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漢字
● 謁 (謁) yè ? ㄧㄝˋ ◎ 拜見:謁見。拜謁。進謁。 ◎ 說明,陳述,告發(fā):請謁其故。 ◎ 請求:謁歸。謁醫(yī)。 ◎ 名帖:“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 ◎ 掌管晉見的近待。
◎ 謁 call on pay one's respect to
詳細字義◎ 謁 謁 yè? 〈動〉 (1) (形聲。從言,曷( hé)聲。本義:稟告,陳述) (2) 同本義 [report (to one's superior)] 謁,白也?!墩f文》 謁,告也?!稜栄拧? 擯者謁諸天子?!秲x禮·覲禮》 能典謁矣?!抖Y記·曲禮》 惟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蹲髠鳌る[公十一年》 不謁而歸?!秶Z·晉語》 臣請謁其故?!稇?zhàn)國策》 (3) 又如:謁急(告急);謁言(進諫) (4) 告發(fā);檢舉 [inform against;lodge an accusation against] 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韓非子·八經(jīng)》 (5) 又如:謁過(揭發(fā)罪過) (6) 請;請求 [request;ask]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稇?zhàn)國策·燕策》 (7) 又如:謁告(告假);謁歸(告假歸里);謁漿(乞求茶水) (8)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call on(a superior or an older person)] 謁,訪也?!对鲰崱? 越日偃師謁見王。——《列子·湯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環(huán)謁,四處拜訪)。——宋· 王安石《傷仲永》 鄉(xiāng)人子謁余?!鳌?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謁伊藤氏?!?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臺謁當以屬禮?!睹魇贰? (9) 又如:謁索(探望;借拜訪之機索取財物);謁帝臺(進見皇帝或權貴。喻指求官顯達);謁選(官員到吏部等候選派);謁刺(謁見人時所用的名刺);謁禁(禁止人來進見);謁托(投見求托) (10)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巍?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11) 又如:謁墳(拜謁墳墓);謁圣、簪花(考取秀才后,由教官率領到孔廟行禮,叫謁圣。新秀才披紅,頭插兩朵金花,叫簪花);謁廟(進廟拜神)詞性變化 ◎ 謁 謁 yè? 〈名〉 (1) 名剌 [visiting card] 懷謁詣辭?!巍?劉攽《賀知府某侍讀啟》 (2) 掌管引進謁見者的近侍 [suite;retinue]。如:謁者(古時泛指掌理傳達、通報的近侍) (3) 姓
[①][yè][《廣韻》於歇切,入月,影。]“謁1”的繁體字。(1)稟告;陳說。(2)指告發(fā)。(3)請;請求。(4)晉見;拜見。(5)特指臣子朝見的一種禮節(jié)。(6)名刺。(7)掌管引進謁見者的近侍。(8)姓。漢有謁煥。見《後漢書·方術傳上·廖扶》。
[平水韻]:入聲六月[粵 語]:zi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