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國學(xué)古籍
  • 趙后飛燕,父馮萬金。祖大力,工理樂器,事江都王協(xié)律舍人。萬金不肯傳家業(yè),編習(xí)樂聲,亡章曲,任為繁手哀聲,自號凡靡之樂。聞?wù)咝膭友伞=纪鯇O女姑蘇主,嫁江都中尉趙曼。曼幸萬金,食不同器不飽,萬金得通趙主。主有娠,曼性暴妒,且早有私病,不近婦人。主恐,稱疾居王宮。一產(chǎn)二女,歸之萬金,長曰宜主,次曰合德,然皆冒姓趙。宜主幼聰悟,家有彭祖方脈①之書,善行氣術(shù),長而纖便輕細(xì),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辭,輕緩可聽。二人皆出世色?! ?br>
    萬金死,馮氏家敗,飛燕妹弟流轉(zhuǎn)至長安,于時人稱趙主子,或云曼之他子。與陽阿主家令趙臨共里巷,托附臨,屢為組文剌繡,獻臨,臨愧受之。居臨家,稱臨女。臨常有女事宮省,被病,歸死。飛燕或稱死者。飛燕妹弟事陽阿主家為舍直,常竊效歌舞,積思精切,聽至終日,不得食。待直貲服疏苦財,且顓事膏沐,澡粉其費亡所愛,共直者指為愚人。  

    飛燕通鄰羽林射鳥者,飛燕貧,與合德共被,夜雪期射鳥者于舍旁。飛燕露立,閉息順氣,體溫舒亡疹粟。射鳥者異之,以為神仙。飛燕緣主家大人得入宮召幸,其姑妹樊懿②為丞光司亦③者,故識飛燕與射鳥兒事,為之寒心。及幸,飛燕瞑目牢握,涕交頤下,戰(zhàn)栗不迎帝。帝擁飛燕,三夕不能接,略無譴意。宮中素幸者從容問帝,帝曰:“豐若有余,柔若無骨,遷延謙畏,若遠(yuǎn)若近,禮義人也,寧與女曹婢脅肩者比邪?”既幸,流丹浹藉,懿②私語飛燕曰:“射鳥者不近女邪?”飛燕曰:“吾內(nèi)視三日,肉肌盈實矣。帝體洪壯,創(chuàng)我甚焉?!憋w燕自此特幸后宮,號趙皇后?! ?br>
    帝居鴛鴦殿便房,省帝簿。懿②上簿,懿②因進言:“飛燕有女弟合德,美容體,性醇粹可信,不與飛燕比?!钡奂戳钌崛藚窝痈R园賹汎P毛步輦車迎合德。合德謝曰:“非貴人姊召不敢行,愿斬首以報宮中。”延福還奏。懿②為帝取。后五采組文,手藉為符,以召合德。合德新沐,膏九回沉水香。為卷發(fā),號新髻;為薄眉,號遠(yuǎn)山黛;施小朱,號慵來妝。衣故短繡裙小袖李文襪。帝御云光殿,帳使樊懿②進合德,合德謝曰:“貴人姊虐妒,不難滅恩。受恥不愛死,非姊教,愿以身易恥,不望旋踵?!币粼~舒閑清切,左右嗟賞之嘖嘖。帝乃歸合德?! ?br>
    宣帝時,披香博士淖方成,白發(fā)教授宮中,號淖夫人,在帝后唾曰:“此禍水也,滅火必矣!”帝用樊懿②計,為后別開遠(yuǎn)條館,賜紫茸云氣帳,文玉幾,赤金九層博山緣合。懿②諷后曰:“上久亡子,宮中不思千萬歲計邪?何不時進上求有子?”后德懿②計,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xiāng)。謂懿②曰:“吾老是鄉(xiāng)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鄉(xiāng)也?!避并诤羧f歲,賀曰:“陛下真得仙者?!鄙狭①n懿②鮫文萬金,錦二十四疋。合德尤幸,號為趙婕妤。婕妤事后,常為兒拜。后與婕妤坐,后誤唾婕妤袖,婕妤曰:“姊唾染人紺袖,正似石上華,假令尚方為之,未必能若此衣之華,以為石華廣袖?!焙笤谶h(yuǎn)條館,多通侍郎宮奴多子者,婕妤傾心翊護,常謂帝曰:“姊性剛,或為人構(gòu)陷,則趙氏無種矣?!泵科缕鄲牛怨拾缀蠹闋钫?,帝輒殺之。侍郎宮奴鮮绔蘊香恣縱,棲息遠(yuǎn)條館,無敢言者。后終無子。后浴五蘊七香湯,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蘊香。婕妤浴豆蔻湯,傅露華百英粉。帝嘗私語樊懿②曰:“后雖有異香,不若婕妤體自香也。”  

    江都易王故姬李陽華,其姑為馮大力妻。陽華老歸馮氏,后姊弟母事陽華。陽華善賁飾,常教后九回沉水香,澤雄麝臍,內(nèi)息肌丸。婕妤亦內(nèi)息肌丸,常試,若為婦者,月事益薄。他日,后言于承光司劑者上官嫵。嫵膺曰:“若如是,安能有子乎?”教后煮美花滌之,終不能驗。真臘夷獻萬年蛤,不夜珠,光彩皆若月,照人亡妍丑,皆美艷。帝以蛤賜后,以珠賜婕妤。后以蛤妝五成金霞帳,帳中常若滿月。久之,帝謂婕妤曰:“吾晝視后,不若夜視④之美,每旦令人忽忽如失?!辨兼ヂ勚匆灾樘枮椤罢砬安灰怪椤睘楹髩?,終不為后道。帝言,始加大號。婕妤奏書于后曰:“天地交暢,貴人姊及此令吉光登正位為先人休不堪喜豫,謹(jǐn)奏上二十六物以賀:金屑組文茵一鋪,沉水香蓮心碗一面,五色同心大結(jié)一盤,鴛鴦萬金錦一疋,琉璃屏風(fēng)一張,枕前不夜珠一枚,含香綠毛貍藉一鋪,通香虎皮檀象一座,龍香握魚二首,獨搖寶蓮一鋪,七出菱花鏡一奩,精金筘⑤環(huán)四指,若亡絳綃單衣一襲,香文羅手藉三幅,七回光雄肪發(fā)澤一盎,紫金被褥香爐三枚,文犀辟毒箸二雙,碧玉膏奩一合?!笔故虄汗Z瓊拜上。后報以云錦五色帳,沉水香玉壺。婕妤泣怨帝曰:“非姊賜我,死不知此器?!钡壑x之,詔益州留三年輸,為婕妤作七成錦帳,以沉水香飾。  

    婕妤接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號合宮之舟;池中起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觳⑥無縫衫,后衣南越所貢云英紫裙,碧瓊輕綃。廣榭上,后歌舞歸風(fēng)送遠(yuǎn)之曲,帝以文犀簪擊玉甌,令后所愛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風(fēng)大起,后順風(fēng)揚音,無方長吸細(xì)裊與,相屬后裙髀曰:“顧我,顧我!”后揚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寧忘懷乎?”帝曰:“無方為我持后!”無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風(fēng)霽,后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睈澣宦鼑[,泣數(shù)行下。帝益愧愛后,賜無方千萬,入后房闥。他日,宮姝幸者,或襞裙為縐,號曰留仙裙?! ℃兼ヒ尜F幸,號昭儀,求近遠(yuǎn)條館。帝作少嬪館,為露華殿、含風(fēng)殿、博昌殿、求安殿,皆為前殿;后殿又為溫室、凝缸室、浴蘭室,曲房連檻,飾以黃金白玉,以璧為表里,千變?nèi)f狀,連遠(yuǎn)條館,號通仙門?! ?br>
    后貴寵,益思放蕩,使人博求術(shù)士,求匪安卻老之方。時西南比波夷致貢,其使者舉茹一飯,晝夜不臥。偃典屬國上其狀,屢有光怪。后聞之,問何如術(shù)。夷人曰:“吾術(shù)天地平、生死齊,出入有無,變化萬象而卒不化?!焙罅罘并诘茏硬恢苓z千金,夷人曰:“學(xué)吾術(shù)者,要不淫與謾言?!焙笏觳粓?。他日,樊懿②侍后浴,語甚歡,后為樊懿②道夷言。懿②抵掌笑曰:“憶在江都時,陽華李姑畜斗鴨水池上,苦獺嚙鴨,時下朱里芮姥者求捕獺貍。獻姥謂姑曰:‘是貍不他食,當(dāng)飯以鴨?!门?,絞其貍。今夷術(shù)真似此也。”后大笑曰:“臭夷何足污吾絞乎!”

    后所通宮奴燕齊鳳者,雄捷能超觀閣,兼通昭儀。赤鳳始出少嬪館,后適來幸,時十月五日。宮中故事,上靈安廟。是日吹塤擊鼓,歌連臂踏地,歌赤鳳來曲。后謂昭儀曰:“赤鳳為誰來?”昭儀曰:“赤鳳自為姊來,寧為他人乎?”后怒以杯抵昭儀裙曰:“鼠子能嚙人乎?”昭儀曰:“穿其衣,見其私足矣,安在嚙人乎?”昭儀素卑事后,不虞見答之暴,孰視不復(fù)言。樊懿②脫簪叩頭出血,扶昭儀為拜后。昭儀拜,乃泣曰:“姊寧忘共被夜長,苦寒不成寐,使合德雍姊背邪?今日垂得貴,皆勝人,且無外搏。我姊弟其忍內(nèi)相搏乎?”后亦泣,持昭儀手,抽紫玉九雛釵為昭儀簪髻乃罷。帝微聞其事,畏后不敢問,以問昭儀。儀曰:“后妒我爾,以漢家火德,故以帝為赤龍鳳?!钡坌胖髳偂?br>
    帝嘗蚤獵,觸雪得疾,陰緩弱不能壯發(fā),每持昭儀足,不勝至欲,輒暴起。昭儀常轉(zhuǎn)側(cè),帝不能長持其足。樊懿②謂昭儀曰:“上餌方士大丹,求盛不能得,得貴人足,一持暢動,此天與貴妃大福,寧轉(zhuǎn)側(cè)俾帝就邪?”昭儀曰:“幸轉(zhuǎn)側(cè)不就,尚能留帝欲,亦如姊教帝持,則厭去矣,安能復(fù)動乎?”

    后驕逸,體微病,輒不自飲食,須帝持匙箸,藥有苦口者,非帝為含吐不下咽。  昭儀夜入浴蘭室,膚體光發(fā)占燈燭,帝從幃中竊望之,侍兒以白昭儀。昭儀覽巾,使徹燭。他日,帝約賜侍兒黃金,使無得言。私婢不豫約中,出幃值帝,即入白昭儀。昭儀遽隱辟。自是帝從蘭室?guī)懈Q昭儀,多袖金,逢侍兒私婢,輒牽止賜之。侍兒貪帝金,一出一入不絕。帝使夜從帑益至百余金?! ?br>
    帝病緩弱,太醫(yī)萬方不能救,求奇藥,嘗得慎恤⑦膠遺昭儀。昭儀輒進帝,一丸一幸。一夕,昭儀醉進七丸,帝昏夜擁昭儀居九成帳,笑吃吃不絕。抵明,帝起御衣,陰精流輸不禁,有頃,絕倒。挹衣視帝,余精出涌,沾污被內(nèi)。須臾帝崩。宮人以白太后。太后使理昭儀,昭儀曰:“吾持人主如嬰兒,寵傾天下,安能斂手掖庭令爭帷帳之事乎?”乃拊膺呼曰:“帝何往乎?”遂歐血而死。

    伶玄自敘:伶玄,字子于,潞水人。學(xué)無不通,知音,善屬文。簡率,尚真樸,無所矜式。楊雄獨知之。然雄貪名矯,激子于謝不與交。雄深慊毀之子于,由司空小吏歷三署刺守,州郡為淮南。相入有風(fēng)情。哀帝時,子于老休,買妾樊通德。通德,懿②之弟子不周之子也。有才色,知書,慕司馬遷《史記》。頗能言趙飛燕姊弟故事。子于閑居,命言厭厭不倦。子于語通德曰:“斯人俱灰滅矣,當(dāng)時疲精力,馳鶩嗜欲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通德占袖,顧視燈影,以手擁髻,凄然泣下,不勝其悲。子于亦然。通德奏子于曰:“夫淫于色,非慧男子不至也?;蹌t通,通則流,流而不得其防,則百物變態(tài)為溝為壑,無所不往焉。禮儀成敗之說,不能止其流。惟感之以盛衰奄忽之變,可以防其壞。今婢子所道趙后姊弟事,盛之至也;主君悵然有荒田野草之悲,哀之至也。婢子拊形屬影,識夫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俄然相緣奄忽,雖婕妤聞此,不少遣乎?幸主君著其傳,使婢子執(zhí)研削道所記?!庇谑亲囤w后別傳》。子于為河?xùn)|都尉;班躅為決曹,得幸太守,多所取受。子于召躅,數(shù)其罪而撮⑧辱之。躅從兄子彪,續(xù)司馬《史記》,絀子于,無所收錄。

    老貓謹(jǐn)按:雪中訪書于明尼蘇達(dá)大學(xué)東亞圖書館,聊充手民,植《趙飛燕外傳》于網(wǎng)上。此篇用《顧氏文房小說》本,舊題伶玄撰,今之學(xué)者認(rèn)其為偽托。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nèi)考》徑以之為唐代傳奇。又館中《龍威秘書》收有《飛燕遺事》一種,撰人不詳。宋傳奇有秦醇《趙飛燕別傳》,出《青瑣高議》,后人或譏評其“辭意蕪劣”?!额櫴衔姆啃≌f》本文后伶玄本事,謂哀帝時“老休,買妾樊通德。通德……頗能言趙飛燕姊弟故事?!绷嫘劧局??!咀⑨尅?br>①脈,原本作〔月瓜〕。古人認(rèn)為合諧的性生活可以調(diào)節(jié)循環(huán),故稱為脈。有關(guān)解釋可參見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nèi)考》。
    ②懿,原本作〔女+上醫(yī)下心〕。此為同音替代。
    ③亦,原本作〔上亦下巾〕,字義為小帳幕。此處同音假借。
    ④視,原本作〔目示〕,視字的異體字。
    ⑤筘,原本作〔弓區(qū)〕,音kōu?!补瓍^(qū)〕環(huán)即指環(huán)。
    ⑥觳,原本觳字以糸代角,音hú,意為縐紗。
    ⑦恤,原本作〔血阝〕,恤字的異體字。
    ⑧撮,原本“最”換“卒”,意拔,音cuò。

    〔校注贅言〕此本文字完全根據(jù)原本,包括異體字。一些古字用法有別于今,比如:“亡”今為“無”;“顓”古通“?!薄P率綐?biāo)點為鍵入者所加。后附伶玄自敘,或為偽托。然其感喟盛衰成敗之語,甚值一讀。此處一并附上。【輸入、標(biāo)點:老貓、嚎 校注:嚎】
    作者:
    江東都尉 伶玄
  •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上


