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小兒語
朱子語類
鹽鐵論
鑒略妥注
南詢錄
傳習(xí)錄
二十四孝
幼學(xué)瓊林
潛夫論箋校正
家范 (全譯評點(diǎn)本)
類證治裁 卷之六 喉癥
作者:
《類證治裁》林佩琴(清)
編號 103〔喉痹〕 ----256頁20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腫痛閉塞. 為風(fēng)痰郁火熱毒上攻之癥. 去風(fēng)痰. 解熱毒.自愈. 咽喉總絡(luò). 系肺胃. 急清此二經(jīng)之熱. (牛蒡湯.外用通隘散)如惡寒、寸脈小. 一時患者皆同. 為天行邪氣. 宜先表散. 其病之由來有二. 一者少陽司天. 三陽之氣. 民病喉痹.(仲景用桔梗湯. 依陽毒施治)一者太陰濕勝. 火氣內(nèi)郁. 民病喉痹.又太陰在泉. 濕淫所勝. 病喉腫喉痹. (仲景用半夏甘桔湯. 依陰毒施治)若不惡寒. 寸脈大滑實(shí). 為陽盛陰虛. 下之愈.(酌用大小承氣湯)其輕者可緩治. (喉痹散)不可驟用寒涼.以痰實(shí)結(jié)胸. 遇寒不運(yùn). 漸至喘塞不治也. 其氣急閉塞欲死者. 緩則(殭蠶炒末. 姜湯下. 立愈. 或馬藺根苗搗汁. 和醋含漱)急則用吹法. (硼砂膽礬末吹患處. 或皂角末吹鼻噴嚏. 亦開)吐法.(搗皂角水灌入. 或新汲水磨雄黃. 灌入即吐. 或雞鵝翎蘸桐油探吐)針法. (用砭針于腫處刺血出.若口噤針不能入. 刺少商穴. 左右皆刺二分出血. 立愈)或捽頂心頭發(fā)一把. 力拔之. 其喉自寬. 又有陰虛陽浮痰結(jié)于上. 脈浮大. 重取或濇者. 作實(shí)癥治. 必死. (加減八味丸)喉痹連項(xiàng)腫.(芩連消毒飲)
編號 104〔纏喉風(fēng)〕 ----257頁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喉腫大. 連項(xiàng)痛. 喉有紅絲纏緊. 且麻且癢. 指甲青.痰壅肢厥. 由平時多怒. 兩日前胸不利. 痰塞氣促. 癥最急.過一日夜. 目直視. 齒噤喉響. 燈火近口即滅. 此氣已離根. 不治. 治法如喉痹. (用金碧二丹頻吹. 內(nèi)加牛黃. 效更速)針法.(手足冷. 以水溫之. 針照海然谷四穴. 使血出如珠. 若刺少商穴.血出散而不收者. 不治. 照海穴. 在內(nèi)踝下四分. 軟骨陷中. 然谷穴. 在內(nèi)踝前大骨下陷中. 皆腎經(jīng)穴也)
編號 105〔乳蛾〕 ----257頁14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有單雙. 有連珠. (單輕雙重. 連珠尤重)多因酒色郁熱而生. 單蛾生會厭一邊. 一日痛. 二日紅腫. 三日有形.如細(xì)白星. 發(fā)寒熱者兇. (吹藥先用碧丹五金丹一. 后用金丹二碧丹三. 內(nèi)服喉癥主方)俟大便行. 自痊. 如至三日.喉中但紅腫無細(xì)白星. 即是喉癰宜辨. 雙乳蛾生會厭.左右兩邊俱有細(xì)白星. 藥照前用. 左屬心. 右屬肝. 煎藥于主方內(nèi). 左加(黃連、犀角)右加(赤芍、柴胡)雙蛾則兼用之. 大便秘.加(枳殼、元明粉)連珠蛾. 二白星上下相連. 用藥照前.(或外用成吹藥加冰片吹之. 內(nèi)服三黃桔梗湯) 編號 106〔喉癬〕 ----257頁23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為虛火上炎. 肺受燥熱. 致咽喉生紅絲如哥窯紋.如秋海棠葉背紋. 干燥而癢. 阻礙飲食. 雖不喪命. 不能速愈.(吹用碧丹. 噙化青靈膏. 內(nèi)服喉癥主方加土貝母)須戒憂怒酒色. 忌鹽醬. 及一切動風(fēng)助火之物. 一月可愈.
