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面對“非典”,在人類還未找到疫苗和有效治療藥物的情況下,能夠與之有效對抗的只有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這使人們感到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普遍的觀點是:如果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預防病毒是有幫助的。于是,購買和使用維生素、免疫調節(jié)劑等藥物就成了前一段時間的一種“時尚”。
然而在并不了解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以及藥物能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的情況下,只是一味地認準“增強免疫力”這一觀念,那么,購買和使用那些藥物,最終得到的效果可能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美好”。
人們在使用這些藥物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幾個概念:什么是免疫力,藥物對免疫力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等。
人體有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統(tǒng),當某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進入人體后,免疫系統(tǒng)就會與之進行斗爭,并將其殺滅。免疫力簡單地說就是免疫系統(tǒng)殺滅病原體的能力。中國藥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的林志彬教授說,由于“非典”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因此,起主要作用的是人體的抗病毒免疫力。而它又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無論什么病毒,只要它侵入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一些細胞如天然殺傷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等就會與之對抗,將其殺滅,這種免疫力稱為抗病毒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又稱作天然免疫力。而特異性免疫力恰恰相反,它只能對抗免疫系統(tǒng)能夠識別的病毒,對于不能識別的病毒,它不起任何作用。林教授說,老百姓在“非典”期間使用一些免疫增強劑或一些所謂的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的藥物來進行預防,這些藥物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它們只能有限的增強人體的抗病毒的非特異性免疫力,而并不能增強針對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因此,林教授個人不主張濫用這些藥物。只有當人體接觸感染了冠狀病毒后,才會逐漸產生抵抗冠狀病毒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產生特異性免疫力。這也是為什么“非典”痊愈患者的血清有治療冠狀病毒的作用的原因。
專用于增強人體免疫力的藥物即為免疫增強劑。在一般情況下,它主要增強的是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視來源及作用的不同,免疫增強劑有許多種類:胸腺素類、轉移因子類、干擾素類、異丙肌苷、左旋咪唑等。然而,免疫增強劑存在著不良反應。林志彬教授指出,當正常人使用這些免疫增強劑后,不僅會對人體器官造成損傷,而且還有可能出現(xiàn)疑似“非典”的癥狀。例如,給人體注射胸腺素制劑后,有10%的人會出現(xiàn)發(fā)熱、過敏、頭疼等癥狀;使用干擾素后則可引起流感樣癥狀,表現(xiàn)為流鼻涕、打噴嚏、高熱、全身關節(jié)痛、乏力等癥狀。目前,免疫增強劑還只是處于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用階段,并不是比較成熟的藥物,其主要用于腫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的治療。林教授說,為了預防“非典”,對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說,使用這些免疫增強劑并不會有太大的效果,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的一種安慰而已。對確診病人、高度疑似病人及醫(yī)護工作人員,則可根據病情或安全需要考慮應用免疫增強劑預防或治療,但其療效尚有待于進一步評價。
另外,林志彬教授指出,VC、VE等維生素類藥物,以及中藥中的靈芝、黃芪、枸杞子等藥物均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能,但它們的作用也很有限。VC、VE等藥物在動物實驗中有增強動物免疫力的作用,臨床上缺乏可靠的證據。一些藥品廠商過分的廣告宣傳是缺乏相應根據的。
林志彬教授提醒人們,提高機體免疫力可以通過平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來獲得,而不應在人類受到疾病、病毒的侵襲時才想到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面對“非典”,在人類還未找到疫苗和有效治療藥物的情況下,能夠與之有效對抗的只有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這使人們感到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普遍的觀點是:如果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預防病毒是有幫助的。于是,購買和使用維生素、免疫調節(jié)劑等藥物就成了前一段時間的一種“時尚”。
然而在并不了解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以及藥物能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的情況下,只是一味地認準“增強免疫力”這一觀念,那么,購買和使用那些藥物,最終得到的效果可能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美好”。
人們在使用這些藥物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幾個概念:什么是免疫力,藥物對免疫力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等。
人體有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統(tǒng),當某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進入人體后,免疫系統(tǒng)就會與之進行斗爭,并將其殺滅。免疫力簡單地說就是免疫系統(tǒng)殺滅病原體的能力。中國藥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的林志彬教授說,由于“非典”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因此,起主要作用的是人體的抗病毒免疫力。而它又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無論什么病毒,只要它侵入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一些細胞如天然殺傷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等就會與之對抗,將其殺滅,這種免疫力稱為抗病毒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又稱作天然免疫力。而特異性免疫力恰恰相反,它只能對抗免疫系統(tǒng)能夠識別的病毒,對于不能識別的病毒,它不起任何作用。林教授說,老百姓在“非典”期間使用一些免疫增強劑或一些所謂的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的藥物來進行預防,這些藥物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它們只能有限的增強人體的抗病毒的非特異性免疫力,而并不能增強針對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因此,林教授個人不主張濫用這些藥物。只有當人體接觸感染了冠狀病毒后,才會逐漸產生抵抗冠狀病毒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產生特異性免疫力。這也是為什么“非典”痊愈患者的血清有治療冠狀病毒的作用的原因。
專用于增強人體免疫力的藥物即為免疫增強劑。在一般情況下,它主要增強的是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視來源及作用的不同,免疫增強劑有許多種類:胸腺素類、轉移因子類、干擾素類、異丙肌苷、左旋咪唑等。然而,免疫增強劑存在著不良反應。林志彬教授指出,當正常人使用這些免疫增強劑后,不僅會對人體器官造成損傷,而且還有可能出現(xiàn)疑似“非典”的癥狀。例如,給人體注射胸腺素制劑后,有10%的人會出現(xiàn)發(fā)熱、過敏、頭疼等癥狀;使用干擾素后則可引起流感樣癥狀,表現(xiàn)為流鼻涕、打噴嚏、高熱、全身關節(jié)痛、乏力等癥狀。目前,免疫增強劑還只是處于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用階段,并不是比較成熟的藥物,其主要用于腫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的治療。林教授說,為了預防“非典”,對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說,使用這些免疫增強劑并不會有太大的效果,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的一種安慰而已。對確診病人、高度疑似病人及醫(yī)護工作人員,則可根據病情或安全需要考慮應用免疫增強劑預防或治療,但其療效尚有待于進一步評價。
另外,林志彬教授指出,VC、VE等維生素類藥物,以及中藥中的靈芝、黃芪、枸杞子等藥物均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能,但它們的作用也很有限。VC、VE等藥物在動物實驗中有增強動物免疫力的作用,臨床上缺乏可靠的證據。一些藥品廠商過分的廣告宣傳是缺乏相應根據的。
林志彬教授提醒人們,提高機體免疫力可以通過平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來獲得,而不應在人類受到疾病、病毒的侵襲時才想到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