    □□□□□□第一[題原缺]
    [文原缺]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

    僧行六人,當(dāng)日起行。法師語曰:“今往西天,程途百萬,各人謹(jǐn)慎。”小師應(yīng)諾。

    行經(jīng)一國已來,偶于一日午時,見—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jīng)否?”法師合掌曰:“貧僧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jīng)也?!毙悴旁唬骸昂蜕猩皟蓮h去取經(jīng),中路遭難,此廻若去,于死萬死。”法師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jīng)。此去百萬程途,經(jīng)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狈◣煈?yīng)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碑?dāng)便改呼為猴行者。

    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乃留詩曰:

    百萬程途向那邊,今來佐助大師前。
    一心祝愿逢真教,同往西天雞足山。

    三藏法師詩答曰:

    此日前生有宿緣,今朝果遇大明賢。
    前途若到妖魔處,望顯神通鎮(zhèn)佛前。

    入大梵天王宮第三

    法師行程湯水之次,問猴行者曰:“汝年幾歲?”行者答曰:“九度見黃河清?!狈◣煵挥X失笑,大生恠(怪)疑,遂曰:“汝年尚少,何得妄語?”行者曰:“我年紀(jì)小,歷過世代萬千,知得法師前生兩廻去西天取經(jīng),途中遇害。法師曾知兩廻死處無?”師曰:“不知?!毙姓咴唬骸昂蜕猩w緣當(dāng)日佛法未全,道緣未滿,致見如此?!狈◣熢唬骸叭耆羰蔷哦纫婞S河清,曾知天上、地府事否?”行者答曰:“何有不知?!狈◣焼栐唬骸疤焐辖袢沼猩跏??”行者曰:“今日北方毗沙門大梵天王水晶宮設(shè)齋?!狈◣熢唬骸敖枞晖?,同往赴齋否?”行者教令僧行閉目。行者作法。良久之間,纔始開眼,僧行七人,都在北方大梵天王宮了。且見香花千座,齋果萬種,鼓樂嘹喨,木魚高掛;五百羅漢,眉垂口伴,都會宮中諸佛演法。

    偶然一陣凡人氣,大梵天王問曰:“今日因何有凡人俗氣?”尊者答曰:“今日下界大唐國內(nèi),有僧玄奘,僧行七人赴水晶齋,是致有俗人氣?!碑?dāng)時天王與羅漢曰:“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北阏埾陆绶◣熜赎呑v經(jīng),請上水晶座。法師上之不得。羅漢曰:“凡俗肉身,上之不得。請上沉香座?!币簧媳愕?。羅漢問曰:“今日謝師入宮。師善講經(jīng)否?”玄奘曰:“是經(jīng)講得,無經(jīng)不講?!绷_漢曰:“會講《法華經(jīng)》否?”玄奘:“此是小事?!碑?dāng)時五百尊者、大梵王,一千余人,咸集聽經(jīng)。玄奘一氣講說,如瓶注水,大開玄妙。眾皆稱贊不可思議。

    齋罷辭行。羅漢曰:“師曾兩廻往西天取經(jīng),為佛法未全,常被深沙神作孽,損害性命。今日幸赴此宮,可近前告知天王,乞示佛法前去,免得多難?!狈◣熍c猴行者,近前咨告請法。天王賜得隱形帽一事,金镮錫杖一條,缽盂一只。三件齊全,領(lǐng)訖。法師告謝已了,回頭問猴行者曰:“如何得下人間?”行者曰:“未言下地。法師且更咨問天王,前程有魔難處,如何救用?”法師再近前告問。天王曰:“有難之處,遙指天宮大叫‘天王’一聲,當(dāng)有救用。”法師領(lǐng)指,遂乃拜辭。猴行者與師同辭五百羅漢、合會真人。是時,尊者一時送出,咸愿法師取經(jīng)早廻。尊者合掌頌曰:

    水晶齋罷早廻還,展臂從風(fēng)去不難。
    要識弟兄生五百,昔曾行腳到人間。

    法師詩曰:

    東土眾生少佛因,一心迎請不逡巡。
    天宮授賜三般法,前路摧魔作善珍。

    入香山寺第四

    迤邐登程,遇一座山,名號“香山”,是千手千眼菩薩之地,又是文殊菩薩修行之所。舉頭見一寺額,號“香山之寺”。

    法師與猴行者不免進上寺門歇息。見門下左右金剛,精神猛烈,氣象生獰,古皃(貌)楞層,威風(fēng)凜冽。法師一見,遍體汗流,寒毛卓豎。猴行者曰:“請我?guī)熑胨聝?nèi)巡賞一廻?!彼炫c行者同入殿內(nèi)。寺中都無一人。只見古殿巍峨,芳草連綿,清風(fēng)颯颯。法師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師意思,乃云:“我?guī)熌犖髀芳帕?,此中別是一天。前去路途,盡是虎狼虵兔之處,逢人不語,萬種恓惶。此去人煙,都是邪法?!狈◣熉?wù)Z,冷笑低頭??幢橹芑?,相邀便出。

    前行百里,猴行者曰:“我?guī)熐叭サ孛F子國?!鼻乙姶笸F小虵,變雜無數(shù),攘亂紛紛。大虵頭高丈六,小虵頭高八尺,怒眼如燈,張牙如劍,氣吐火光。法師一見,退步驚惶。猴行者曰:“我?guī)煵挥皿@惶。國名虵子,有此眾虵,雖大小差殊,且緣皆有佛性,逢人不傷,見物(巾箱本作“人”)不害。”法師曰:“若然如此,皆賴小師威力?!边M步前行。

    大小虵兒見法師七人前來,其蛇盡皆避路,閉目低頭,人過一無所傷(德富氏本作“害”)。又行四十余里,盡是虵鄉(xiāng)。猴行者曰:“我?guī)熋魅沼诌^獅子林及樹人國?!狈◣熢唬骸拔囱詣e事,且得平安過了!”七人停息,一時汗流如雨。法師乃留詩曰:

    行過虵鄉(xiāng)數(shù)十里,清朝寂莫(巾箱本作“莫”,德富氏本不清晰,似作“寞”)號香山。

    前程更有多魔難,只為眾生覓佛緣。

    過獅子林及樹人國第五

    早起,七人約行十里,猴行者啟:“我?guī)?,前去即是獅子林?!闭f由未了,便到獅子林。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出林迎接;口銜香花,皆來供養(yǎng)。法師合掌(巾箱本作“堂”)向前,獅子舉頭(德富氏本作“身”)送出。五十余里,盡是麒麟。次行又(巾箱本作“有”)到荒野之所,法師回謝獅王迎送。

    猴行者曰:“我?guī)熐叭ビ质菢淙藝?。”入到國中,盡是千年枯樹,萬載石頭;松栢如龍,頑石似虎。又見山中有一村寺,并無僧行。只見林雞似鳳,山犬如龍;門外有兩道金橋,橋下盡是金線水。又覩紅日西斜,都無旅店。猴行者曰:“但請前行,自然不用憂慮?!庇中形辶铮幸恍∥?,七人遂止宿于此。次(巾箱本作“取”)早起來,七人嗟嘆:“夜來此處甚是蹊蹺!”遂令行者前去買菜做飯。主人曰:“此中人會妖法,宜早廻來?!狈◣熡缮形葱?。小行者去(德富氏本無“去”字)買菜,至午不廻。法師曰:“煩惱我心!小行者出去買菜,一午不見廻來,莫是被此中人妖法定也?”猴行者曰:“待我自去尋看如何?”法師曰:“甚好,甚好!”

    猴行者一去數(shù)里借問,見有一人家,魚舟系樹,門掛蓑衣。然小行者被他作法,變作一個驢兒,吊在廳前。驢兒見猴行者來,非常叫噉。猴行者便問主人:“我小行者買菜,從何去也?”主人曰:“今早有小行者到此,被我變作驢兒,見在此中。”猴行者當(dāng)下怒發(fā),卻將主人家新婦,年方二八,美皃(貌)過人,行動輕盈,西施難比(巾箱本作“此”),被猴行者作法,化此新婦作一束青草,放在驢子口伴。主人曰:“我新婦何處去也?”猴行者曰:“驢子口邊青草一束,便是你家新婦?!敝魅嗽唬骸叭荒阋矔胺ǎ课覍闊o人會使此法。今告師兄,放還我家新婦?!焙镄姓咴唬骸澳闱曳胚€我小行者?!敝魅藝e水一口,驢子便成行者。猴行者噀水一口,青草化成新婦。

    猴行者曰:“我即今有僧行七人,從此經(jīng)過,不得妄有妖法。如敢故使妖術(shù),須教你一門刲草除根?!敝魅私鞍葜x:“豈敢有違?!睉?zhàn)戰(zhàn)兢兢,乃成詩謝曰:

    行者今朝到此時,偶將妖法變驢兒。
    從今拱手阿羅漢,免使家門禍及之。

    猴行者乃留詩云:莫將妖法亂施呈(德富氏本作“鬼”),我見黃河九度清。
    相次我?guī)熃?jīng)此過,好將誠意至祇迎。過長坑大蛇嶺處第六

    行次至火類坳白虎精。前去遇一大坑,四門陡黑,雷聲喊喊,進步不得。法師當(dāng)把金镮杖遙指天宮,大叫:“天王救難!”忽然杖上起五里毫光,射破長坑,須臾便過。

    次人大虵嶺,目(德富氏本本作“且”)見大蛇如龍,亦無傷人之性。

    又過(巾箱本無“過”字)火類坳,坳下下望,見坳上有一具枯骨,長四十余里。法師問猴行者曰:“山頭白色枯骨一具如雪?”猴行者曰:“此是明皇太子換骨之處?!狈◣熉?wù)Z,合掌頂禮而行。

    又忽遇一道野火連天,大生煙焰,行去不得。遂將缽盂一照,叫“天王”一聲,當(dāng)下火滅,七人便過此坳。

    欲經(jīng)一半,猴行者曰:“我?guī)熢藥X(巾箱本作“領(lǐng)”)有白虎精否?常作妖魅妖恠(怪),以至吃人?!睅熢唬骸安恢??!绷季?,只見嶺后云愁霧慘,雨細(xì)交霏;云霧之中,有一白衣婦人,身掛白羅衣,腰系白羅裙,手把白牡丹花一朵,面似白蓮,十指如玉。覩此妖姿,遂生疑悟。猴行者曰:“我?guī)煵挥们叭?,定是妖精。待我向前向他姓字?!焙镄姓咭灰?,高聲便喝:“汝是何方妖恠,甚處精靈?久為妖魅,何不速歸洞府?若是妖精,急便隱藏形跡;若是人間閨閤,立便通姓道名。更若躊躇不言,杵滅微塵粉碎!”白衣婦人見行者語言正惡,徐步向前,微微含笑,問:“師僧一行,往之何處?”猴行者曰:“不要問我行途,只為東土眾生。想汝是火類坳頭白虎精,必定是也!”

    婦人聞?wù)Z,張口大叫一聲,忽然面皮裂皺,露爪張牙,擺尾搖頭,身長丈五。定醒之中,滿山都是白虎。被猴行者將金镮杖變作一個夜叉,頭點天,腳踏地,手把降魔杵,身如藍(lán)靛青,發(fā)似硃沙,口吐百丈火光。當(dāng)時,白虎精哮吼近前相敵,被猴行者戰(zhàn)退。半時,遂問虎精:“甘伏未伏!”虎精曰:“未伏!”猴行者曰:“汝若未伏,看你肚中有一個老獼猴!”虎精聞?wù)f,當(dāng)下未伏。一叫獼猴,獼猴在白虎精肚內(nèi)應(yīng)。遂教虎精開口,吐出一個獼猴,頓在面前,身長丈二,兩眼火光。白虎精又云:“我未伏!”猴行者曰:“汝肚內(nèi)更有一個!”再令開口,又吐出一個,頓在面前。白虎精又曰:“未伏!”猴行者曰:“你肚中無千無萬個老獼猴,今日吐至來日,今月吐至后月,今年吐至來年,今生吐至來生,也不盡?!卑谆⒕?wù)Z,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團大石,在肚內(nèi)漸漸會大。教虎精吐出,開口吐之不得;只見肚皮裂破,七孔流血。喝起夜叉,渾門大殺,虎精大小,粉骨塵碎,絕滅除蹤。
    僧行收法,歇息一時,欲進前程,乃留詩曰:火類坳頭白火精,渾群除滅永安寧。
    此時行者神通顯,保全僧行過大坑。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

    入九龍池處第七行次前過九龍池。猴行者曰:“我?guī)熆创耸蔷艞l馗頭鼉龍,常會作孽,損人性命。我?guī)煵挥么掖??!焙鲆姴懨烀欤桌嗣C?,千里烏江,萬重黑浪;只見馗龍哮吼,火鬣毫光,喊動前來。被猴行者隱形帽化作遮天陣,缽盂盛卻萬里之水,金镮錫杖化作一條鐵龍。無日無夜,二邊相斗。被猴行者騎定馗龍,要抽背脊筋一條,與我法師結(jié)條子。九龍咸伏,被抽背脊筋了;更被脊鐵棒八百下?!皬慕袢杖?,善眼相看。若更準(zhǔn)前,盡皆除滅!”困龍半死,隱跡藏形。

    猴行者拘得背筋,結(jié)條子與法師系腰。法師才系,行步如飛,跳廻有難之處。蓋龍脊筋極有神通,變現(xiàn)無窮。三藏后廻東土,其條化上天宮。今僧家所傳,乃水錦絳也。法師德行不可思議,乃成詩曰:

    (下缺)

    [題原缺]第八

    (前缺)

    一物否?答曰:“不識?!鄙钌吃疲骸绊椣率呛蜕袃啥缺晃页阅?,袋得枯骨在此?!焙蜕性唬骸澳阕顭o知。此回若不改過,教你一門滅絕!”深沙合掌謝恩,伏蒙慈照。深沙當(dāng)時哮吼,教和尚莫敬(似當(dāng)作“驚”)。只見紅塵隱隱,白雪紛紛。良久,一時三五道火裂,深沙袞袞,雷聲喊喊,遙望一道金橋,兩邊銀線,盡是深沙神,身長三丈,將兩手托定;師行七人,便從金橋上過。過了,深沙神合掌相送。法師曰:“謝汝心力。我廻東土,奉答前恩。從今去更莫作罪?!眱砂豆侨猓险祈敹Y,唱喏連聲。深沙前來解吟詩曰:

    一墮深沙五百春,渾家眷屬受災(zāi)殃。
    金橋手托從師過,乞薦幽神化卻身。

    法師詩曰:

    兩度曾遭汝吃來,更將枯骨問元才。
    而今赦汝殘生去,東土專心次第排。

    猴行者詩曰:

    謝汝回心意不偏,金橋銀線步平安。
    回歸東土修功德,薦拔深沙向佛前。


    入鬼子母國處第九

    登途行數(shù)十里,人煙寂寂,旅店稀稀。又過一山,山嶺崔嵬,人行不到,鴉鳥不飛,未知此中是何所在。

    行次欲近官道,道中更無人行。又行百里之中,全無人煙店舍。

    入到國中,見一所荒寺,寺內(nèi)亦無僧行。又見街市數(shù)人,問云:“此是何處?”其人不言不語,更無應(yīng)對。法師一見如此,轉(zhuǎn)是恓惶。七人遂乃止宿此中。