編號 107〔喉癰〕 ----257頁2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紅腫而痛. 別無形狀. 因過食辛辣炙HH厚味而發(fā).癥屬胃大腸二經(jīng). 重則寒熱頭痛. (犀角地黃湯.吹用金丹一碧丹十)四五日可愈. (若鼻中出紅涕. 為毒攻腦. 不治)
編號 108〔喉菌〕 ----258頁1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因憂郁氣滯血熱. 婦人多患之. 狀如浮萍略高.面厚色紫. 生喉旁. (初起吹碧丹九金丹一. 后用金丹二碧丹三.內(nèi)服喉癥主方. 勿間斷)輕則半月. 重或經(jīng)月. 亦須守戒忌口. 編號 109〔H3舌喉癰〕 ----258頁4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肥人感熱性躁者. 多患此. (犀角地黃湯加減.吹用金丹)但須吹至舌根下兩旁. (時刻勿間. 方能速愈)喉內(nèi)(吹用碧丹十金丹一)亦須勤吹. 凡舌下小舌. 為H3舌. 連喉腫痛. 即為喉癰. 不痛者非癰. 大約H3舌兼喉癰而發(fā).十有六七其勢兇. (煎藥多加黃連、山梔、犀角)
編號 110〔喉閉〕 ----258頁9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傷寒后. 發(fā)為氣閉不通. 無形無聲. 難治. (喉項(xiàng)強(qiáng)硬.目睛上視. 故多不治)
編號 111〔喉杵〕 ----258頁11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喉極痛腫. (甘桔射干湯. 外點(diǎn)燒鹽散)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腫痛閉塞. 為風(fēng)痰郁火熱毒上攻之癥. 去風(fēng)痰. 解熱毒.自愈. 咽喉總絡(luò). 系肺胃. 急清此二經(jīng)之熱. (牛蒡湯.外用通隘散)如惡寒、寸脈小. 一時患者皆同. 為天行邪氣. 宜先表散. 其病之由來有二. 一者少陽司天. 三陽之氣. 民病喉痹.(仲景用桔梗湯. 依陽毒施治)一者太陰濕勝. 火氣內(nèi)郁. 民病喉痹.又太陰在泉. 濕淫所勝. 病喉腫喉痹. (仲景用半夏甘桔湯. 依陰毒施治)若不惡寒. 寸脈大滑實(shí). 為陽盛陰虛. 下之愈.(酌用大小承氣湯)其輕者可緩治. (喉痹散)不可驟用寒涼.以痰實(shí)結(jié)胸. 遇寒不運(yùn). 漸至喘塞不治也. 其氣急閉塞欲死者. 緩則(殭蠶炒末. 姜湯下. 立愈. 或馬藺根苗搗汁. 和醋含漱)急則用吹法. (硼砂膽礬末吹患處. 或皂角末吹鼻噴嚏. 亦開)吐法.(搗皂角水灌入. 或新汲水磨雄黃. 灌入即吐. 或雞鵝翎蘸桐油探吐)針法. (用砭針于腫處刺血出.若口噤針不能入. 刺少商穴. 左右皆刺二分出血. 立愈)或捽頂心頭發(fā)一把. 力拔之. 其喉自寬. 又有陰虛陽浮痰結(jié)于上. 脈浮大. 重取或濇者. 作實(shí)癥治. 必死. (加減八味丸)喉痹連項(xiàng)腫.(芩連消毒飲)
編號 104〔纏喉風(fēng)〕 ----257頁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喉腫大. 連項(xiàng)痛. 喉有紅絲纏緊. 且麻且癢. 指甲青.痰壅肢厥. 由平時多怒. 兩日前胸不利. 痰塞氣促. 癥最急.過一日夜. 目直視. 齒噤喉響. 燈火近口即滅. 此氣已離根. 不治. 治法如喉痹. (用金碧二丹頻吹. 內(nèi)加牛黃. 效更速)針法.(手足冷. 以水溫之. 針照海然谷四穴. 使血出如珠. 若刺少商穴.血出散而不收者. 不治. 照海穴. 在內(nèi)踝下四分. 軟骨陷中. 然谷穴. 在內(nèi)踝前大骨下陷中. 皆腎經(jīng)穴也)
