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桃樹,原產(chǎn)于于我國,后經(jīng)“絲綢之路”引種到全球各地,是與蘋果、梨并列的世界“三大果樹”之一。桃樹廣植于我國大江南北,平凡而不起眼,但在古代,國人對它卻是情有獨鐘。在民間節(jié)慶、宗教禮儀、文化、醫(yī)藥方面都深深嵌下了它的印記,由此在我國古代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桃文化”。
古代尊桃樹為“仙木”,認為它可以驅(qū)邪制鬼。這最早源于《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的傳說。羿是古時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為逢蒙,因嫉妒老師技藝高強,在一次打獵時,逢蒙趁羿不備,用早已準備好的“桃棓”(棒)將羿砸死。羿生前為人們做了很多好事,民間早將他尊為“宗布神”,宗布神的職責是統(tǒng)轄天下鬼魂,使它們不敢妄為害人。既然桃棒能擊殺羿這個萬鬼首領,那么其他大小鬼就更應懼怕桃木了。于是,桃木就成為了制鬼驅(qū)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種器具也應運而生。如《禮記.檀弓》載:“君臨臣喪,以巫祝桃列執(zhí)戈,鬼惡之也”。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掃帚,認為用此可掃除不祥?!蹲髠鳌芬灿小疤一〖福猿錇摹?,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災避禍。戰(zhàn)國時,我國民間就有在歲時用桃木制偶人(又稱“桃梗”、“桃人”)立于門側(cè)的習俗,用以御兇避邪?!稌x書·禮志》云:“歲旦,常設葦茭,桃梗于宮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說明桃作為避邪之物在晉代仍然十分盛行。
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除與上述神話有關外,還有這樣一種傳說:古時候有神荼、郁壘兩兄弟,他們是善于捉鬼的能手,常將害人之鬼用葦索綁起來喂老虎吃。后來,老百姓為壓邪驅(qū)鬼,于是用兩塊桃木板,上面畫上神荼、郁壘二像或者只寫二神大名,懸掛門房,用以鎮(zhèn)邪制鬼。這種桃板就稱作“桃符”或叫“門神”。如《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到宋代,又發(fā)展成在桃符上寫新春祝辭和禱語,用以表示平安、吉祥。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即說此事。
后來,桃符漸廢,相傳這與明太祖朱元璋倡寫春聯(lián)有關。明《簪云樓雜話》載:“春聯(lián)之設,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建都南京時,一次在除夕前忽降旨:所有公卿士庶各家門上都要張貼春聯(lián),并說將親臨觀賞,他自己也親自帶頭給一些官員和百姓題贈春聯(lián)。從此,春節(jié)時書寫春聯(lián),張貼門楣就成為民間一種長盛不衰的習俗了。不過,春聯(lián)原來的驅(qū)鬼制邪的含義已逐漸開始淡化,其內(nèi)容更多的是表現(xiàn)人們對新春的祝福和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桃還是福壽的象征。過去奉桃為“仙果”,認為吃了可以長壽不老?!渡癞惤?jīng)》載:“東方有樹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而《神農(nóng)經(jīng)》說得更神:“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臨死服之,其尸畢天地不朽”。最為美妙的傳說是:西王母每年三月三都要在瑤池舉辦蟠桃會,廣邀各路神仙赴會,祝壽時王母要用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桃招待賓客?!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偷吃王母娘娘“蟠桃”一節(jié),就重復了這則在流傳甚廣的故事。這些雖都是神話傳說,但桃與長壽相聯(lián)的觀念卻深植于百姓心目中。我國素有尊老祝壽習俗,每當節(jié)慶或晚輩給老人祝壽時,就常以“壽桃”相贈,或畫一幅“壽星捧桃”圖案以表達祝福和吉祥。這種雅舉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傳著。
桃花是美麗的花卉,古代帝王、文人賢士對它可謂贊不絕口。清代文人、著名戲劇家李漁曾評價:“草木之花中,惟桃李可以領袖群芳,因為花之色大都不出紅白二種,桃色為紅之極純,李色為白之至潔,桃紅李白足盡二物之能事”。詩人筆下對桃花多有贊頌。如周樸的“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耐看”、白居易的“桃花亂落如紅雨,剪綃裁錦一重重”、李白的“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等,都是詠桃花之佳句。加上陶淵明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更是吊足了后人的胃口。
