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pu
  • 注音:ㄆㄨ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IWOY
  • 五筆98:IWOG
  • 五行:
  • Unicode:U+6FEE
  • 四角號碼:32185
  • 倉頡輸入法:EOTO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294
提交資料
  • 濮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濮字筆順
    捺捺橫撇豎豎豎捺撇橫捺撇橫橫橫撇捺
  • 濮字的組詞
    百濮 昌濮 城濮之戰(zhàn) 濠濮間想 豪濮 箕濮情 濮院 濮陽 濮竹 濮議 濮陽市 濮上風 濮上 濮鈆 濮達 桑濮 桑間濮上 濮陽校車事故
  • 與濮相關(guān)的成語
    濮上桑間 濮上之音 桑間濮上
  • 基本解釋

    pú ?ㄆㄨˊ ◎ 〔濮陽〕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 姓。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Pú 〈名〉 (1) 古水名 [Pu River] 濮,濮水出東郡 濮陽,南入 鉅野?!墩f文》 桑間濮上之音。——《禮記·樂記》 釣于濮水?!肚f子·秋水》 (2) 古州名 [Pu prefecture]。隋開皇十六年(公年596年)改濮陽郡置,治所在今山東省鄄城北。轄境相當于今山東省鄄城、范縣及河南省濮陽縣南部地區(qū)

  • 漢語字典

    [①][pú][《廣韻》博木切,入屋,幫。](1)古水名。(2)古地名。(3)我國古族名。最早見于《書·牧誓》,為商周時八個少數(shù)民族之一。分布在江漢之南或楚國西南。曾參加周武王伐紂會盟。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與麇人伐楚。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為舟師以伐濮。以后,滇西南亦有濮人記載。其演變有三說:一說戰(zhàn)國以后演變?yōu)榘僭?,發(fā)展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各族;一說百濮與百越是兩個不同的族體,元代以后稱蒲人,以后發(fā)展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各族;一說前期的百濮與百越有密切關(guān)系,后期的百濮指孟高棉語族各族。(4)姓。明有濮英。見《明史》本傳。參閱《通志·氏族三》。

    音韻參考

    [廣 韻]:博木切,入1屋,bu,通開一入東幫[平水韻]:入聲一屋[國 語]:pú,pū[粵 語]:buk6[閩南語]:pok8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濮;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657第10【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木切,音卜。水名?!菊f文】水出東郡濮陽,南入鉅野?!舅?jīng)】瓠子河,出東郡濮陽縣北河,東至濟隂句縣爲新溝,又東北過廩丘縣爲濮水。 又州名。【廣輿記】屬東昌府,春秋衞成公都此,漢鄄城,隋濮州。 又竹名?!厩皾h·哀牢夷傳】其竹節(jié)相去一尺,名濮竹?!∮帧緦O??·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鼓曰濮。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