    來日天曉,有錢又無米糴;問人,人又不應(yīng)。逡巡投一國,入其殿宇,只見三歲孩兒無千無萬。國王一見法師七人,甚是信善,滿國焚香,都來恭敬。王問:“和尚欲往何所?”法師答曰:“為東土眾生,入于竺國請取經(jīng)教?!眹趼?wù)Z,合掌虔誠。遂惠白米一碩(讀shí,通石,十斗),珠珍一斗、金錢二千、彩帛二束,以贈路中食用;又設(shè)齋供一筵,極是善美。僧行七人,深謝國王恩念,多感再三。

    國王曰:“曾識此國否?”法師答:“不識?!眹踉唬骸按巳ノ魈觳贿h(yuǎn)?!狈◣熡謫枺骸俺紗⒋笸酰捍酥腥嗣竦庙サ匦杂玻质型鶃?,叫也不應(yīng)。又無大人,都是三歲孩兒。何故孩兒無數(shù),卻無父母?”國王大笑曰:“和尚向西來,豈不見人說有鬼子母國?”法師聞?wù)Z,心如半醉:“然我七人,只是對鬼說話?”國王曰:“前程安穩(wěn),回日祇備茶湯?!狈◣熎呷舜笊鷳M愧,臨行乃留詩曰:

    誰知國是鬼祖母,正當(dāng)饑因得齋餐。
    更蒙珠米充盤費,愿取經(jīng)回報答恩。

    鬼子母贈詩云:稀疏旅店路蹊蹺,借問行人不應(yīng)招。
    西國竺天看便到,身心常把水清澆。
    早起晚眠勤念佛,晨昏禱祝備香燒。
    取經(jīng)回日須過此,頂敬祇迎住數(shù)朝。

    經(jīng)過女人國處第十

    僧行前去,沐浴慇勤。店舍稀疏,荒郊止宿,雖有虎狼蟲獸,見人全不傷殘。次入一國,都無一人,只見荒屋漏落,薗(同園)離(當(dāng)作“籬”)破碎。前行漸有數(shù)人耕田,布種五谷。法師曰:“此中似有州縣,又少人民,且得見三五農(nóng)夫之面?!备蛞灰姡瑐€個眉開。法師乃成詩曰:

    荒州荒縣無人住,僧行朝朝宿野盤。
    今日農(nóng)夫逢見面,師僧方得少開顏。

    猴行者詩曰:休言荒國無人住,荒縣荒州誰肯耕?
    人力種田師不識,此君住處是西城。
    早來此地權(quán)耕作,夜宿天宮歇洞庭。
    舉步登途休眷戀,免煩東土望回程。

    舉步如飛,前遇一溪,洪水茫茫。法師煩惱。猴行者曰:“但請前行,自有方便?!毙姓叽蠼小疤焱酢币宦暎?dāng)嗔?,洪浪乾絕。師行過了,合掌擎拳。此是宿緣,天宮助力。

    次行又過一荒州,行數(shù)十里,憇歇一村。法師曰:“前去都無人煙,不知是何處所?”行者曰:“前去借問,休勞嘆息?!?br>
    又行百里之外,見有一國,人煙濟楚,買賣駢□(左“馬”右“真”)。入到國內(nèi),見門上一牌云:“女人之國”。僧行遂謁見女王。女王問曰:“和尚因何到此國?”法師答言:“奉唐帝敕命,為東土眾生,往西天取經(jīng),作大福田。”女王合掌,遂設(shè)齋供。僧行赴齋,都吃不得。女王曰:“何不吃齋?”僧行起身唱喏曰:“蒙王賜齋,蓋為砂多,不通吃食?!迸踉唬骸皢⒑蜕兄ぃ捍藝校珶o五谷。只是東土佛寺人家,及國內(nèi)設(shè)齋之時出生,盡于地上等處收得,所以砂多。和尚回歸東土之日,望垂方便?!狈◣熎鹕恚肆粼娫唬?br>
    女王專意設(shè)清齋,蓋為砂多不納懷。
    竺國取經(jīng)歸到日,教令東士置生臺。

    女王見詩,遂詔法師一行,入內(nèi)宮看賞。僧行入內(nèi),見香花滿座,七寶層層;兩行盡是女人,年方二八,美皃輕盈,星眼柳眉,朱唇榴齒,桃臉蟬發(fā),衣服光鮮,語話柔和,世間無此。一見僧行入來,滿面含笑,低眉促黛,近前相揖:“起咨和尚,此是女人之國,都無丈夫。今日得覩僧行一來,奉為此中,起造寺院,請師七人,就此住持。且緣合國女人,早起晚來,入寺燒香,聞經(jīng)聽法,種植善根;又且得見丈夫,夙世因緣。不知和尚意旨如何?”法師曰:“我為東土眾生,又怎得此中住院?”女王曰:“和尚師兄,豈不聞古人說:‘人過一生,不過兩世?!阒蛔〈酥?,為我作個國主,也甚好一段風(fēng)流事!”

    和尚再三不肯,遂乃辭行。兩伴女人,淚珠流臉,眉黛愁生,乃相謂言:“此去何時再覩丈夫之面?”女王遂取夜明珠五顆、白馬一疋,贈與和尚前去使用。僧行合掌稱謝,乃留詩曰:

    愿王存善好修持,幻化浮生得幾時?
    一念凡心如不悟,千生萬劫落阿鼻。

    休喏綠□(上“髟”下“眉”)桃紅臉,莫戀輕盈與翠眉。

    大限到來無處避,髑髏何處問因衣。

    女王與女眾,香花送師行出城,詩曰:

    此中別是一家仙,送汝前程往竺天。
    要識女王姓名字,便是文殊及普賢。

    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

    登途行數(shù)百里,法師嗟嘆。猴行者曰:“我?guī)熐倚?,前去五十里地,乃是西王母池?!狈◣熢唬骸叭暝椒??”行者曰:“我八百歲時,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萬七千歲,不曾來也?!狈◣熢唬骸霸附袢阵刺医Y(jié)寔,可偷三五個吃?!焙镄姓咴唬骸拔乙虬税贇q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狈◣熢唬骸按诵姓咭嗍谴罅_神仙。元初說他九度見黃河清,我將謂他妄語;今見他說小年曾來此處偷桃,乃是真言?!鼻叭ブg,忽見石壁高芩萬丈;又見一石盤,闊四五里地;又有兩池,方廣數(shù)十里,瀰瀰萬丈,鴉鳥不飛。七人才坐,正歇之次,舉頭遙望萬丈石壁之中,有數(shù)株桃樹,森森聳翠,上接青天,枝葉茂(“茂”原作日字頭)濃,下浸池水。法師曰:“此莫是蟠桃樹?”行者曰:“輕輕小話,不要高聲!此是西王母池。我小年曾此作賊了,至今由(當(dāng)作“猶”)怕?!狈◣熢唬骸昂尾蝗ネ狄活w?”猴行者曰:“此桃種一根,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見一花,萬年結(jié)一子,子萬年始熟。若人吃一顆,享年三千歲?!睅熢唬骸安粣s汝壽高!”猴行者曰:“樹上今有十余顆,為地神專在彼此守定,無路可去偷取?!睅熢唬骸澳闵裢◤V大,去必?zé)o妨。”說由未了,攧下三顆蟠桃入池中去。師甚敬惶。問:“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師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熱,攧下水中也。”師曰:“可去尋取來吃?!?br>
    猴行者即將金镮杖向盤石上敲三下,乃見一個孩兒,面帶青色,爪似鷹鷂,開口露牙,從池中出。行者問:‘汝年幾多?”孩曰:“三千歲?!毙姓咴唬骸拔也挥媚恪!庇智梦逑?,見一孩兒,面如滿月,身掛繡纓。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歲?!毙姓咴唬骸安挥媚恪!庇智脭?shù)下,偶然一孩兒出來。問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歲?!毙姓叻畔陆痖I杖,叫取孩兒入手中,問:“和尚,你吃否?”和尚聞?wù)Z,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數(shù)下,孩兒化成一枝乳棗,當(dāng)時吞入口中。后歸東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參是也。

    空中見有一人,遂吟詩曰:

    花菓山中一子方,小年曾此作場乖。
    而今耳熱空中見,前次偷桃客又來。入沉香國處第十二師行前邁,忽見一處,有牌額云:“沉香國”。只見沉香樹木,列占萬里,大小數(shù)圍,老殊(當(dāng)作“株”)高侵云漢?!跋胛姨仆粒?zé)o此林?!蹦肆粼娫唬?br>
    國號沉香不養(yǎng)人,高低聳翠列千尋。
    前行又到波羅國,專往西天取佛經(jīng)。

    入波羅國處第十三

    入到波羅國內(nèi),別是一座天宮:

    美女雍容,人家髣髴;

    大孩兒鬧攘攘,小孩兒袞毬嬉嬉
    獅子共龍吟,佛嵓與虎嘯。

    見此一國瑞氣,景象異常,乃成贊曰:
    波羅別是一仙宮,美女人家景象中。
    大孩兒,小孩兒,辛苦西天心自知。
    東土眾生多感激,三年不見淚雙垂。
    大明皇,玄奘取經(jīng)壯大唐。
    程途百萬窮天日,迎請玄微請法王。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下入優(yōu)缽羅國處第十四

    行次入到優(yōu)缽羅國,見藤蘿繞繞,花萼紛紛,萬里之間,都是花木。遂問猴行者曰:“此是何處?”答曰:“是優(yōu)缽羅國。滿國瑞氣,盡是優(yōu)缽羅樹菩提花。自生此樹,根葉自然,無春無夏,無秋無冬,花枝常旺,花色常香,亦無猛風(fēng),更無炎日,雪寒不到,不夜長春。”師曰:“是何無夜?”行者曰:

    佛天無四季,紅日不沉西。
    孩童顏不老,人死也無悲。
    壽年千二百,飯長一十圍。
    有人到此景,百世善緣歸。
    來時二十歲,歸時歲不知。
    祖宗數(shù)十代,眷屬不追隨。
    桑田變作海,山岳卻成溪。
    佛天住一日,千日有誰知。
    我?guī)熢勼脟?,前路只些兒?br>
    行者再吟詩曰:

    優(yōu)缽羅天瑞氣全,誰知此景近西天。
    慇勤到此求經(jīng)教,竺國分明只在前。

    入竺國度海之處第十五

    法師行次,行者啟曰:“我?guī)煵恢瑏頃r方昨日,今已過三年,此是西天竺國也;近雞足山?!?br>
    行之三日,見一座城門。門上牌額云“竺國”。入見街市數(shù)臺,忩忩瑞氣,人民馬轎往來紛紛。只見香煙裊裊,花菓重重,百物皆新,世間罕有。次見一寺,寺號“福仙寺(德富氏本無”寺“字)”。遂入寺中,參見知客。彼中僧行,五千余人。次謁主事,又參廚頭。寺內(nèi)香花搖曳,蟠蓋紛紜(巾箱本似作“絃”),佛具齊全,七寶間雜。才□(左“扌”右“咸”)金鈴一下,即時齋饌而來。

    法師問行者曰:“此齋食,全不識此味?!毙姓咴唬骸按四宋魈旆鹚┦?,百味時新,凡俗之人,豈能識此?”僧行食了,四大豁然。

    至晚,寺主延請法師,敘問人情。茶湯周匝,遂問法師:“遠(yuǎn)奔來此,有何所為?”法師起曰:“奉唐帝詔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特奔是國求請大乘?!睍r寺僧聞?wù)Z,冷笑低頭道:“我福仙寺中,數(shù)千余年,經(jīng)歷萬代,佛法未聞。你道求請佛法,法在何處?佛在何方?你是癡人!”法師問曰:“此中即無佛法,因何有寺有僧?”僧曰:“此中人周歲教經(jīng),法性自通。豈用尋請?”法師白曰:“此中仙景,最是聰明。佛教方所,望垂旨示!”答曰:“佛主(德富氏本作“住”)雞足山中,此處望見。西上有一座名山,靈異光明,人所不至,烏不能飛。”法師曰:“如何人不至?”答曰:“此去溪千里,過溪至山五百余里。溪水番浪,波闌(德富氏本作“瀾”)萬重。山頂一門,乃是佛居之所。山下(德富氏本此處有“一”字)千余里方到石壁,次達(dá)此門。除是法師會飛,方能到彼?!狈◣熞娬f,猶(德富氏本作“添”)悶低頭;乃問猴行者曰:“此去佛所,山嵓萬里,水浪千里,作何計度?”行者曰:“待我來日別作一計。”

    至天曉,猴行者曰:“此中佛法,亦是自然。我?guī)熤琳\,爐藝多(德富氏本作“名”)香,地鋪坐具,面向西竺雞足山禱祝,求請法教?!睅熞灰浪?,虔心(德富氏本作“意”)求請。福仙僧眾盡來(巾箱本無“來”字)觀看。法師七人,焚香望雞足山禱告,齊聲動哭。此日感得唐朝皇帝,一國士民,咸思三藏,人人發(fā)哀。天地陡黑,人面不分。一時之間,雷聲喊喊,萬道毫光,只見耳伴鈸聲而響。良久,漸漸開光,只見(巾箱本缺“見”字)坐具上堆一藏經(jīng)卷。一寺僧徒,盡皆合掌道:“此和尚果有德行!”