桃花與女人有緣。詩文中多用桃花烘托美女。如《詩經(jīng)》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蘇軾有“且看桃花好面皮”,尤其是崔護的詠桃花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被譽為借桃花喻美人的千古絕唱。此外,人們還習慣將少女的臉頰稱為“桃腮”、“桃靨”。把女子的美貌稱作“桃夭柳媚”。女人的胭脂叫“桃花粉”、化妝名“桃花妝”?!白怨偶t顏多薄命”,漂亮女子命運多桀又稱之為“桃花命”。就連男子的艷福也常戲謔為“走桃花運”等等。皆說明桃花在古代文學中經(jīng)常是不可缺少的題材。
桃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桃樹一身均可入藥。鮮桃肉質(zhì)致密,甘甜多汁,含維生素、鐵較豐富,作為食療果品,桃對胃陰不足、口干口渴或體虛陰液不足之便秘癥有較好的滋養(yǎng)和潤下作用。桃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可以常吃的水果,肺病患者吃桃也益處多多。因鮮桃含鉀多而含鈉少,故可作為水腫病人使用利尿藥時進食的輔助水果。有報道,吃鮮桃對老年前列腺增生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桃仁被譽為“活血祛瘀要藥”,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古今名方“桃仁承氣湯”、“桃紅四物湯”等均以桃仁為主藥,它可以治療瘀血停滯、經(jīng)閉腹痛、熱毒腸癰、跌仆損傷及便秘等。艷麗的桃花也是藥,不僅可療水腫、痰飲、二便不利,古人認為它還有美容作用,能“令人好顏色”?!洞笄宸健吩疲骸熬茲n桃花飲之,除百病,益顏色”。在唐代,河南洛陽人還有以鮮桃花煮粥的習俗。此外,《本草綱目》還記載了桃葉、桃皮、桃膠、桃毛等都能入藥或與其他藥配伍,能治療婦科、兒科及外科方面的多種疾病。
盡管我國古代文化中有關桃的描述含有神話、迷信成分,但桃自身的文化、美學及醫(yī)藥價值等,都表達了人們對人生的吉祥、平安、長壽的向往和追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桃樹,原產(chǎn)于于我國,后經(jīng)“絲綢之路”引種到全球各地,是與蘋果、梨并列的世界“三大果樹”之一。桃樹廣植于我國大江南北,平凡而不起眼,但在古代,國人對它卻是情有獨鐘。在民間節(jié)慶、宗教禮儀、文化、醫(yī)藥方面都深深嵌下了它的印記,由此在我國古代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桃文化”。
古代尊桃樹為“仙木”,認為它可以驅(qū)邪制鬼。這最早源于《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的傳說。羿是古時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為逢蒙,因嫉妒老師技藝高強,在一次打獵時,逢蒙趁羿不備,用早已準備好的“桃棓”(棒)將羿砸死。羿生前為人們做了很多好事,民間早將他尊為“宗布神”,宗布神的職責是統(tǒng)轄天下鬼魂,使它們不敢妄為害人。既然桃棒能擊殺羿這個萬鬼首領,那么其他大小鬼就更應懼怕桃木了。于是,桃木就成為了制鬼驅(qū)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種器具也應運而生。如《禮記.檀弓》載:“君臨臣喪,以巫祝桃列執(zhí)戈,鬼惡之也”。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掃帚,認為用此可掃除不祥?!蹲髠鳌芬灿小疤一〖福猿錇摹?,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災避禍。戰(zhàn)國時,我國民間就有在歲時用桃木制偶人(又稱“桃梗”、“桃人”)立于門側(cè)的習俗,用以御兇避邪?!稌x書·禮志》云:“歲旦,常設葦茭,桃梗于宮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說明桃作為避邪之物在晉代仍然十分盛行。
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除與上述神話有關外,還有這樣一種傳說:古時候有神荼、郁壘兩兄弟,他們是善于捉鬼的能手,常將害人之鬼用葦索綁起來喂老虎吃。后來,老百姓為壓邪驅(qū)鬼,于是用兩塊桃木板,上面畫上神荼、郁壘二像或者只寫二神大名,懸掛門房,用以鎮(zhèn)邪制鬼。這種桃板就稱作“桃符”或叫“門神”。如《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到宋代,又發(fā)展成在桃符上寫新春祝辭和禱語,用以表示平安、吉祥。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即說此事。
