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環(huán)孢菌素(CsA)是一種中性多肽混合物,能選擇性地抑制細胞免疫,主要用于器官、骨髓移植的抗排異反應和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廣大臨床工作者根據CsA的藥理作用,在應用過程中做了大膽的探索,特別是在臨床治療方面,除CsA原有適應證外,還發(fā)現(xiàn)CsA具有治療其他疾病的新用途,現(xiàn)總結如下。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
再障的發(fā)病除與干細胞受損、微循環(huán)損傷有關外,免疫異常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重型再障,往往是由于免疫異常起主導作用,導致造血干細胞損傷。因此,采用免疫抑制劑已成為目前治療再障的一個重要手段。CsA治療再障的機制主要是通過阻斷白細胞介素-2(IL-2)受體表達來阻止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活化,并且還能抑制CTL分泌過量IL-2及γ-干擾素(IFN-γ)等造血負調控因子。據報道CsA聯(lián)合雄激素治療再障461例患者,結果總有效率達89.64%,其中慢性再障(CAA)90.74%,重型再障Ⅰ型(SAA-Ⅰ)86.79%,重型再障Ⅱ型(SAA-Ⅱ)83.49%,純紅再障(PRCA)100%。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多數(shù)學者認為,在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發(fā)病機制中,體液免疫起主導作用。機體對血小板相關抗原發(fā)生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抗體,受抗體致敏的血小板被單核??巨噬系統(tǒng)迅速清除而發(fā)病。細胞免疫在ITP發(fā)病機制中也起一定作用。為探討小劑量CsA對難治性ITP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有人做了回顧性調查。用小劑量CsA治療難治性ITP25例,結果顯示有效率達89.74%,且不良反應少。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有研究用CsA治療小兒紫癜性腎炎152例,方法是每日給予CsA3~6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據臨床體征反應(尿蛋白)和耐受性(血肌酐水平)調整劑量,連用1~5個月。用藥期間定期測定外周血象、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結果治愈149例,總有效率為100%。
哮喘呼吸道炎癥
有研究觀察了CsA對哮喘呼吸道炎癥的影響。方法是將豚鼠隨機分為健康組、哮喘組與CsA組,分別收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計數(shù)細胞,測定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和白細胞介素-5(IL-5)水平,透視電鏡觀察呼吸道上皮細胞損傷及黏膜內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程度。結果哮喘組豚鼠BALF細胞總數(shù)及分類、血清sIL-2R、IL-5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組,CsA組比哮喘組明顯降低。由此得出結論:CsA對哮喘呼吸道炎癥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機制與抑制淋巴細胞活性,減少IL-4、IL-5的合成有關。
免疫性皮膚病
CsA在臨床上廣泛用于免疫性皮膚病的治療。單用效果良好的疾病有:壞疽性膿皮病、硬斑病、連續(xù)性肢端性皮炎、尋常型和膿皰型銀屑病、異位性皮炎、白塞病、光線性類網織細胞增生癥;聯(lián)用小劑量強的松治療療效較好的疾病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尋常型天皰瘡、結節(jié)性癢疹、白癜風、斑禿、環(huán)狀肉芽腫等。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近年來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CsA不僅能控制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癥狀,而且能控制關節(jié)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性病變。用CsA治療小兒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92例,除常規(guī)治療外加服CsA,劑量3.5~4.5毫克/千克,每12小時口服1次。治療6個月后,患兒全身癥狀明顯減輕,疼痛的關節(jié)數(shù)減少,血沉減慢,IgG水平降低。痊愈者190例,效果很好者2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環(huán)孢菌素(CsA)是一種中性多肽混合物,能選擇性地抑制細胞免疫,主要用于器官、骨髓移植的抗排異反應和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廣大臨床工作者根據CsA的藥理作用,在應用過程中做了大膽的探索,特別是在臨床治療方面,除CsA原有適應證外,還發(fā)現(xiàn)CsA具有治療其他疾病的新用途,現(xiàn)總結如下。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
再障的發(fā)病除與干細胞受損、微循環(huán)損傷有關外,免疫異常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重型再障,往往是由于免疫異常起主導作用,導致造血干細胞損傷。因此,采用免疫抑制劑已成為目前治療再障的一個重要手段。CsA治療再障的機制主要是通過阻斷白細胞介素-2(IL-2)受體表達來阻止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活化,并且還能抑制CTL分泌過量IL-2及γ-干擾素(IFN-γ)等造血負調控因子。據報道CsA聯(lián)合雄激素治療再障461例患者,結果總有效率達89.64%,其中慢性再障(CAA)90.74%,重型再障Ⅰ型(SAA-Ⅰ)86.79%,重型再障Ⅱ型(SAA-Ⅱ)83.49%,純紅再障(PRCA)100%。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多數(shù)學者認為,在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發(fā)病機制中,體液免疫起主導作用。機體對血小板相關抗原發(fā)生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抗體,受抗體致敏的血小板被單核??巨噬系統(tǒng)迅速清除而發(fā)病。細胞免疫在ITP發(fā)病機制中也起一定作用。為探討小劑量CsA對難治性ITP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有人做了回顧性調查。用小劑量CsA治療難治性ITP25例,結果顯示有效率達89.74%,且不良反應少。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有研究用CsA治療小兒紫癜性腎炎152例,方法是每日給予CsA3~6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據臨床體征反應(尿蛋白)和耐受性(血肌酐水平)調整劑量,連用1~5個月。用藥期間定期測定外周血象、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結果治愈149例,總有效率為100%。
哮喘呼吸道炎癥
有研究觀察了CsA對哮喘呼吸道炎癥的影響。方法是將豚鼠隨機分為健康組、哮喘組與CsA組,分別收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計數(shù)細胞,測定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和白細胞介素-5(IL-5)水平,透視電鏡觀察呼吸道上皮細胞損傷及黏膜內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程度。結果哮喘組豚鼠BALF細胞總數(shù)及分類、血清sIL-2R、IL-5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組,CsA組比哮喘組明顯降低。由此得出結論:CsA對哮喘呼吸道炎癥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機制與抑制淋巴細胞活性,減少IL-4、IL-5的合成有關。
免疫性皮膚病
CsA在臨床上廣泛用于免疫性皮膚病的治療。單用效果良好的疾病有:壞疽性膿皮病、硬斑病、連續(xù)性肢端性皮炎、尋常型和膿皰型銀屑病、異位性皮炎、白塞病、光線性類網織細胞增生癥;聯(lián)用小劑量強的松治療療效較好的疾病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尋常型天皰瘡、結節(jié)性癢疹、白癜風、斑禿、環(huán)狀肉芽腫等。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近年來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CsA不僅能控制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癥狀,而且能控制關節(jié)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性病變。用CsA治療小兒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92例,除常規(guī)治療外加服CsA,劑量3.5~4.5毫克/千克,每12小時口服1次。治療6個月后,患兒全身癥狀明顯減輕,疼痛的關節(jié)數(shù)減少,血沉減慢,IgG水平降低。痊愈者190例,效果很好者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