到詩意里面,全世界曉得聯(lián)想是詩形成的元素重要的之一,但是在漢文學里占據(jù)特殊的位置。所以說漢文學是聯(lián)想的文學,我想西方人會特別同意的。

    我們再分析一下,剛才講風云,風云是怎么形成的,是有一個風的觀念有一個云的觀念,這兩個結(jié)合起來出了一個風云的觀念。風云觀念跟風不一樣,跟風有關(guān)系;跟云不一樣,可是它自己有一個觀念,換句話,就是把一些比較不完全定義出來的不同觀念放到一起的時候,出一個理想,這理想是一個新的觀念,這與印象式的繪畫也是這回事。印象式跟以前不一樣的,每一個點不那么準確,但是放在一起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每一個元素所不能達到的意想。我覺得這是中國漢文學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所以可以說,中國的語言是一個印象派式的語言。我們剛才講了,《易經(jīng)》講了取象比類、觀物取象歸類,這些都跟剛才講的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再討論一下《易經(jīng)》對藝術(shù)的影響?!兑捉?jīng)》里面的象不僅是形象的象,還包括精神。傳統(tǒng)藝術(shù)所追求的,就是這個精神的象。我覺得為什么向這個方向追求,也是受到《易經(jīng)》思維方法的影響,傳統(tǒng)美學把這個象提升到最高境界。這跟西方的藝術(shù)發(fā)展,從最開始時候就有一個分別。我們再回想一下開始講濃縮化、分類化、抽象化、精簡化、符號化是《易經(jīng)》的精神。我認為這些精神貫徹了中華文化每一個角落。

    至于說對書法的影響,這更是非常清楚了。書法在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中占極重要的位置,而書法是其它文化所沒有的。我一個好朋友是一個書法家,雕塑家、文學家、文學評論家他在一本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里面說中國文文化的核心是哲學,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書法,我完全同意他這句話,就是因為書法是把《易經(jīng)》的精神更抽象化了,這完全符合傳統(tǒng)《易經(jīng)》的精神。

    書法跟《易經(jīng)》濃縮化、符號化的精神,與漢字的成因都有直接的關(guān)系?!兑捉?jīng)》的精神對漢語漢文跟中華文化都有巨大的影響,也直接引導出來“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在這一點上,阻礙了近代科學的萌生。

    剛才提到了好多觀念,經(jīng)典、比類、趨向、歸納、漢字、漢語、聯(lián)想、天人合一,你想想所有的這些都環(huán)繞著《易經(jīng)》里面所開始的一個思維方式。

    好,謝謝!(完)

更多中藥材
  • 作為孕婦有很多忌口的情況,所以,孕婦所吃的東西就應該更加小心和注意,那么,有哪些能吃,有哪些不能吃呢,我們應該多加了解,韓國桔梗泡菜、風味獨特,主要原料是桔梗、大蒜等,據(jù)有關(guān)材料,桔梗主要有如下藥理作用:祛痰鎮(zhèn)咳;降血糖;抗炎;抗?jié)?抗腫......
  • 中藥桔梗是很好的藥材,它溫和而不刺激,是中藥中的上等品,入藥很好,而自己也可以嘗試著儲存,十分方便,你知道中藥桔梗有什么功效嗎,桔梗味苦、辛,性平。主要有宣通肺氣,疏風解表,祛痰排膿,利咽,升提等作用,下面就向大家詳解介紹桔梗作為中藥的具體......
  • 桑樹原產(chǎn)中國中部,現(xiàn)南北各地廣泛栽培,葉、果和根皮可入藥,桑樹根皮味甘、性寒,具有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用,主治肺熱喘咳、面浮腫、高血壓、糖尿病、小便不利、跌打損傷。那么桑樹根皮哺乳期能吃嗎?我們來看下面的介紹。桑樹根皮哺乳期能吃嗎?可以......
  • 提到桑樹根和桑白皮,很多人不太熟悉,有誰知道桑樹根和桑白皮的區(qū)別嗎?我們來看下面的介紹。桑樹根和桑白皮區(qū)別桑樹根皮的藥名叫桑白皮,為桑樹的根皮,也稱桑根白皮、桑皮、桑根皮?!端幮员揪V》言:主治肺氣喘滿、虛勞客熱、頭痛、內(nèi)補不足。桑白皮的藥材......
  • 桑樹根大家知道不,這是一種防脫發(fā)的有效藥物之一,用來煲水洗頭對于脫發(fā)癥狀有一定的療效,那么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桑樹根皮的作用呢?其實桑樹根皮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強大的,比如說在治療水腫和咳嗽方面以及治療風濕痛的時候,療效顯著;不過桑樹根皮屬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