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i
  • 注音:ㄅㄧˇ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SHCY
  • 五筆98:SBY
  • 五行:
  • Unicode:U+67C0
  • 四角號碼:44947
  • 倉頡輸入法:DDHE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柀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柀字筆順
    橫豎撇捺折撇豎折捺
  • 基本解釋

    bǐ ? ㄅㄧˇ ◎ 榧樹。 ◎ 離析;破裂。 ◎ 一部分。

  • 漢語字典

    [①][bǐ][《廣韻》甫委切,上紙,幫。](1)木名。杉科植物?!稜栄拧め屇尽罚骸皷?,煔?!惫弊ⅲ骸盁毸扑?,生江南,可以爲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毙蠒m疏:“柀,一名煔,俗作杉。”一說,柀即榧。(2)破裂;離析。(3)謂一部分。

    音韻參考

    [廣 韻]:甫委切,上4紙,bǐ,止開三上支B幫[國 語]:bǐ[粵 語]:bei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柀; 康熙筆畫:9; 頁碼:頁518第03【唐韻】【韻會】甫委切【集韻】補靡切,??音彼?!菊f文】檆也。【爾雅·釋木】柀,煔?!臼琛繓┮幻麩殹!∮帧炯崱科彰仪校下?。義同?!∮帧颈静輨e錄】榧實一名柀子。詳榧字註。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