    三藏頂禮,點檢經(jīng)文五千四十八卷,各各俱足,只無《多心經(jīng)》本。法師收拾,七人扶持,牽馬負(fù)載,起程回歸告辭。竺國僧眾,合城盡皆送出,祝付法師回程百萬,經(jīng)涉艱難,善為攝養(yǎng),保護玄文;回到唐朝,作大利益。相別之次,各各淚流。七人辭別發(fā)(德富氏本作“登”)途,遂成詩曰:

    百萬程途取得經(jīng),七人扶助即回程。
    卻應(yīng)東土人多幸,唐朝明皇萬歲膺。
    建造經(jīng)函興寺院,塑成佛像七余身。
    深沙幽暗并神眾,乘此因緣出業(yè)津。
    竺國西天都是佛,孩兒周歲便通經(jīng)。此回只少《心經(jīng)》本,朝對龍顏別具呈。

    轉(zhuǎn)至香林寺受心經(jīng)本第十六

    竺國回程,經(jīng)十個月,至盤律國,地名香林市內(nèi)止宿。夜至三更,法師忽夢神人告云:“來日有人將《心經(jīng)》本相惠,助汝回朝?!绷季镁矗ǖ赂皇媳咀鳌绑@”。按此兩本“驚”多寫成“敬”)覺,遂與猴行者云:“適來得夢甚異常?!毙姓咴疲骸耙缐粽f看經(jīng)?!币粫r間眼瞤耳熱,遙望正面,見祥云靄靄,瑞氣盈盈;漸覩云中,有一僧人,年約十五,容皃端嚴(yán),手執(zhí)金環(huán)杖,袖出《多心經(jīng)》,謂法師曰:“授汝《心經(jīng)》,歸朝切須護惜。此經(jīng)上達(dá)天宮,下管地府,陰陽莫測,慎勿輕傳;薄福眾生,故難承受?!狈◣燀敹Y白佛言:“只為東土眾生,今幸緣滿,何以不傳?”佛在云中再曰:“此經(jīng)才開,毫光閃爍,鬼哭神號,風(fēng)波自息。日月不光,如何傳度?”法師再謝:“銘感,銘感!”佛再告言:“吾是定光佛,今來授汝《心經(jīng)》。回到唐朝之時,委囑皇王,令天下急造寺院,廣度僧尼,興崇佛法。今乃四月,授汝《心經(jīng)》;七月十五日,法師等七人,時至當(dāng)返天堂。汝記此言,至十五日,早起浴身,告辭唐帝;午時採蓮舡至,亦有金蓮花坐(德富氏本作“座”),五色祥云,十二人玉音童子,香花幡幢,七寶瓔珞,來(德富氏本作“未”)時迎汝等七人歸天。天符有限,不得遲遲。汝且諦聽,深記心懷!”法師七人,泣淚拜訖。定光佛揭起云頭,向西而去。僧行七人,密記于心。舉具裝束,乃成詩曰:

    竺國取經(jīng)回東土,經(jīng)今十月到香林。
    三生功果當(dāng)緣滿,密授真言各諦聽。

    定光古佛云中現(xiàn),速令裝束急(巾箱本作“忽”)回程。

    謂言七月十五日,七人僧行返天庭。

    到陜西王長者妻殺兒處第十七

    回到河中府,有一長者姓王。平生好善,年三十一。先喪一妻,后又娶孟氏。前妻一子,名曰癡那;孟氏又生一子,名曰居那。長者一日思念考妣之恩(巾箱本作“思”),又憶前妻之分;廣修功果,以薦亡魂。又與孟氏商議:“我今欲往外國經(jīng)商,汝且小心為吾看望癡那。此子幼小失母,未有可知,千萬一同看惜?!彼鞂⒇敳肿鞫郑耙环郑ń硐浔敬硕郑┡c你母子在家,榮謀生計;我將一分,外國經(jīng)商?;貋碇眨蕹鐭o遮大會,廣布梁緣(德富氏本作“津梁”),薦拔先亡,作大因果。”祝付妻了,擇日而行。妻送出門,再三又祝看望癡那,無令疏失。

    去經(jīng)半載,逢遇相知人(德富氏本作“之”)回,附得家書一封,系鼓一面,滑石花座,五色繡衣,怨般戲具。孟氏接得書物,拆開看讀,書上只云與癡那收取。再三說“看管癡那”,更不問著我居那一句!孟氏看書了,便生嗔恨,毀剝封題,打碎戲具;生心便要陷害癡那性命。

    一日,與女使春柳言說(德富氏本作“議”):“我今欲令癡那死卻,汝有何計?”春柳答云:“此是小事。家中有一鈷□(左“钅”右“莽”),可令癡那入內(nèi)坐(德富氏本作“座”)上,將三十斤鐵蓋蓋定,下面燒起猛火燒煮,豈愁不死?”孟氏答曰(巾箱本作“顉”):“甚好!”明日,一依如此,令癡那入內(nèi)坐,被佗蓋定,三日三夜,猛火煮燒。第四日,扛開鐵蓋,見癡那從鈷□(左“钅”右“莽”)中起身唱喏。孟氏曰:“子何故在此?”癡那曰:“母安(德富氏本作“曰”)我此。一釜變化蓮花坐(德富氏本作“座”),四伴是冷水池;此中坐臥,甚是安穩(wěn)。”孟氏與春柳敬惶,相謂曰:“急須作計殺卻!恐長者回來,癡那報告?!贝毫唬骸懊魅湛刹罔F甲于手,領(lǐng)(巾箱本作“顉”)癡那往后園討(巾箱本作“計”)櫻桃吃,待佗開口,鐵甲鉤斷舌根,圖得長者歸來,不能說話?!泵魅?,一依此計,領(lǐng)去園中,鉤斷舌根,血流滿地。次日起來,遂喚一聲“癡那”,又會言語。孟氏遂問曰:“子何故如此?”癡那曰:“夜半見有一人,稱是甘露王如來,手執(zhí)藥器,來與我延接舌根。”

    春柳又謂孟氏曰:“外有一庫,可令他守庫,鎖閉庫中餓殺?!苯?jīng)一月日,孟氏開庫,見癡那起身唱喏。孟氏曰;“前日女使鎖庫,不知子在此中。子一月日間,那有飯食?”癡那曰:“饑渴之時,自有鹿乳從空而來?!贝毫唬骸跋啻吻敖l(fā),可令癡那登樓看水,推放萬丈紅波之中;長者回來,只云他自撲向溪中浸死。方免我等之危。”孟氏見紅水泛漲,一依所言,令癡那上樓望水,被春柳背后一推,癡那落水。孟氏一見,便云:“此回死了!”方始下樓,忽見門外有青衣走報:“長者回歸(巾箱本無此四字)。”長者在路中早見人說,癡那落水去了,行行啼哭;才入到門,舉身自撲。遂乃至孝,擇日解還無遮法會,廣設(shè)大齋。

    三藏法師從王舍城取經(jīng)回次,僧行七人,皆赴長者齋筵。法師與猴行者全不吃食。長者問曰:“師等今日既到,何不吃齋?”法師曰:“今日中酒,心內(nèi)只憶魚羹,其他皆不欲食?!遍L者聞言,無得功果,豈可不從?便令人尋買。法師曰:“小魚不吃,須要一(德富氏本無“一”字)百斤大魚,方可充食?!?br>
    仆夫?qū)さ綕O父舡家,果得買大魚一頭,約重百斤。當(dāng)時扛回家內(nèi),啟白長者,魚已買回。長者遂問法師:“作何修治?”法師曰:“借刀,我自修事?!遍L者取刀度與法師。法師咨白齋眾、長者:“今日設(shè)無得大齋。緣此一頭大魚,作甚罪過?”

    長者曰:“有甚罪過?”法師曰:“此魚前日吞卻長(德富氏本此處有一“者”字)子癡那,見在肚中不死?!北娙寺?wù)Z,起身圍定。被法師將刀一劈,魚分二段;癡那起來,依前言語。長者抱兒,敬(德富氏本作“驚”)喜倍常,合掌拜謝法師:“今日不得法師到此,父子無相見面!”大眾歡喜。長者謝恩,乃成詩曰:

    經(jīng)商外國近三年,孟氏家中惡意偏。
    遂把癡那推下水,大魚吞入腹中全。
    卻因今日齋中坐,和尚沉吟醉不鮮。
    索討大魚親手煮,爺兒再覩信前緣。法師曰:“此魚歸東土,置僧院,卻造木魚,常住齋時,將搥打肚?!庇殖稍娫唬好鲜仙膼?,推兒入水中。
    只因無會得,父子再相逢。

    眾會共成詩曰:法師今日好因緣,長者癡那再出天。
    孟氏居那無兩樣,從今衣祿一般般。法師七人,離大演之中,旬日到京。京東路游(德富氏本此處有一“奕”字)便(巾箱氏本作“變”)探聞法師取經(jīng)回程。已次京界,上來奏聞迎接(德富氏本“迎接”作“宗”)。明皇時當(dāng)炎暑,遂排大駕,出百里之間迎接。法師七人,相見謝恩。明皇共車與法師回朝。是時六月末旬也。日日朝中設(shè)齋,敕下諸州造寺,奉迎佛法?;释跏盏谩栋闳粜慕?jīng)》,如獲眼精。內(nèi)外道場,香花迎請。

    又值七月七日,法師奏言:“臣咨(德富氏本作“啟”)陛下:臣在香林受《心經(jīng)》時,空中有言,臣僧此月十五日午時為時,至必當(dāng)歸?!贝螅ǖ赂皇媳咀鳌疤臁保┨频勐勛?,淚滴龍衣。天符有限,不可遲留。法師曰:“取經(jīng)歷盡魔難,只為東土眾生。所有深沙神,蒙佗恩力,且為還恩寺中追拔。”皇王白:“法師委付,可塑于七身佛前護殿?!?br>
    至七月十四日午時五刻,法師受職?;实坌x:“三年往西天,取經(jīng)一藏回歸,法師三度受經(jīng),封為“三藏法師”。十五日午時五刻,天宮降下采蓮舡,定光佛在云中正果。法師宣公,不得遲遲,匆卒辭于皇帝。七人上舡,望正西乘空上仙去也。九龍興霧,十鳳來迎,千鶴萬祥,光明閃爍?;实蹌e而(德富氏本作“無”)報答,再欲(德富氏本作“設(shè)”)大齋一筵,滿座散香,咸億三藏。皇帝與太子諸官,游四門哭泣,代代留名。乃成詩曰:

    法師今日上天宮,足襯蓮花步步通。
    滿國福田大利益,免教東土墮塵籠。

    太宗后(德富氏本此處有一“封”字)猴行者為鋼筋鐵骨大圣。

    附錄

    羅振玉跋一

    宋人平活,傳世最少,舊但有《宣和遺事》而已。近年若《五代平話》、《京本小說》,漸有重刊本,此外仍不多見。

    此三浦將軍所藏,予借付景印。宋人平活之傳人間者,遂得四種?!端膸烊珪偰俊冯s史類存目“平播始末”條,言《永樂大典》有平話一門,所收至伙;皆優(yōu)人以前代軼事敷衍成文,而口說之。今《大典》已散佚;庚子拳匪之亂,翰林院火,《大典》燼余,有以糊油簍及包裹食物者;其幸完者,多流入海外。辛亥國變,官寺所儲,亦為人盜竊分散,分一冊不存。平話一門,不知人間尚存殘帙否?念之慨嘆!

    丙辰九月,上虞羅振玉記。

    羅振玉跋二

    日本三浦將軍所藏《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巾箱本,予既命工寫影,頗惜其有佚葉。聞德富氏成簣?zhí)梦膸熘猩杏袆e本,乃移書求觀。書往不逾旬,蘇峰翁果奇所藏本至。亟取以校巾箱本,稱名雖異,而實是一書。惟巾箱本分卷為上中下。此則署一二三為不同耳。且皆為高山寺舊藏,而此刊刻為精。書中“快”字作“佚”,“敬”字缺末筆,則此亦宋槧也。

    巾箱本佚三葉,此則卷一佚少半,卷二全佚,不能取以補巾箱本。而巾箱本之譌脫可取此本補正之。因與巾箱本同付印,以廣兩君之嘉惠于藝林。丙辰十月,永豐鄉(xiāng)人羅振玉書于海東寓會。


    王國維跋宋槧《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三卷,日本高山寺舊藏,今在三浦將軍許。闕卷上第一葉,卷中第二三葉。卷末有“中瓦子張家印”款一行。中瓦子為宋臨安府街名,倡優(yōu)劇場之所在也。吳自牧《夢梁錄》卷十九云:“杭之瓦舍,內(nèi)外合計有十七處:如清冷橋、熙春橋下,謂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樓前,謂之中瓦子?!庇志硎澹弧颁佅T、保佑坊前,張官人經(jīng)史子集文籍鋪,其次即為中瓦子前諸鋪?!贝嗽啤爸型咦訌埣矣 ?,蓋即《夢梁錄》之張官人經(jīng)史子集文籍鋪。南宋臨安書肆,若太廟前尹家、太學(xué)前陸家、鞔鼓橋陳家,所刊書籍,世多知之;中瓦子張家,惟此一見而已。

    此書與《五代平活》、《京本小說》及《宣和遺事》,體例略同。三卷之書,共分十七節(jié),亦后世小說分章回之祖。其稱詩話,非唐、宋士夫所謂詩話,以其中有詩有話,故得此名;其有詞有話者,則謂之詞話?!兑彩菆@書目》有宋人詞話十六種,《宣和遺事》其一也。詞話之名,非遵王所能杜撰,必此十六種中,有有題詞話者。此有詩無詞,故名詩話。皆《夢粱錄》、《都城紀(jì)勝》所謂說話之一種也。書中載元奘取經(jīng),皆出猴行者之力,即《西游演義》所本。又考陶南村《輟耕錄》所載院本名目,實金人之作,中有《唐三藏》一本?!朵浌聿尽份d元吳昌齡雜劇有《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其書至國初尚存?!兑彩菆@書目》有吳昌齡《西游記》四卷;《曹楝亭書目》有《西游記》六卷;《無名氏傳奇匯考》亦有《西游記》云。今用北曲,元人作,蓋即昌齡所撰雜劇也。今金人院本、元人雜劇皆佚;而南宋人所撰話本尚存,豈非人間希有之秘笈乎!聞日本德富蘇峰尚藏一大字本,題“大唐三藏取經(jīng)記”,不知與小字本異同何如也。

    乙卯春,海寧王國維。(中國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大唐三截取經(jīng)詩話》1954年10月版)


    魯迅的一封信①

    關(guān)于《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的版本

    ——寄開明書店中學(xué)生雜志社

    編輯先生:

    這一封信,不知道能否給附載在《中學(xué)生》②上?事情是這樣的——

    《中學(xué)生》新年號內(nèi),鄭振鐸③先生的大作《宋人話本》中關(guān)于《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④,有如下的一段話:“此話本的時代不可知,但王國維氏據(jù)書末:‘中瓦子張家印’數(shù)字,而斷定其為宋槧,⑤語頗可信。故此話本,當(dāng)然亦必為宋代的產(chǎn)物。但也有人加以懷疑的。不過我們?nèi)绻蛔x元代吳昌齡的《西游記》雜?、蓿阒@部原始的取經(jīng)故事其產(chǎn)生必定是遠(yuǎn)在于吳氏《西游記》雜劇之前的。換一句話說,必定是在元代之前的宋代的。而‘中瓦子’的數(shù)字恰好證實其為南宋臨安城中所出產(chǎn)的東西,而沒有什么疑義。”我先前作《中國小說史略》時,曾疑此書為元槧,甚招收藏者德富蘇峰先生的不滿,著論辟謬,我也略加答辨,后來收在雜感集中。⑦所以鄭振鐸先生大作中之所謂“人”,其實就是“魯迅”,于唾棄之中,仍寓代為遮羞的美意,這是我萬分慚而且感的。但我以為考證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間許多事,只消常識,便得了然。藏書家欲其所藏版本之古,史家則不然。故于舊書,不以缺筆⑧定時代,如遺老現(xiàn)在還有將亻羲字缺末筆者,但現(xiàn)在確是中華民國;也不專以地名定時代,如我生于紹興,然而并非南宋人,⑨因為許多地名,是不隨朝代而改的;也不僅據(jù)文意的華樸巧拙定時代,因為作者是文人還是市人,于作品是大有分別的。

