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de
  • 注音:ㄉㄜˊ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FHNN
  • 五筆98:FHNN
  • 五行:
  • Unicode:U+60B3
  • 四角號碼:40331
  • 倉頡輸入法:JVP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悳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悳字筆順
    橫撇豎折橫橫橫折捺折捺捺
  • 基本解釋

    dé ? ㄉㄜˊ ◎ 同“德”。

  • 漢語字典

    [①][déㄉ]“惪1”的舊字形?!暗?”的古字。

    音韻參考

    [國 語]:duó[粵 語]:dak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 悳;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388第41【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得?!菊f文】外得於人,內(nèi)得於己也。從直從心。【六書精蕰】直心爲(wèi)悳。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於心爲(wèi)悳。小篆加彳,取行有所復(fù)之義?!鹃L箋】論語,以直報怨,以悳報悳,則知直卽是悳。通溷用德,非是。時尙茂密,故悳字幾廢?!娟洀?fù)春曰】道悳之悳,《說文》從直從心。德字從彳從?,升也。今道悳字皆作德,而悳?字但爲(wèi)古文矣。別詳?shù)伦衷]。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