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ji
  • 注音:ㄐㄧ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5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XXAL
  • 五筆98:XXAL
  • 五行:
  • Unicode:U+757F
  • 四角號碼:22653
  • 倉頡輸入法:VIW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024
提交資料
  • 畿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畿字筆順
    折折捺折折捺橫豎折橫豎橫折撇捺
  • 畿字的組詞
    邦畿 蕃畿 采畿 赤畿 帝畿 甸畿 都畿 方畿 封畿 關(guān)畿 國畿 侯畿 華山畿 皇畿 畿岳 畿驛 畿邑 畿要 畿限 畿縣 畿夏 畿尉 畿田 畿畎 畿輦 畿內(nèi) 畿略 畿勞 畿郡 畿解 畿疆 畿寰 畿官 畿皋 畿輔 畿服 畿封 畿甸 畿赤 畿丞 畿伯 畿兵 畿邦 江畿 郊畿 近畿 京畿 九畿 兩畿 麥畿
  • 基本解釋

    jī ? ㄐㄧˉ ◎ 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畿輔。畿輦。京畿。 ◎ 門限,門檻。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jī? 〈名〉 (1) (形聲。從田,幾省聲。本義:國都四周的廣大地區(qū)) (2) 古代王都所領(lǐng)轄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轄的地區(qū) [district in and around the royal capital] 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則曰畿也?!墩f文》 邦畿方千里?!吨芏Y·大行人》 方千里曰王畿?!吨芏Y·職方式》 邦畿千里?!对姟ど添灐ばB》 視學(xué)京畿?!濉?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畿尉(衛(wèi)戍京城的武官);畿限(王畿的界限);畿甸(京城效區(qū));畿兵(駐京都的士兵) (4) 王畿之外的九畿 [province] 乃以九畿之籍?!吨芏Y·大司馬》。注:“猶限也?!卑?九畿,國畿及侯甸、男采、衛(wèi)蠻夷也。唐虞稱服,周稱畿。 (5) 又如:畿岳(畿服。天下);畿疆(王畿和九畿的疆界);畿夏(古指以京畿為中心的我國中原地區(qū)) (6) 疆界;地界 [bound]。如:畿略(疆域);畿封(在王畿的四周聚土為界) (7) 門內(nèi);門檻 [indoor;threald] 薄送我畿?!对姟ぺL(fēng)·谷風(fēng)》 (8) 指田野 [field] (9) 西漢末,王莽改國號為新時,長安西市稱“畿” [west city of the Chang'an] (10) 唐代縣的等級名。京城的旁邑為畿縣 [county]。如:畿赤(唐代京城所治之縣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合稱“畿赤”)

  • 漢語字典

    [①][jī][《廣韻》渠希切,平微,羣。](1)古代王都所領(lǐng)轄的千里地面。(2)后多指京城管轄的地區(qū)。(3)古指王畿之外的九畿,即各級諸侯所領(lǐng)轄以及外族所居的九等各以五百里為界的地面。(4)疆界;地界。(5)指邊際;邊緣。(6)門內(nèi);門檻。(7)指田野。(8)西漢末,王莽改國號為新時,長安西市稱“畿”。(9)唐代縣的等級名。京城的旁邑為畿縣。

    音韻參考

    [上古音]:微部見母,ki?i[廣 韻]:渠希切,上平8微,qí,止開三平微群[平水韻]:上平五微[粵 語]:gei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上】【田字部】 畿;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766第08【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菊f文】天子千里地,以遠(yuǎn)近言之,則曰畿?!驹姟ぶ茼灐堪铉芮Ю铩!緜鳌跨?,疆也?!局芏Y·地官·小司徒】九畿?!臼琛客蹒芡馊杂芯喷?,謂侯甸男采衞要內(nèi)六服,夷鎭藩外三服,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里?!菊滞ā抗耪咄鯂Ю镌煌蹒?。自是以往,每五百里爲(wèi)一畿,通天下爲(wèi)九畿,故因之約方千里爲(wèi)一畿?!∮珠T內(nèi)曰畿?!驹姟ばo風(fēng)】不遠(yuǎn)伊邇,薄送我畿?!緜鳌跨?,門內(nèi)也?!∮窒抟??!驹鲰崱块T限也?!卷n愈詩】白石爲(wèi)門畿。 又或作圻?!咀髠鳌は宥迥辍刻熳又匾慧摺!驹]】封圻也。當(dāng)作畿??甲C:〔【左傳·襄二十六年】天子之地一圻?!场≈?jǐn)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五年。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