后來,桃符漸廢,相傳這與明太祖朱元璋倡寫春聯(lián)有關。明《簪云樓雜話》載:“春聯(lián)之設,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建都南京時,一次在除夕前忽降旨:所有公卿士庶各家門上都要張貼春聯(lián),并說將親臨觀賞,他自己也親自帶頭給一些官員和百姓題贈春聯(lián)。從此,春節(jié)時書寫春聯(lián),張貼門楣就成為民間一種長盛不衰的習俗了。不過,春聯(lián)原來的驅(qū)鬼制邪的含義已逐漸開始淡化,其內(nèi)容更多的是表現(xiàn)人們對新春的祝福和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桃還是福壽的象征。過去奉桃為“仙果”,認為吃了可以長壽不老?!渡癞惤?jīng)》載:“東方有樹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而《神農(nóng)經(jīng)》說得更神:“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臨死服之,其尸畢天地不朽”。最為美妙的傳說是:西王母每年三月三都要在瑤池舉辦蟠桃會,廣邀各路神仙赴會,祝壽時王母要用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桃招待賓客?!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偷吃王母娘娘“蟠桃”一節(jié),就重復了這則在流傳甚廣的故事。這些雖都是神話傳說,但桃與長壽相聯(lián)的觀念卻深植于百姓心目中。我國素有尊老祝壽習俗,每當節(jié)慶或晚輩給老人祝壽時,就常以“壽桃”相贈,或畫一幅“壽星捧桃”圖案以表達祝福和吉祥。這種雅舉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傳著。
桃花是美麗的花卉,古代帝王、文人賢士對它可謂贊不絕口。清代文人、著名戲劇家李漁曾評價:“草木之花中,惟桃李可以領袖群芳,因為花之色大都不出紅白二種,桃色為紅之極純,李色為白之至潔,桃紅李白足盡二物之能事”。詩人筆下對桃花多有贊頌。如周樸的“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耐看”、白居易的“桃花亂落如紅雨,剪綃裁錦一重重”、李白的“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等,都是詠桃花之佳句。加上陶淵明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更是吊足了后人的胃口。
桃花與女人有緣。詩文中多用桃花烘托美女。如《詩經(jīng)》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蘇軾有“且看桃花好面皮”,尤其是崔護的詠桃花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被譽為借桃花喻美人的千古絕唱。此外,人們還習慣將少女的臉頰稱為“桃腮”、“桃靨”。把女子的美貌稱作“桃夭柳媚”。女人的胭脂叫“桃花粉”、化妝名“桃花妝”?!白怨偶t顏多薄命”,漂亮女子命運多桀又稱之為“桃花命”。就連男子的艷福也常戲謔為“走桃花運”等等。皆說明桃花在古代文學中經(jīng)常是不可缺少的題材。
桃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桃樹一身均可入藥。鮮桃肉質(zhì)致密,甘甜多汁,含維生素、鐵較豐富,作為食療果品,桃對胃陰不足、口干口渴或體虛陰液不足之便秘癥有較好的滋養(yǎng)和潤下作用。桃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可以常吃的水果,肺病患者吃桃也益處多多。因鮮桃含鉀多而含鈉少,故可作為水腫病人使用利尿藥時進食的輔助水果。有報道,吃鮮桃對老年前列腺增生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桃仁被譽為“活血祛瘀要藥”,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古今名方“桃仁承氣湯”、“桃紅四物湯”等均以桃仁為主藥,它可以治療瘀血停滯、經(jīng)閉腹痛、熱毒腸癰、跌仆損傷及便秘等。艷麗的桃花也是藥,不僅可療水腫、痰飲、二便不利,古人認為它還有美容作用,能“令人好顏色”?!洞笄宸健吩疲骸熬茲n桃花飲之,除百病,益顏色”。在唐代,河南洛陽人還有以鮮桃花煮粥的習俗。此外,《本草綱目》還記載了桃葉、桃皮、桃膠、桃毛等都能入藥或與其他藥配伍,能治療婦科、兒科及外科方面的多種疾病。
盡管我國古代文化中有關桃的描述含有神話、迷信成分,但桃自身的文化、美學及醫(yī)藥價值等,都表達了人們對人生的吉祥、平安、長壽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