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冬季體虛進補四忌

    所謂體虛進補,中醫(yī)稱為調理。一般是因為體質比較虛弱,或者病后未完全康復,或者慢性病患者身體十分虛弱,常常進行調理。這類患者在進補時應注意如下四忌:

    第一,服用滋補藥時,忌食蘿卜、綠豆等一類食物。特別是服用人參時,常習慣稱蘿卜、綠豆等(包括豆制品、粉絲)是“解藥”,意思是它們會破壞人參中的有效成分。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理論講這兩味藥是“解藥”,主要是指蘿卜的消食導滯作用和綠豆的寒涼解毒功能會使人參的作用不能發(fā)揮,人參的甘味補氣生津的療效將大大減弱。應該說,兩者忌同時服用。從藥理上講,萊菔子含有的大量脂肪油加快了人參有效成分的排泄,在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揮時就已離開了體內,達不到進補的目的。

    第二,服用滋補藥時,忌食用滋膩的食物。由于滋補藥多為補益壅滯之品,對于消化不良患者來說,先服用一些理氣和開胃之品以開路,讓胃氣的功能恢復正常,有利于補益藥食的消化吸收。所以,日常用膳食,消化功能不佳者忌食用補膩之品,否則容易造成積聚難散,有礙消化、吸收。

    第三,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時,忌食用狗肉、羊肉、核桃、桂圓一類偏溫性食物。體虛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而補益食品多分偏寒性和偏溫性兩類。如對于陰虛、血虛者,特別是有虛熱時,忌食用狗肉、羊肉、核桃、桂圓等一類偏溫性的食品。在冬天,對于陰虛火旺的患者來說,吃羊肉火鍋,則更容易助火生熱,火氣也就更大,嚴重者會引發(fā)口瘡、口干咽燥、夜寐不安。有的患者入冬怕冷,但同時會在傍晚時生火,出現(xiàn)口舌干燥、心煩等癥狀。此時如急于進補,不但不會產(chǎn)生療效,反而會產(chǎn)生弊端。

    第四,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忌食用甲魚、海參、蛤蜊、百合、木耳一類偏寒滑腸食物。對于陽虛、氣虛者,特別是有虛寒時,忌食用這類偏寒滑腸的食品。

更多中藥材
  • 咽喉炎主要是由于需要長期說話、唱歌、以及在飲食上特別不規(guī)律的人群比較容易患上的一種疾病。咽喉炎患者會感覺到咽喉部位發(fā)熱、紅腫甚至是疼痛,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對于精神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那么患上咽喉炎應該怎么辦,下面小至就來跟大家分......
  • 骨質疏松,已成為我國名列前茅的常見慢性病,發(fā)病率逐年提高?,F(xiàn)代醫(yī)學對骨質疏松一直使用藥物治療和飲食保健的方法。那么如果患上骨質疏松應該吃些什么進行飲食保???又有哪些食物是不適合平時食用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骨質......
  • 春夏之際,桑葚正當時。眼下又是桑葚上市的時節(jié),對熱衷于養(yǎng)生的朋友來說,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一味“良藥”。早在兩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國皇帝御用的補品,歷代醫(yī)家也極其推崇,在民間更是有“人間圣果”、“補血果”之稱。中醫(yī)將藥食同源的中藥稱為“......
  •  夏季體內濕氣太重,會導致我們身體不適、胃口不振、精神萎靡等癥狀。想要擺脫濕氣,除了用一些中醫(yī)祛濕方法祛除濕氣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壞習慣,都可能會加重濕氣。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濕氣的習慣。會讓......
  • 藥膳養(yǎng)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醫(yī)藥膳食療是通過食物與藥物的結合,以達到養(yǎng)生防病,滋陰壯陽,促進疾病病人康復等作用。那么中醫(yī)的藥膳養(yǎng)生都有哪些特點呢?藥膳又是如何分類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藥膳的分類根據(jù)藥膳的目的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