    所以倘無積極的確證,《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似乎還可懷疑為元槧。即如鄭振鐸先生所引據(jù)的同一位“王國維氏”,他別有《兩浙古刊本考》⑩兩卷,民國十一年序,收在遺書第二集中。其卷上“杭州府刊版”的“辛,元雜本”項下,有這樣的兩種在內(nèi)——

    《京本通俗小說》⑾《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三卷是不但定《取經(jīng)詩話》為元槧,且并以《通俗小說》為元本了?!秲烧愎疟究肌冯m然并非僻書,但中學(xué)生諸君也并非專治文學(xué)史者,恐怕未必有暇涉獵。所以錄寄貴刊,希為刊載,一以略助多聞,二以見單文孤證,是難以“必定”一種史實而常有“什么疑義”的。

    專此布達(dá),并請撰安。


    魯迅啟上。一月十九日夜。註:①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上?!吨袑W(xué)生》雜志第十二號。原題為《關(guān)于〈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

    ②《中學(xué)生》以中學(xué)生為對象的綜合性刊物。夏丐尊、葉圣陶等編輯,一九三○年在上海創(chuàng)刊,開明書店出版。
    ③鄭振鐸(1898—1958)筆名西諦,福建長樂人,作家、文學(xué)史家,文學(xué)研究會主要成員。曾主編《小說月報》,著有短篇小說集《桂公塘》、《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等。

    ④《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即《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jīng)記》,全書分三卷,共十七節(jié)。是關(guān)于唐僧取經(jīng)的神魔故事的最早雛形。作者不詳。

    ⑤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近代學(xué)者。從事歷史、考古和戲曲史等研究,著有《宋元戲曲史》、《人間詞話》和《觀堂集林》等。他在一九一五年為影印出版《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所寫的序言中曾說:“宋槧《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三卷,……卷末有‘中瓦子張家印’款一行,中瓦子為宋臨安府街名,倡優(yōu)劇場之所在也?!?br>
    ⑥吳昌齡大同(今屬山西)人,元代戲曲家。著有雜劇《東坡夢》、《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現(xiàn)僅存曲詞二折)等。按《西游記》雜劇的作者是元末楊訥,過去多誤作吳昌齡。

    ⑦德富蘇峰(1863—1957)日本著作家。他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東京《國民新聞》上發(fā)表《魯迅氏之〈中國小說史略〉》一文,反對魯迅關(guān)于《大唐三藏法師取經(jīng)記》刊行年代的意見。魯迅曾寫《關(guān)于三藏取經(jīng)記等》(收入《華蓋集續(xù)編》)進行答辯。

    ⑧缺筆從唐代開始的一種避諱方式,在書寫和鐫刻本朝皇帝或尊長的名字時省略最末一筆。

    ⑨紹興這里指舊時紹興府。南宋紹興元年(1131),升越州置府,以年號為名。

    ⑩《兩浙古刊本考》王國維輯錄考訂的宋、元兩代浙江杭州府、嘉興府刊刻的各種版本書目。

    ⑾《京本通俗小說》宋人話本集。原書卷數(shù)不詳,今殘存第十至十六卷,共七篇。
    作者:
  • 余真元中,舉進士落第,歸宛葉間。至伊闕南道鳴皋山下,將宿大安民舍。會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聞有異氣如貴香,因趨進行,不知厭遠(yuǎn)。見火明,意莊家,更前驅(qū),至一宅,門庭若富家。有黃衣閽人曰:“郎君何至?”余答曰:“僧孺姓牛,應(yīng)進士落弟,本往大安民舍,誤道來此,直乞宿,無他?!敝杏行△偾嘁鲁?,責(zé)黃衣曰:“門外謂誰?”黃衣曰:“有客有客?!秉S衣入告,少時出曰:“請郎君入?!庇鄦栒l大宅,黃衣曰:“但進,無須問?!比胧嚅T,至大殿,蔽以珠簾,有朱衣黃衣閽人數(shù)百。立階,左右曰:“拜?!焙熤姓Z曰:“妾漢文帝母薄太后,此是廟,郎君不當(dāng)來,何辱至此?”余曰:“臣家宛葉,將歸失道,恐死豺虎,敢托命?!闭Z訖,太后命使軸簾避席曰:“妾故漢室小母,君唐朝名士,不相君臣,幸希簡敬,便上殿來見?!碧笾氁?,狀貌瑰瑋,不甚年高。勞余曰:“行役無苦乎?”召坐。食頃,聞殿內(nèi)有笑聲。太后曰:“今夜風(fēng)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尋,況又遇嘉賓,不可不成一會。”呼左右屈二娘子出見秀才。良久,有女子二人従中至,従者數(shù)百。前立者一人,狹腰長面,多發(fā)不妝,衣青衣,僅可二十余。太后曰:“高祖戚夫人?!庇嘞掳?,夫人亦拜。更一人,柔肌穩(wěn)身,貌舒態(tài)逸,光彩射遠(yuǎn)近,多服花繡,年低太后。后曰:“此元帝王嬙?!庇喟萑缙莘蛉?,王嬙復(fù)拜。各就坐,坐定,太后使紫衣中貴人曰:“迎楊家潘家來?!本弥?,空中見五色云下,聞笑語聲寢近。太后曰:“楊家至矣?!焙鲕囈赳R跡相雜,羅綺煥耀,旁視不給。有二女子従云中下,余起立于側(cè),見前一人,纖腰修眸,儀容甚麗,衣黃衣,冠玉冠,年三十許。太后曰:“此是唐朝太真妃子?!庇杓捶],拜如臣禮。太真曰:“妾得罪先帝(先帝謂肅宗也),皇朝不置妾在后妃數(shù)中,設(shè)此禮,豈不虛乎?不敢受?!眳s答拜。更一人,厚肌敏視,小質(zhì)潔白,齒極卑,被寬博衣。太后曰:“齊潘淑妃?!庇喟葜珏?。既而太后命進饌,少時饌至,芳潔萬端,皆不得名,余但欲充腹,不能足食。已更具酒,其器用盡如王者。太后語太真曰:“何久不來相看?”太真謹(jǐn)容對曰:“三郎(天寶中。宮人呼玄宗多曰三郎)數(shù)幸華清宮,扈従不得至?!碧笥种^潘妃曰:“子亦不來,何也?”潘妃匿笑不禁,不成對。太真乃視潘妃而對曰:“潘妃向玉奴(太真名也)說,懊惱東昏侯踈狂,終日出獵,故不得時謁耳?!碧髥栍啵骸敖裉熳訛檎l?”余對曰:“今皇帝先帝長子?!碧嫘υ唬骸吧蚱艃鹤魈熳右玻笃??!碧笤唬骸昂稳缰??”余對曰:“小臣不足以知君德?!碧笤唬骸叭粺o嫌,但言之。”余曰:“民間傳圣武?!碧笫卓先?。太后命進酒加樂,樂妓皆年少女子。酒環(huán)行數(shù)周,樂亦隨輟。太后請戚夫人鼓琴,夫人約指玉環(huán),光照于座(《西京雜記》云:“高祖與夫人環(huán),照見指骨也”),引琴而鼓,其聲甚怨。太后曰:“牛秀才邂逅到此,諸娘子又偶相訪,今無以盡平生歡。牛秀才固才士,盍各賦詩言志,不亦善乎?”遂各授與箋筆,逡巡詩成。太后詩曰:“月寢花宮得奉君,至今猶愧管夫人。漢家舊是笙歌處,煙草幾經(jīng)秋復(fù)春?!蓖鯆栽娫唬骸把├锺窂]不見春,漢衣雖舊淚痕新。如今最恨毛延壽,愛把丹青錯畫人?!逼莘蛉嗽娫唬骸白詣e漢宮休楚舞,不能妝粉恨君王。無金豈得迎商叟,呂氏何曾畏木強?!碧嬖娫唬骸敖疴O墮地別君王,紅淚流珠滿御床。云雨馬嵬分散后,驪宮不復(fù)舞《霓裳》。”潘妃詩曰:“秋月春風(fēng)幾度歸,江山猶是業(yè)宮非。東昏舊作蓮花地,空想曾披金縷衣?!痹偃嘧髟?,余不得辭,遂應(yīng)命作詩曰:“香風(fēng)引到大羅天,月地云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眲e有善笛女子,短發(fā)麗服,貌甚美,而且多媚。潘妃偕來,太后以接座居之,時令吹笛,往往亦及酒。太后顧而問曰:“識此否?石家綠珠也。潘妃養(yǎng)作妹,故潘妃與俱來?!碧笠蛟唬骸熬G珠豈能無詩乎?”綠珠乃謝而作詩曰:“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紅殘翠碎花樓下,金谷千年更不春。”詩畢,酒既至,太后曰:“牛秀才遠(yuǎn)來,今夕誰人為伴?”戚夫人先起辭曰:“如意成長,固不可,且不可如此?!迸隋o曰:“東昏以玉兒身死國除,玉兒不宜負(fù)也(明抄本“也”作“他”)。”綠珠辭曰:“石衛(wèi)尉性嚴(yán)急,今有死,不可及亂?!碧笤唬骸疤娼癯鹊圪F妃,不可言其他?!蹦祟欀^王嬙曰:“昭君始嫁呼韓單于,復(fù)為株累弟單于婦,固自用,且苦寒地胡鬼何能為?昭君幸無辭?!闭丫粚Γ兔夹吆?。俄各歸休,余為左右送入昭君院。會將旦,侍人告起,昭君垂泣持別。忽聞外有太后命,余遂出見太后。太后曰:“此非郎君久留地,宜亟還,便別矣,幸無忘向來歡?!备骶?,酒再行已,戚夫人、潘妃、綠珠皆泣下,竟辭去。太后使朱衣送往大安,抵西道,旋失使人所在。時始明矣,余就大安里,問其里人,里人云:“此十余里,有薄后廟?!庇鄥s回,望廟宇,荒毀不可入,非向者所見矣。余衣上香經(jīng)十余日不歇,竟不知其何如。
    作者:
    牛僧孺
  • 《玄怪錄》是中國中唐(763~859年),時期承上啟下、極為重要的一部傳奇小說集。作者年僧孺做過宰相。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造傳奇之文,薈萃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錄》?!笨梢姶藭诋?dāng)時名氣之響,影響之大。牛僧孺以傳奇創(chuàng)作的新路,在全面肯定《玄怪錄》價值的基礎(chǔ)上,本書進一步指出:“《玄怪錄》通過虛構(gòu)的想象力在唐代小說史上確立衛(wèi)重要的地位”,“通過幻想故事開拓了新天地”這無疑是真知灼見,富有啟示性。韓國宋倫美博士此書對唐人小說《玄怪錄》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有關(guān)《玄怪錄》的研究論文和論著,中外多有,然多偏重于版本和作者的考證,此書側(cè)重于從文學(xué)角度對《玄怪錄》進行系統(tǒng)研究,書中對《玄怪錄》所因有的情節(jié)、主題、人物和敘事結(jié)構(gòu)進行了多樣化的分析和評價,頗有新的創(chuàng)見。此書分析論證與作品緊密結(jié)合,邏輯嚴(yán)密,推論合理。作為外國人用漢語所寫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研究專著,此書在許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鑒之處?!缎咒洝凡粌H是一部帶著濃厚道教色彩的幻想小說,而且是一部浪漫的唐代神怪類小說.雖然歷代王朝都以儒教作為政治理念,但唐代初期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崇尚道教,開始樹立、推崇與皇帝有相同李氏姓氏的老子.這樣自然使道教在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得到發(fā)揚光大.所以,出現(xiàn)了反映這種社會傾向的《玄怪錄》一書.盡管牛僧孺升到了宰相的官職,但是《玄怪錄》中還是強烈宣揚陰司主宰人世間的一切事物的定數(shù)論,并且把道教作為最基本的意識形態(tài)來推崇.其理由是漢末以后道教吸收儒家、道家、陰陽家、佛家等思想并將其相融合的緣故,從而使它具有了更廣泛的思想基礎(chǔ). ==============================================================================

    牛僧孺《玄怪錄》(宋人改稱《幽怪錄》),是唐代小說的一部代表作。但長期以來見不到傳本。《玄怪錄》最早著錄于《崇文總目》小說類,十卷。

    根據(jù)初步的???,明刻本的四十四篇中,有《元無有》等二十五篇見于《太平廣記》,其中《杜子春》、《張老》、《裴諶》、《尼妙寂》、《柳歸舜》、《劉法師》、《刁俊朝》等七篇,《廣記》引作《續(xù)玄怪錄》;還有一篇《敦代公》,見于《說郛》。其于十八篇中,有七篇亦見于《類說》本《幽怪錄》,但只是節(jié)要,文字極為簡略。此外,還有許多篇用見于《異聞總錄》和《古今說活》、《艶異編》、《廣艶異編》、《逸史搜奇》等書。==============================================================================

    牛僧孺的《玄怪錄》是一部兼有志怪和傳奇兩種類型的小說作品集.其中的傳奇小說兼?zhèn)渲T多題材,并能深刻而廣泛地反映當(dāng)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作者在創(chuàng)造這些作品時,又體現(xiàn)了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審美水平,從而使這些作品不僅在唐代傳奇小說的發(fā)展進程中占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而且還對以后的戲曲、小說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作者:
    牛僧孺
  • 《今古奇觀》是明末崇禎年間編選、刊行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編選者“抱翁老人”埋名陰姓,不現(xiàn)一時,但這部小說卻在清代屢警不決,風(fēng)行于世,乃至日、德、法、英等十余種文字的譯本竟相出版,終于如日本學(xué)者鹽谷溫在本世紀(jì)二十年代所說的那樣:“《今古奇觀》今已馳名世界了!”(《中國文學(xué)概論講話》)它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選本。
    ==============================================================================
    《今古奇觀》中的四十篇作品,多角度、全方位一地反映了當(dāng)時市民階層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它既表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新思想,又留存著消極和庸俗的舊意識,其中也有一些描寫神仙道化、宣揚封建倫理綱常和描寫色情的成分。這種進步和落后交織在一起的現(xiàn)象,正是當(dāng)時新興市民文學(xué)的基本特征。 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今古奇觀》中的不少優(yōu)秀篇什既重視故事完整、情節(jié)曲折和細(xì)節(jié)豐富,又調(diào)動了多種表現(xiàn)手段,刻畫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塑造了一些形象豐滿的典型人物,有著積極的思想內(nèi)容和較高的藝術(shù)水準(zhǔn)。 《今古奇觀》所選的作品以明為限,未收宋元舊作。選錄的四十篇作品,大體上表現(xiàn)了“三言、二拍”的主要思想精神,包括其中許多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
    ==============================================================================
    《今古奇觀》是明末崇禎年間編選、刊行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編選者“抱翁老人”埋名陰姓,不現(xiàn)一時,但這部小說卻在清代屢警不決,風(fēng)行于世,乃至日、德、法、英等十余種文字的譯本竟相出版,終于如日本學(xué)者鹽谷溫在本世紀(jì)二十年代所說的那樣:“《今古奇觀》今已馳名世界了!”(《中國文學(xué)概論講話》)它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選本。

