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哺乳期婦女應慎用藥

    乳汁中的脂肪含量高于血漿。因此,脂溶性較高的藥物和分子量較小的藥物均易穿透生物膜進入乳汁。當藥物分子量小于200D時,乳汁中的藥物濃度就接近乳母體內的血藥濃度;哺乳期婦女服用的藥物還會以被動擴散的方式從母血通過乳腺轉運到乳汁中;乳母服藥劑量大小及療程的長短都直接關系到乳汁中的藥物濃度。

    青霉素、氨芐青霉素、氯丙嗪等大部分藥物可以從乳汁中分泌出來,但濃度較低,其乳汁中排出的藥量不超過日攝入藥量的1%。而紅霉素、氯霉素、磺胺甲惡唑、卡馬西平、地西泮、苯巴比妥和異煙肼等分子量較小或脂溶性較高藥物,從乳汁排出量較大,可使新生兒體內血藥濃度達到或接近母體血藥濃度。

    已知哺乳期禁用和慎用的藥物包括溴隱亭、可卡因、異煙肼、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麥角胺、柔紅霉素、甲氨蝶呤、丙硫氧嘧啶、四環(huán)素類、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潑尼松和溴化物等等,這些藥物會直接影響乳兒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導致嬰兒體內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即使是乳母使用的是吸入劑、陰道栓劑、滴鼻劑或點眼劑、外用軟膏或霜劑,也有可能因藥物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而產生乳汁分泌。

    據查,丙磺舒的分子量為285.4,頭孢氨芐的分子量為365.4,尚無文獻資料研究其乳汁分泌程度。該病例提供了發(fā)生乳汁分泌的確切證據。

    哺乳期合理用藥原則是:選擇恰當的用藥方式,選用乳汁排出少、相對比較安全的藥物。最安全的辦法是在服藥期間暫時不哺乳或少哺乳。

更多中藥材
  • 我們知道中醫(yī)治病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我們體內的這個營養(yǎng)的偏性,假如這個人是個寒涼的體質,我們用溫熱的藥啊,這是正常對應的。假如寒涼的體質用這個寒涼的藥,這個藥對身體都是有毒副作用,這個是不能用的。還有下面一句話呢,就是能不能長期服用,如果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脫皮的,還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有季節(jié)性的,這個手上掉皮西醫(yī)講的原因比較多,像手癬,維生素缺乏呀,還有什么汗皰疹病毒引起的,這些都會導致我們手脫皮啊。我們中醫(yī)上講,一般是心脾有熱,我們在臨......
  • 白術配半夏,能增強補氣健脾,燥濕化痰。白術配黃芪,能益氣固表,健脾燥濕。白術配當歸,能夠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胎。白術配白芍,能夠健脾燥濕,柔肝止瀉。大家記住了嗎?......
  • 白術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術又分為生白術和炒白術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生白術偏于燥濕利水,一般適用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所導致的痰飲水腫。而炒白術偏于補......
  • 一、孕婦,山楂有引起子宮收縮的作用,女性在懷孕期間使用過量山楂,容易造成流產的情況,所以孕婦最好不要吃。二、胃潰瘍患者,山楂屬于酸性食材,對于胃部不健康的患者,食用過多容易導致胃中的酸度增加,從而加重胃潰瘍。三、氣虛患者,消食藥物都有耗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