編號 105〔乳蛾〕 ----257頁14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有單雙. 有連珠. (單輕雙重. 連珠尤重)多因酒色郁熱而生. 單蛾生會厭一邊. 一日痛. 二日紅腫. 三日有形.如細(xì)白星. 發(fā)寒熱者兇. (吹藥先用碧丹五金丹一. 后用金丹二碧丹三. 內(nèi)服喉癥主方)俟大便行. 自痊. 如至三日.喉中但紅腫無細(xì)白星. 即是喉癰宜辨. 雙乳蛾生會厭.左右兩邊俱有細(xì)白星. 藥照前用. 左屬心. 右屬肝. 煎藥于主方內(nèi). 左加(黃連、犀角)右加(赤芍、柴胡)雙蛾則兼用之. 大便秘.加(枳殼、元明粉)連珠蛾. 二白星上下相連. 用藥照前.(或外用成吹藥加冰片吹之. 內(nèi)服三黃桔梗湯) 編號 106〔喉癬〕 ----257頁23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為虛火上炎. 肺受燥熱. 致咽喉生紅絲如哥窯紋.如秋海棠葉背紋. 干燥而癢. 阻礙飲食. 雖不喪命. 不能速愈.(吹用碧丹. 噙化青靈膏. 內(nèi)服喉癥主方加土貝母)須戒憂怒酒色. 忌鹽醬. 及一切動風(fēng)助火之物. 一月可愈.
編號 107〔喉癰〕 ----257頁2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紅腫而痛. 別無形狀. 因過食辛辣炙HH厚味而發(fā).癥屬胃大腸二經(jīng). 重則寒熱頭痛. (犀角地黃湯.吹用金丹一碧丹十)四五日可愈. (若鼻中出紅涕. 為毒攻腦. 不治)
編號 108〔喉菌〕 ----258頁1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因憂郁氣滯血熱. 婦人多患之. 狀如浮萍略高.面厚色紫. 生喉旁. (初起吹碧丹九金丹一. 后用金丹二碧丹三.內(nèi)服喉癥主方. 勿間斷)輕則半月. 重或經(jīng)月. 亦須守戒忌口. 編號 109〔H3舌喉癰〕 ----258頁4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肥人感熱性躁者. 多患此. (犀角地黃湯加減.吹用金丹)但須吹至舌根下兩旁. (時刻勿間. 方能速愈)喉內(nèi)(吹用碧丹十金丹一)亦須勤吹. 凡舌下小舌. 為H3舌. 連喉腫痛. 即為喉癰. 不痛者非癰. 大約H3舌兼喉癰而發(fā).十有六七其勢兇. (煎藥多加黃連、山梔、犀角)
編號 110〔喉閉〕 ----258頁9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傷寒后. 發(fā)為氣閉不通. 無形無聲. 難治. (喉項(xiàng)強(qiáng)硬.目睛上視. 故多不治)
編號 111〔喉杵〕 ----258頁11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六 喉癥〕
名詞解釋 喉極痛腫. (甘桔射干湯. 外點(diǎn)燒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