    這部選集,共選了四十篇。其中選自馮夢龍編纂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說一刻)》中的共八篇,即:《滕大尹鬼斷家私》,《裴晉公義還原配》,《吳保安棄家贖友》,《羊角哀舍命全交》,《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即:《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宋金朗團圓破氈笠》,《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作者:
    抱甕老人
  • 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fēng)容,內(nèi)秉堅孤,非禮不可入?;蚺髲挠窝?,擾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知者詰之,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兇行。余真好色者,而適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痹懻咦R之。無幾何,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于蒲,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于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是歲,渾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chǎn)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駭,不知所托。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于難。十余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cè)止?jié),令于軍,軍由是戢。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復(fù)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泵渥?,曰歡郎,可十余歲,容甚溫美。次命女:“出拜爾兄,爾兄活爾。”久之辭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擄矣,能復(fù)遠(yuǎn)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問其年紀(jì),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于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睆埳砸栽~導(dǎo)之,不對,終席而罷。張自是惑之,愿致其情,無由得也。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shù)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沮,腆然而奔,張生悔之。翼日,婢復(fù)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復(fù)云所求矣。婢因謂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張曰:“余始自孩提,性不茍合?;驎r绔綺間居,曾莫流盼。不為當(dāng)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shù)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shù)月間,索我于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睆埓笙玻⒕Y春詞二首以授之。是夕,紅娘復(fù)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鳖}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近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睆堃辔⒂髌渲?,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達(dá)于西廂,則戶半開矣。紅娘寢于床,生因驚之。紅娘駭曰:“郎何以至?”張因紿之曰:“崔氏之箋召我也,爾為我告之?!睙o幾,紅娘復(fù)來,連曰:“至矣!至矣!”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及崔至,則端服嚴(yán)容,大數(shù)張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見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試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于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與婢仆,又懼不得發(fā)其真誠。是用托短章,愿自陳啟,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其必至。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愿以禮自持,無及于亂?!毖援叄欢?。張自失者久之,復(fù)逾而出,于是絕望。數(shù)夕,張生臨軒獨寢,忽有人覺之。驚駭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并枕重衾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jǐn)以俟。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復(fù)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瑩,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矣。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zhuǎn),紅娘又捧之而去,終夕無一言。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邪?”及明,睹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復(fù)知。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畢,而紅娘適至。因授之,以貽崔氏。自是復(fù)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于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張生常詰鄭氏之情,則曰:“我(明抄本“我”作“知”)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無何,張生將之長安,先以情喻之。崔氏宛無難詞,然而愁怨之容動人矣。將行之再夕,不可復(fù)見,而張生遂西下。數(shù)月,復(fù)游于蒲,會于崔氏者又累月。崔氏甚工刀札,善屬文,求索再三,終不可見。往往張生自以文挑,亦不甚睹覽。大略崔之出人者,藝必窮極,而貌若不知;言則敏辯,而寡于酬對。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時愁艷幽邃,恒若不識;喜慍之容,亦罕形見。異時獨夜操琴,愁弄凄惻,張竊聽之,求之,則終不復(fù)鼓矣。以是愈惑之。張生俄以文調(diào)及期,又當(dāng)西去。當(dāng)去之夕,不復(fù)自言其情,愁嘆于崔氏之側(cè)。崔已陰知將訣矣,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亂之,君終之,君之惠也;則歿身之誓,其有終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懌,無以奉寧。君常謂我善鼓琴,向時羞顏,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誠?!币蛎髑伲摹赌奚延鹨滦颉?,不數(shù)聲,哀音怨亂,不復(fù)知其是曲也。左右皆噓唏,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連,趨歸鄭所,遂不復(fù)至。明旦而張行。明年,文戰(zhàn)不勝,張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以廣其意。崔氏緘報之詞,粗載于此。曰:“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飾。雖荷殊恩,誰復(fù)為容?睹物增懷,但積悲嘆耳。伏承使于京中就業(yè),進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棄,命也如此,知復(fù)何言?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嘩之下,或勉為語笑,閑宵自處,無不淚零。乃至夢寢之間,亦多感咽。離憂之思,綢繆繾綣,暫若尋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雖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遙。一昨拜辭,倏逾舊歲。長安行樂之地,觸緒牽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無斁。鄙薄之志,無以奉酬。至于終始之盟,則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仆見誘,遂致私誠,兒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及薦寢席,義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謂終托。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fù)明侍巾幘。沒身永恨,含嘆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如或達(dá)士略情,舍小從大,以先配為丑行,以要盟為可欺。則當(dāng)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fēng)委露,猶托清塵。存沒之誠,言盡于此;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玉環(huán)一枚,是兒嬰年所弄,寄充君子下體所佩。玉取其堅潤不渝,環(huán)取其終使不絕。兼亂絲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數(shù)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環(huán)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縈絲,因物達(dá)情,永以為好耳。心邇身遐,拜會無期,幽憤所鐘,千里神合。千萬珍重!春風(fēng)多厲,強飯為嘉。慎言自保,無以鄙為深念?!睆埳l(fā)其書于所知,由是時人多聞之。所善楊巨源好屬詞,因為賦《崔娘詩》一絕云:“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銷初。風(fēng)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焙幽显。嗬m(xù)生《會真詩》三十韻。詩曰。微月透簾櫳,螢光度碧空。遙天初縹緲,低樹漸蔥朧。龍吹過庭竹,鸞歌拂井桐。羅綃垂薄霧,環(huán)珮響輕風(fēng)。絳節(jié)隨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會雨濛濛。珠瑩光文履,花明隱繡龍?,庘O行彩鳳,羅帔掩丹虹。言自瑤華浦,將朝碧玉宮。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東。戲調(diào)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轉(zhuǎn)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無力傭移腕,多嬌愛斂躬。汗流珠點點,發(fā)亂綠蔥蔥。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慢臉含愁態(tài),芳詞誓素衷。贈環(huán)明運合,留結(jié)表心同。啼粉流宵鏡,殘燈遠(yuǎn)暗蟲。華光猶苒苒,旭日漸瞳瞳。乘鶩還歸洛,吹簫亦上嵩。衣香猶染麝,枕膩尚殘紅。冪冪臨塘草,飄飄思渚蓬。素琴鳴怨鶴,清漢望歸鴻。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沖。行云無處所,蕭史在樓中。張之友聞之者,莫不聳異之,然而張志亦絕矣。稹特與張厚,因征其詞。張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jù)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于時坐者皆為深嘆。后歲余,崔已委身于人,張亦有所娶。適經(jīng)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見。夫語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于顏色,崔知之,潛賦一章詞曰:“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本共恢?。后數(shù)日,張生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絕云:“棄置今何道,當(dāng)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弊允墙^不復(fù)知矣。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予常與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貞元歲九月,執(zhí)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語及于是。公垂卓然稱異,遂為《鶯鶯歌》以傳之。崔氏小名鶯鶯,公垂以命篇。


    【譯文】

    唐貞元年間,有位張生,性格溫和而富于感情,風(fēng)度瀟灑,容貌漂亮,意志堅強,脾氣孤僻。凡是不合于禮的事情,就別想讓他去做。有時跟朋友一起出去游覽飲宴,在那雜亂紛擾的地方,別人都吵鬧起哄,沒完沒了,好像都怕表現(xiàn)不出自己,因而個個爭先恐后,而張生只表面上逢場做戲般敷衍著。他從不參與始終保持穩(wěn)重。雖然已是二十三歲了,還沒有真正接近過女色。與他接近的人便去問他,他表示歉意后說:“登徒子不是好色的人,卻留下了不好的品行。我倒是喜歡美麗的女子,卻總也沒讓我碰上。為什么這樣說呢?大凡出眾的美女,我未嘗不留心,憑這可以知道我不是沒有感情的人?!眴査娜诉@才了解張生。過了不久,張生到蒲州游覽。蒲州的東面十多里處,有個廟宇名叫普救寺,張生就寄住在里面。當(dāng)時正好有個崔家寡婦,將要回長安,路過蒲州,也暫住在這個寺廟中。崔家寡婦是鄭家的女兒,張生的母親也姓鄭,論起親戚,算是另一支派的姨母。這一年,渾瑊死在蒲州,有宦官丁文雅,不會帶兵,軍人趁著辦喪事進行騷擾,大肆搶劫蒲州人。崔家財產(chǎn)很多,又有很多奴仆,旅途暫住此處,不免驚慌害怕,不知依靠誰。在此以前張生跟蒲州將領(lǐng)那些人有交情,就托他們求官吏保護崔家,因此崔家沒遭到兵災(zāi)。過了十幾天,廉使杜確奉皇帝之命來主持軍務(wù),向軍隊下了命令,軍隊從此才安定下來。鄭姨母非常感激張生的恩德,于是大擺酒席款待張生。在堂屋的正中舉行宴飲,又對張生說:“我是個寡婦,帶著孩子,不幸正趕上軍隊大亂,實在是無法保住生命,弱小的兒子年幼的女兒,都是虧你給了他們再次生命,怎么可以跟平常的恩德一樣看待呢?現(xiàn)在讓他們以對待仁兄的禮節(jié)拜見你,希望以此報答你的恩情。”便叫她的兒子拜見。兒子叫歡郎,大約十多歲,容貌漂亮。接著叫她女兒拜見:“出來拜見你仁兄,是仁兄救了你?!边^了好久未出來,推說有病。鄭姨生氣地說:“是你張兄保住了你的命,不然的話,你就被搶走,還講究什么遠(yuǎn)離避嫌呢?”過了好久她才出來。穿著平常的衣服,面貌豐潤,沒加新鮮的裝飾,環(huán)形的發(fā)髻下垂到眉旁,兩腮飛紅,面色艷麗與眾不同,光彩煥發(fā),非常動人。張生非常驚訝她的美貌急忙跟她見禮,之后她坐到了鄭姨的身旁。因為是鄭姨強迫她出見的,因而眼光斜著注視別處,顯出很不情愿的樣子,身體好像支持不住似的。張生問她年齡,鄭姨說:“現(xiàn)在的皇上甲子那年的七月生,到貞元庚辰年,今年十七歲了。”張生慢慢地用話開導(dǎo)引逗,但鄭的女兒根本不回答。宴會結(jié)束了只好作罷。張生從此念念不忘,心情再也不能平靜,想向她表白自己的感情,卻沒有機會。崔氏女的丫環(huán)叫紅娘,張生私下里多次向她叩頭作揖,趁機說出了自己的心事。丫環(huán)果然嚇壞了,很害羞地跑了,張生很后悔。第二天,丫環(huán)又來了,張生羞愧地道歉,不再說相求的事。丫環(huán)于是對張生說:“你的話,我不敢轉(zhuǎn)達(dá),也不敢泄露,然而崔家的內(nèi)外親戚你是了解的,為什么不憑著你對她家的恩情向他們求婚呢?”張生說:“我從孩童時候起,性情就不隨便附合。有時和婦女們在一起,也不曾看過誰。當(dāng)年不肯做的事,如今到底還是在習(xí)慣上做不來。昨天在宴會上,我?guī)缀醪豢刂谱约?。這幾天來,走路忘了到什么地方去,吃飯也感覺不出飽還是沒飽??峙逻^不了早晚,我就會因相思而死了。如果通過媒人去娶親,又要‘納采’,又要‘問名’,手續(xù)多得很,少說也得三四個月,那時恐我也就不會在人世了。你說我該咋辦呢?”丫環(huán)說:“崔小姐正派謹(jǐn)慎很注意保護自己,即使所尊敬的人也不能用不正經(jīng)的話去觸犯她。奴才的主意,就更難使她接受。然而她很會寫文章,常常思考推敲文章寫法,怨恨“思的情形常持續(xù)很久。您可以試探地做些情詩來打動她,否則,是沒有別的門路了?!睆埳浅8吲d,馬上做了兩首詩交給了紅娘。當(dāng)天晚上,紅娘又來了,拿著彩信紙交給張生說:“這是崔小姐讓我交給你的?!笨茨瞧姷念}目是《明月三五夜》,那詩寫道:“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睆堃参⑽⒌孛靼琢嗽姷暮x,當(dāng)天晚上,是二月十四日。崔鶯鶯住房的東面有一棵杏花樹,攀上它可以越過墻。陰歷十五的晚上,張生于是把那棵樹當(dāng)作梯子爬過墻去。到了西廂房,一看,門果然半開著,紅娘躺在床上,張生很吃驚。紅娘十分害怕,說:“你怎么來了?”張生對她說:“崔小姐的信中召我來的,你替我通報一下?!辈灰粫?,紅娘又來了,連聲說:“來了!來了!”張生又高興又害怕,以為一定會成功。等到崔小姐到了,就看她穿戴整齊,表情嚴(yán)肅,大聲數(shù)落張生說:“哥哥恩德,救了我們?nèi)?,這是夠大的恩了,因此我的母親把幼弱的子女托付給你,為什么叫不懂事的丫環(huán),送來了淫亂放蕩詞?開始是保護別人免受兵亂,這是義,最終乘危要挾來索取,這是以亂換亂,二者相差無幾。假如不說破,就是保護別人的欺騙虛偽行為,是不義;向母親說明這件事呢,就辜負(fù)了人家的恩惠,不吉祥;想讓婢女轉(zhuǎn)告又怕不能表達(dá)我的真實的心意。因此借用短小的詩章,愿意自己說明,又怕哥哥有顧慮,所以使用了旁敲側(cè)擊的語言,以便使你一定來到。如果不合乎禮的舉動,能不心里有愧嗎?只希望用禮約束自己,不要陷入淫亂的泥潭?!闭f完,馬上就走了。張生愣了老半天,不知道怎樣才好,只好又翻過墻回去了,于是徹底絕望。一連幾個晚上,張生都靠近窗戶睡覺,忽然有人叫醒了他。張生驚恐地坐了起來,原來是紅娘抱著被子帶著枕頭來了,安慰張生說:“來了!來了!還睡覺干什么?”把枕頭并排起來,把被子搭在一起,然后就走了。張生擦了擦眼睛,端正地坐著等了半天,疑心是在做夢,但是還是打扮得整整齊齊,恭恭敬敬地等待著。不長時間紅娘就扶著崔鶯鶯來了。來了后崔鶯鶯顯得妖美羞澀,和順美麗,力氣好像支持不了肢體,跟從前的端莊完全不一樣。那晚上是十八日,斜掛在天上的月亮非常皎潔,靜靜的月光照亮了半床。張生不禁飄飄然,簡直疑心是神仙下凡,不認(rèn)為是從人間來的。過了一段時間,寺里的鐘響了,天要亮了。紅娘催促快走,崔小姐嬌滴滴地哭泣,聲音委婉。紅娘又扶著走了。整個晚上鶯鶯沒說一句話。張生在天蒙蒙亮?xí)r就起床了,自己懷疑地說:“難道這是做夢嗎?”等到天亮了,看到化妝品的痕跡還留在臂上,香氣還留在衣服上,在床褥上的淚痕還微微發(fā)亮、晶瑩。這以后十幾天,關(guān)于鶯鶯的消息一點也沒有。張生就作《會真詩》三十韻,還沒作完,紅娘來了,于是交給了她,讓送給崔鶯鶯。從此鶯鶯又允許了,早上偷偷地出去,晚上偷偷地進來,一塊兒安寢在以前所說的“西廂”那地方,幾乎一個月。張生常問鄭姨的態(tài)度,鶯鶯就說:“我沒有辦法告訴她。”張生便想去跟她當(dāng)面談?wù)?,促成這件事。不久,張生將去長安,先把情況告訴崔鶯鶯。崔鶯鶯仿佛沒有為難的話,然而憂愁埋怨的表情令人動心。將要走的第二天晚上,鶯鶯沒有來。張生于是向西走了。過了幾個月,張生又來到蒲州,跟崔鶯鶯又聚會了幾個月。崔鶯鶯字寫得很好,還善于寫文章,張生再三向她索要,但始終沒見到她的字和文章。張生常常自己用文章挑逗,崔鶯鶯也不大看。大體上講崔鶯鶯超過眾人,技藝達(dá)到極高的程度,而表面上好像不懂;言談敏捷雄辯,卻很少應(yīng)酬;對張生情意深厚,然而卻未用話表達(dá)出來;經(jīng)常憂愁羨慕隱微深邃,卻常像無知無識的樣子;喜怒的表情,很少顯現(xiàn)于外表。有一天夜晚。獨自彈琴,心情憂愁,彈奏的曲子很傷感。張生偷偷地聽到了,請求她再彈奏一次,卻始終沒彈奏,因此張生更猜不透她的心事。不久張生考試的日子到了,又該到西邊去。臨走的晚上,張生不再訴說自己的心情,而在崔鶯鶯面前憂愁嘆息。崔鶯鶯已暗暗知道將要分別了,因而態(tài)度恭敬,聲音柔和,慢慢地對張生說:“你起先是玩弄,最后是丟棄,你當(dāng)然是妥當(dāng)?shù)?,我不敢怨恨。一定要你玩弄了我,又由你最終娶我,那是你的恩惠。就連山盟海誓,也有到頭的時候,你又何必對這次的離去有這么多感觸呢?然而你既然不高興,我也沒有什么安慰你的。你常說我擅長彈琴,我從前害羞,辦不到?,F(xiàn)在你將早走了,讓我彈琴,就滿足您的意愿?!庇谑撬_始彈琴,彈的是《霓裳羽衣曲》序,還沒彈幾聲,發(fā)出的悲哀的聲音又怨又亂,不再知道彈的是什么曲子,身邊的人聽了哭了起來,崔鶯鶯也突然停止了演奏,扔下了琴,淚流滿面;急步回到了母親處,再沒有來。第二天早上張生出發(fā)了。第二年,張生沒有考中,便留在長安,于是寫給崔鶯鶯一封信,要她把事情看開些。崔鶯鶯的回信,粗略地記載于此,信中說:“捧讀來信,知道你對我感情很深厚。男女之情的流露,使我悲喜交集。又送我一盒花勝,五寸口脂。你送我這些是想使頭發(fā)增彩,使嘴唇潤澤,雖然承受特殊的恩惠,但打扮了又給誰看呢?看到這些東西更增加了想念,這些東西更使悲傷嘆息越來越多罷了。你既接受了到京城參加考試的任務(wù),而進身的途徑,就應(yīng)該在長安安下心來。只遺憾怪僻淺陋的我,因為路遠(yuǎn)而被丟棄在這里。是我的命該如此,還能說什么呢?從去年秋天以來,常常精神恍惚,像失掉了什么。在喧鬧的場合,有時勉強說笑,而在清閑的夜晚自己獨處時,怎能不偷偷流淚。甚至在睡夢當(dāng)中,也常感嘆嗚咽。想到離別憂愁又纏綿,真覺得我們相處的時間太短,雖然很短可又很不平常。秘密相會沒有結(jié)束,好夢突然中斷了。雖然被子的一半還使人感到溫暖,但想念你更多更遠(yuǎn)。好象昨天才分別,可是轉(zhuǎn)眼就過去一年了。長安是個行樂的地方,不知是什么牽動了你的思緒,還想著我這個微不足道的人??墒俏覅s想念你沒有邊沒有沿,只是我低下卑微的頭,無法向你答謝什么。至于我們的山盟海誓,我從來沒有改變。我從前跟你以表親關(guān)系相接觸,有時一同宴飲相處。是婢女引誘我,于是就在私下與你誠心。青春男女的心不能自我控制,你有時借聽琴來挑逗我,我沒有象投梭那樣的拒絕。等到與你同居,情義很濃,感情很深,我愚蠢淺薄的心,認(rèn)為終身有了依靠。哪里想到見了您以后,卻不能成婚!以致給我造成了的羞恥,不再有光明正大的做妻子的機會。這是死后也會遺憾的事情,我只能心中嘆息,還能說什么呢?如果仁義的人肯盡心盡力,體貼我的苦衷,因而委屈地成全婚事,那么即使我死去了,也會像活著的時候那樣高興。或許是通達(dá)的人,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很隨便,忽略小的方面,而只看大的方面,把婚前結(jié)合看作丑行,把脅迫訂的盟約看作可要挾的條件,那么我形體雖然消失,但誠心也不會泯滅。憑著風(fēng)借著露,我的靈魂還會跟在你的身邊。我生死的誠心,全表達(dá)在這信上面了。面對信紙我泣不成聲,感情也覺得抒發(fā)不出來。只是希望你千萬愛惜自己,千萬愛惜自己。玉環(huán)一枚是我嬰兒時帶過的,寄去權(quán)充您佩帶的東西。‘玉’取它的堅固潤澤不改變?!h(huán)’取它的始終不斷;加上頭發(fā)一縷,文竹茶碾子一枚。這幾種東西并不值得被看重,我的意思不過是想讓您如玉般真誠,也表示我的志向如環(huán)那樣不能解開。淚痕落到了竹子上,愁悶的情緒像纏繞的絲。借物表達(dá)情意,永遠(yuǎn)成為相好。心近身遠(yuǎn),相會沒有機會了。內(nèi)心的憂郁也許會與你千里相會合。請你千萬愛惜保護自己。不要把我老放在心上?!睆埳阉男沤o好朋友看了,由此當(dāng)時有很多人知道了這事。張生的好友楊巨源好寫詩填詞,他就把這事作了一首《崔娘》絕句詩:“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銷初。風(fēng)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焙幽系脑∫嘟又鴱埳臅嬖娪肿鞑湃?。詩寫道:微微的月光透過窗欞與簾子照入室內(nèi),天空也被月色映得有些明亮。在月光之下遙遠(yuǎn)的天空顯得模糊,低處的樹木也略露出青翠的顏色。風(fēng)吹拂著院中的竹子,聲如龍吟,鸞鳥的歌聲穿過了井旁的桐樹。羅綃飄曳像薄霧,身上佩帶的玉飾在輕風(fēng)中發(fā)出響聲。儀仗隨著‘西王母’,云中托著‘玉童’。夜晚人靜無聲,早晨相會時卻下著僇僇細(xì)雨。繡鞋上嵌著珠玉一類的飾物,光閃閃的,并繡有不明顯的龍形花紋。行走時頭上的鳳形首飾顫動著,羅做的披肩勝過紅色的虹霓。從‘瑤華浦’去到‘碧玉宮’。因到洛城北面游覽,偶然的機會遇見了‘宋玉的東鄰女’。調(diào)戲時,開頭還微微拒絕,實際上心中已默許。低頭時像蟬翼似的發(fā)髻微微顫動,回來的時候,腳上落了一層灰塵。轉(zhuǎn)過臉來如花之美,如雪之白,上床抱著絲綢被子。像鴛鴦那樣脖子相貼舞動,又像翡翠鳥那樣聚在一起歡樂。眉上的黛色因羞澀而聚向一邊,嘴唇上的紅色因溫暖已融化。呼出的氣像蘭花的蕊那樣香,皮膚滋潤,美好的肌肉很豐滿。沒有力氣懶得移動手腕,呈現(xiàn)多種嬌態(tài),喜歡縮著身子。流出的汗聚成了一串串汗珠,頭發(fā)散亂,呈現(xiàn)閃閃綠色。正為千載難逢的相會高興,卻突然聽見已到五更。戀戀不舍時產(chǎn)生遺憾,情意纏綿難以結(jié)束。懶洋洋的臉色露出憂愁的神態(tài),用美麗的語言發(fā)誓,說出了肺腑之言。贈送玉環(huán)表明命運永遠(yuǎn)相合。留下同心結(jié)象征兩心相同。夜晚照鏡梳妝,眼淚把臉上的粉都沖掉了,昏暗的燈火下,聽得到遠(yuǎn)處蟲子鳴叫的聲音。化妝后依然光彩很鮮明,而早晨的太陽也漸漸出來了。乘著野鴨回歸洛水,吹簫的人也登上了嵩山。衣服上像沾上了麝香,枕頭上滑膩膩還留有紅色。密密的塘邊上的草,輕輕飄飛就像沙洲的蓬草。彈奏素琴像鶴,仰望天上盼鴻雁歸來。大海寬闊難以飛渡,天高,也難飛。像朝為行云的巫山神女一樣沒有固定處所。只有蕭史一個人留在樓中(弄玉已經(jīng)不知何?。睆埳呐笥崖牭竭@事的,沒有不感到驚異的,然而張生的念頭斷了。元稹與張生特別有交情,便問他關(guān)于這事的想法。張生說:“大凡上天差遣的特出的東西,不禍害他自己,一定禍害別人。假使崔鶯鶯遇到富貴的人,憑借寵愛,能不做風(fēng)流韻事,成為潛于深淵的蛟龍,,我就不能預(yù)測她會變成什么。以前殷朝的紂王,周代的周幽王,擁有百萬戶口的國家,那勢力是很強大的。然而一個女子就使它垮臺了,軍隊崩潰,自身被殺,至今被天下恥笑。我的德行難以勝過怪異不祥的東西,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斷絕關(guān)系?!碑?dāng)時在座的人都為此深深感嘆。以后一年多,崔鶯鶯嫁給了別人,張生也娶了親。一次張生恰好經(jīng)過崔鶯鶯住的地方,就通過崔的丈夫轉(zhuǎn)告崔鶯鶯,要求以表兄的身份相見。丈夫告訴了崔鶯鶯??墒谴搡L鶯始終也沒出來。張生怨恨思念的誠意,在臉色上表現(xiàn)得很明顯。崔鶯鶯知道后,暗地里寫了一首詩:“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最后也未見張生。后來又過了幾天,張生將要走了,崔鶯鶯又寫了一篇斷絕關(guān)系的詩:“棄置今何道,當(dāng)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睆拇艘院髲氐讛嘟^了音信。當(dāng)時的人大多贊許張生是善于彌補過失的人。我常在朋友聚會時,談到這個意思,是為了讓那些明智的人不作這樣的事;做這樣事的人不被迷惑。貞元年九月,朋友李公佐,留宿在我們靖安里住宅里,我談起了這件事。李公佐覺得這件事非常出奇,連連稱道。于是我便作了《鶯鶯歌》來傳播這件事。崔氏小名叫鶯鶯,公佐就以此為篇名。
    作者:
    元稹
  • 簡介暫無
    作者:
    周樹人 輯
  • 十九世紀(jì)末,隨著清政府日益腐敗,一批有愛國良知的作家,用小說這一形式對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進行揭露和譴責(zé)。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首次把這類小說歸屬為譴責(zé)小說,其中吳趼人所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成為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吳趼人,又名沃亮,子小允,號趼人,亦作繭人,別署我佛山人、野史氏、老上海、抽筋、主人等,廣東佛山人,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其曾祖父吳榮光官至湖廣總督,祖父、父親均為小官吏。吳躋人17歲喪父,家境窘困。1883年,18歲的吳趼人離家到來到上海,曾在茶館做伙計,后又至江南制造局作抄寫工作,月薪微薄。一次他從書坊上得到半部《歸有光文集》,愛不釋手,由此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小說的沖動。1897年,吳趼人開始在上海創(chuàng)辦小報,先后主持《字林滬報》、《采風(fēng)報》、《奇新報》、《寓言報》等。1906年,他擔(dān)任《月月小說》雜志總撰述,發(fā)表了大量的嬉笑怒罵之文。此外,他還創(chuàng)辦了滬粵人廣志小學(xué),主持開辦過兩廣同鄉(xiāng)會。吳趼人最初居住在上海西門外,后遷入乍浦路多壽里,最后定居海寧路鴻安里。他在所居的門上,貼上標(biāo)著繭暗二字的梅紅紙幅,他所作的詩集,封面上草書《繭暗詩草》。這幾個字的繁體字看起來好象蘭閨詩鈔,令人誤認(rèn)為出于女子手筆。但實際上他生性幽默,常常一言既出,四座傾倒,又狂放不羈,每于酒后論天下事,慷慨激昂,不可一世。因他性格耿介,不愿與權(quán)貴交往,曾拒絕清政府經(jīng)濟特科的考試,絕意仕途,只能靠賣文所得度日。

    吳躋人一生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痛史》、《九命奇冤》、《曾芳四傳奇》、《俏皮話》等數(shù)十種小說及寓言、傳記、改良戲曲等作品。因他的先世居佛山鎮(zhèn),故他所做的小說,常把“我佛山人”作為筆名。其中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為代表作,原載《新小說》,僅四十五回,廣智書局為出單行本,分八冊。宣統(tǒng)年間,始出一百O八回本。此后不斷翻印。這是一部帶自傳性的作品,通過小說主人公"九死一生"(作者本人)在20年中耳聞目見的種種怪現(xiàn)狀,描寫了官場人物、三教九流等蕓蕓眾生,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丑惡腐敗、墮落和不可救藥,小說的內(nèi)容大都是作者與朋友敘談時所述及或從筆記中抄錄下來和報紙上剪下來的,日積月累,不知不覺集成了幾大冊??梢娝綍r的用心良苦。此外,吳趼人還撰寫了《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一名《最近社會齷齪史》,由《時務(wù)報》館印行,但印數(shù)不多,僅二十回,沒有完篇,阿英把它收入《晚清文學(xué)叢鈔》中,以廣流傳。吳趼人對于近代文學(xué),最推崇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他的作品大都得到了《儒林外史》的神髓。清末民初寫社會小說的無不仿造《儒林外史》,這同吳躋人的倡導(dǎo)不無關(guān)系。吳趼人一生清貧,常常囊中羞澀,由于生活貧困,工作勞累,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年僅45葳,死時身上僅有四角小洋,由朋友為其治喪。他的遺體先停放在閘北潭子灣廣肇山莊,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焚化,骨灰埋在大場廣肇山莊內(nèi),文革時,廣肇山莊被視為四舊遭到破壞,吳墓也蕩然無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吳趼人(1866-1910)著,計108回。這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通過主人公九死一生從奔父喪開始,至其經(jīng)商失敗為止所耳聞目睹的近200個小故事,勾畫出中法戰(zhàn)爭后至20世紀(jì)初的20多年間晚清社會出現(xiàn)的種種怪現(xiàn)狀,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范圍比《官場現(xiàn)形記》更為廣闊,除官場外,還涉及商場、洋場、科場,兼及醫(yī)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fēng)尚以及世態(tài)人情都頗為深刻,具有較高的認(rèn)識價值,可以幫助讀者透視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小說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故事,結(jié)構(gòu)全篇,使讀者感到親切可信,在中國小說史上開了先河。結(jié)構(gòu)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書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全書結(jié)構(gòu)的主干線,同時又運用了倒敘、插敘等方法,將它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使全書繁簡適宜,渾然一體。
    ==============================================================================

    吳趼人其他著名的作品有《新石頭記》《恨?!贰鄂氯耸N》等,《情變》是他最後一部小說。吳趼人在《新小說》雜志上先後發(fā)表。

    吳趼人(1866年—1910年),原名沃堯,字小允,又字繭人,廣東佛山人,作家。筆名有偈、佛、繭叟、繭翁、野史氏、嶺南將叟、中國少年、我佛山人等筆名中尤以「我佛山人」最為著名。

    是他最後一部小說均連載于梁啟超主辦的《新小說》上后者以九死一生者為主角描寫此人20年間所見所聞。

    其曾祖父吳榮光,曾任湖南巡撫,代理兩廣總督;祖父莘佘官至工部員外郎;父允吉曾任浙江候補巡檢。

    吳趼人幼年喪父,18歲離家到上海謀生,曾在茶館做夥計及在江南制造局擔(dān)任抄寫工作。後來,於1897年開始在上海創(chuàng)辦小報,先後主持過《字林滬報》、《采風(fēng)報》、《奇新報》、《寓言報》等,其中尤以《寓言報》最為著名。1906年,擔(dān)任《月月小說》總編,發(fā)表大量文章,批評時政。

    光緒二十九年始,吳趼人在《新小說》雜志上先後發(fā)表《電數(shù)奇談》、《九命奇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等。其中代表作有《九命奇冤》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均連載于梁啟超主辦的《新小說》上。后者以九死一生者為主角,描寫此人20年間所見所聞,無非是人間的"蛇蟲鼠蟻、"豺狼虎豹"諸類之奇形怪事。書中對晚清間貪污腐化、荒淫無恥的官僚唯利是圖、奴顏婢膝的買辦,附庸風(fēng)雅、吟風(fēng)弄月的犬儒的描繪,入木三分。小說文筆生動,語言尖刻,流傳很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轟動一時影響深遠(yuǎn),為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

    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有30多種,人稱“小說鉅子”,是清末譴責(zé)小說的杰出代表,與李伯元、劉鶚、曾樸合稱晚清四大小說家。其他著名的作品有《新石頭記》《恨海》《趼人十三種》等《情變》是他最後一部小說。

    此外,他亦曾拒絕清政府經(jīng)濟特科的考試,絕意於仕途,故只能靠賣文為生。一生清貧工作勞累,卒於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終年45歲死時身上僅余四角小洋其喪事也是由朋友代為籌措,其遺體先停放在閘北潭子灣廣肇山莊,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火化,骨灰埋在大場廣肇山莊。
    作者:
    吳趼人
  •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因為它編成于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為《太平廣記》。全書五百卷,目錄十卷,專收野史傳記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jù)它作出精確的統(tǒng)計了。現(xiàn)在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shù)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補加的。《太平廣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xì)目,查起來比較方便。從內(nèi)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說,實際上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說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了,只能在本書里看到它的遺文。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說,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書里最值得重視的是第四八四至四九二卷,九卷雜傳記里所收的《李娃傳》、《東城老父傳》、《柳氏傳》、《長恨傳》、《無雙傳》、《霍小玉傳》、《鶯鶯傳》等,都是名篇,最早見于本書。還有收在器玩類的《古鏡記》,收在鬼類的《李章武傳》,收在龍類的《柳毅傳》,收在狐類的《任氏傳》,收在昆蟲類的《南柯太守傳》等,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但是《太平廣記》的分類標(biāo)準(zhǔn)并不統(tǒng)一,如講精怪的《東陽夜怪錄》、講龍女的《靈應(yīng)傳》,都收在雜傳記類,按類別就一時不容易找到。從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傳奇稱作“雜傳記”,還沒有用“傳奇”這一名稱。

    《太平廣記》引書很多,有些篇幅較小的書幾乎全部收入了,失傳的書還可以根據(jù)它重新輯錄復(fù)原,有傳本的書也可以用它???、輯補。例如《劇談錄》、《闕史》、《三水小牘》等書,引文和現(xiàn)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研究古代小說的人都要用《太平廣記》作為基本材料。魯迅編輯《古小說鉤沉》和《唐宋傳奇集》時就充分利用了本書。他在《破〈唐人說薈〉》一文中指出:“我以為《太平廣記》的好處有二,一是從六朝到宋初的小說幾乎全收在內(nèi),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別買許多書。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類一類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們看到厭而又厭,對于現(xiàn)在談狐鬼的《太平廣記》的子孫,再沒有拜讀的勇氣?!?br>
    《太平廣記》的分類,的確便于檢查,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書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術(shù)、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屬于志怪性質(zhì)的故事,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說的主流。直到清代《聊齋志異》系列的擬古派小說,都跳不出這個范圍。書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計七十卷,又排在全書的開頭,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說題材的重點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學(xué)術(shù)的一種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競爭很激烈,道教雖然不占上風(fēng),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編造出來的神仙故事卻影響很大,產(chǎn)生了不少優(yōu)美動人的小說。例如寫方士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長恨歌傳》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說中的名篇如《柳毅傳》、《無雙傳》、《虬髯客傳》以及《杜子春》、《張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關(guān)。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彌漫一時,杜光庭就是一個神仙傳記的大作家,《太平廣記》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說還保留著這種風(fēng)氣?!短綇V記》的編者把神仙、道術(shù)放在異僧、釋證等類的前面,顯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為小說,宣揚佛法靈驗和因果報應(yīng)的故事雖然可以誘惑一部分讀者,但藝術(shù)性實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說里往往講仙女下凡,又有靈丹度世,還有許多神奇靈異的變化,更能眩人耳目。當(dāng)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產(chǎn)物,一般帶有消極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傳,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唐代小說的代表作,還應(yīng)該數(shù)那些寫人間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寫得最好,如完全不帶有神怪成分的《柳氏傳》、《鶯鶯傳》、《李娃傳》等,寫作方法更接近于現(xiàn)實主義的道路。==============================================================================

    李昉(925-996)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宋代著名學(xué)者。后漢乾祐年間(948年)進士。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后周時任集賢殿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書侍郎。他的主要功績是主編了三部巨著:《太平御覽》始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完成于八年(983年),開始叫《太平總類》,因太宗每天閱覽,改題為《太平御覽》,全書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部,編撰時廣采各種書籍一千六百多種?!短綇V記》是一部小說總集,因成書于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故名。全書共五百卷,分九十二大類。內(nèi)容采錄自漢代至宋初的小說、筆記、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說資料。《文苑英華》是一部詩文總集。全書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兩千二百人,詩文作品約兩萬篇。全書共一千卷,分賦、詩等三十八類。三部書與《冊府元龜》合稱宋代四大書。他還曾參加編撰《舊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傳。

    ==============================================================================李昉(西元九二五~九九四年),字明遠(yuǎn),深州饒陽人。後唐莊宗同光三年生。父超,仕後晉為集賢直學(xué)士,昉以蔭補太廟齋郎。後漢乾祐間舉進士,授祕書郎,直弘文館。改右拾遺、集賢修撰。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從李穀征淮南,掌軍中章奏,世宗善其文才,師還,擢知制誥、集賢直學(xué)士,累遷翰林學(xué)士。丁憂歸。入宋,遷中書舍人,罷為給事中。宋建隆四年(九六三)出知衡州,尋代歸,陶穀誣奏昉為親屬求京畿令,太祖疑之,出昉為彰武行軍司馬。開寶二年(九六九)召還,歷官集賢學(xué)士,坐貢士所取失當(dāng),左遷太常少卿,改判國子監(jiān),明年復(fù)拜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與修太祖實錄。從征太原歸,拜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改文明殿學(xué)士,除參知政事,拜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加中書侍郎。端拱初罷為右僕射,詔問備禦契丹之策,昉引漢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為言,時論韙之。淳化二年(九九一)復(fù)相,四年罷,明年致仕。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諡文正。昉溫和無城府,寬厚多恕,不念舊惡,在位循謹(jǐn)自守,無赫赫稱。太平興國二年(九九七),奉敕監(jiān)修太平御覽一千卷,又輯古來軼聞瑣事為太平廣記五百卷,七年復(fù)監(jiān)修文苑英華一千卷,以續(xù)昭明文選,皆盛行於世。(潘柏澄)
    作者:
    李昉
  • 老父姓賈名昌,長安宣陽里人,開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歲,九十八年矣,視聽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語太平事,歷歷可聽。父忠,長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為中宮幕士。景龍四年,持幕竿,隨玄宗入大明宮誅韋氏,奉睿宗朝群后,遂為景云功臣,以長刀備親衛(wèi),詔徙家東云龍門。昌生七歲,趫捷過人,能摶柱乘梁。善應(yīng)對,解鳥語音。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jié)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于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shù),養(yǎng)于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上之好之,民風(fēng)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chǎn)市雞,以償雞直。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帝出游,見昌弄木雞于云龍門道旁,召入為雞坊小兒,衣食右龍武軍。三尺童子入雞群,如狎群小,壯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時,疾病之候,悉能知之。舉二雞,雞畏而馴,使令如人。護雞坊中謁者王承恩言于玄宗,召試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為五百小兒長,加之以忠厚謹(jǐn)密,天子甚愛幸之,金帛之賜,日至其家。開元十三年,籠雞三百従封東岳。父忠死太山下,得子禮奉尸歸葬雍州??h官為葬器。喪車乘傳洛陽道。十四年三月,衣斗雞服,會玄宗于溫泉。當(dāng)時天下號為神雞童。時人為之語曰:“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距期勝負(fù),白羅繡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闭殉苫屎笾谙嗤醺?,誕圣于八月五日,中興之后,制為千秋節(jié)。賜天下民牛酒樂三日,命之曰酺,以為常也,大合樂于宮中。歲或酺于洛,元會與清明節(jié),率皆在驪山。每至是日,萬樂具舉,六宮畢従。昌冠周翠金華冠,錦袖繡襦褲,執(zhí)鐸拂,導(dǎo)群雞,敘立于廣場,顧眄如神,指揮風(fēng)生。樹毛振翼,礪吻磨距,抑怒待勝,進退有期,隨鞭指低昂,不失昌度。勝負(fù)既決,強者前,弱者后,隨昌雁行,歸于雞坊。角牴萬夫,跳劍尋撞,蹴球踏繩,舞于竿顛者,索氣沮色,逡巡不敢入,豈教猱?dāng)_龍之徒歟?二十三年,玄宗為娶梨園弟子潘大同女,男服珮玉,女服繡襦,皆出御府。昌男至信、至德。天寶中,妻潘氏以歌舞重幸于楊貴妃,夫婦席寵四十年,恩澤不渝,豈不敏于伎,謹(jǐn)于心乎?上生于乙酉雞辰,使人朝服斗雞,兆亂于太平矣,上心不悟。十四載,胡羯陷洛,潼關(guān)不守,大駕幸成都。奔衛(wèi)乘輿,夜出便門,馬踣道穽,傷足不能進,杖入南山。每進雞之日,則向西南大哭。祿山往年朝于京師,識昌于橫門外,及亂二京,以千金購昌長安洛陽市。昌變姓名,依于佛舍,除地?fù)翮?,施力于佛。洎太上皇歸興慶宮,肅宗受命于別殿,昌還舊里。居室為兵掠,家無遺物,布衣憔悴,不復(fù)得入禁門矣。明日,復(fù)出長安南門道,見妻兒于招國里,菜色黯焉。兒荷薪,妻負(fù)故絮。昌聚哭,訣于道,遂長逝。息長安佛寺,學(xué)大師佛旨。大歷元年,依資圣寺大德僧運平住東市海池,立陀羅尼石幢。書能紀(jì)姓名,讀釋氏經(jīng),亦能了其深義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建僧房佛舍,植美草甘木。晝把土擁根,汲水灌竹,夜正觀于禪室。建中三年,僧運平人壽盡。服禮畢,奉舍利塔于長安東門外鎮(zhèn)國寺東偏,手植松柏百株,構(gòu)小舍,居于塔下。朝夕焚香灑掃,事師如生。順宗在東宮,舍錢三十萬,為昌立大師影堂及齋舍。又立外屋,居游民,取傭給。昌因日食粥一杯,漿水一升,臥草席,絮衣,過是悉歸于佛。妻潘氏后亦不知所往。貞元中,長子至信,依并州甲,隨大司徒燧入覲,省昌于長壽里。昌如己不生,絕之使去。次子至德歸,販繒洛陽市,來往長安間,歲以金帛奉昌,皆絕之。遂俱去,不復(fù)來。元和中,潁川陳洪祖攜友人出春明門,見竹柏森然,香煙聞于道。下馬覲昌于塔下,聽其言,忘日之暮。宿鴻祖于齋舍,話身之出處,皆有條貫,遂及王制。鴻祖問開元之理亂,昌曰:“小人少時,以斗雞求媚于上,上倡優(yōu)畜之,家于外宮,安足以知朝廷之事?然有以為吾子言者。小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jié)度,攝御史大夫,始假風(fēng)憲以威遠(yuǎn)。見哥舒翰之鎮(zhèn)涼州也,下石堡,戍青海城,出白龍,逾蔥嶺,界鐵關(guān),總管河左道,七命始攝御史大夫。見張說之領(lǐng)幽州也,每歲入關(guān),輒長轅挽輻車,輦河間薊州傭調(diào)繒布,駕轊連軏,坌入關(guān)門。輸于王府,江淮綺縠,巴蜀錦繡,后宮玩好而已。河州敦煌道,歲屯田,實邊食,余粟轉(zhuǎn)輸靈州,漕下黃河,入太原倉,備關(guān)中兇年。關(guān)中粟麥藏于百姓。天子幸五岳,従官千乘萬騎,不食于民。小人歲時伏臘得歸休,行都市間,見有賣白衫白疊布。行鄰比鄽間,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價不克致,竟以幞頭羅代之。近者小人扶杖出門,閱街衢中,東西南北視之,見白衫者不滿百,豈天下之人,皆執(zhí)兵乎?開元十二年,詔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縣令者。及小人見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小者鎮(zhèn)縣。自小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馬于此,皆慘然,不樂朝廷沙汰使治郡。開元取士,孝弟理人而已,不聞進士宏詞拔萃之為其得人也。大略如此?!币蚱隆?fù)言曰:“上皇北臣穹廬,東臣雞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歲一來會。朝覲之禮容,臨照之恩澤,衣之錦絮,飼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無留外國賓。今北胡與京師雜處,娶妻生子,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視首飾靴服之制,不與向同,得非物妖乎?”鴻祖默不敢應(yīng)而去。
    作者:
    陳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