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細胞和分子免疫學》 一、與T細胞識別、粘附、活化有關的CD分子

    T細胞是一類重要的免疫活性細胞,除直接介導細胞免疫功能外,對機體免疫應答的調(diào)節(jié)起關鍵作用。T淋巴細胞本身的識別活化及效應功能的發(fā)揮,不僅與外來抗原、絲裂原和多種細胞因子密切相關,而且有賴于T細胞相互之間、T細胞與抗原提呈細胞(APC)之間以及T細胞與靶細胞之間的直接接觸。T淋巴細胞識別抗原的受體是T細胞受體(t cell receptor,TCR)與CD3所組成的復合物(TCR/CD3)。在識別過程中還有賴于抗原非特異性的其它細胞表面分子的輔助,這些輔助分子(accessory molecules)主要包括CD4、CD8,MHC Ⅰ類分子、Ⅱ類分子,LFA-1(CD11a/CD18)、CD49d、e、f/CD29(VLA-4、VLA-5、VLA-6)、CD28、CD44、CD45、ICAM-1(CD54),LFA-2(CD2)和LFA-3(CD58)等。

    有關MHCⅠ類、Ⅱ類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在第六章“MHC及其臨床應用”中討論。VLA-4、VLA-5、LFA-6、LFA-1、ICAM-1、CD44見第二章“粘附分子”。有關CD45在第八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闡述。

    參與T細胞對靶細胞識別的分子(模式圖)

    圖1-1 參與T細胞對靶細胞識別的分子(模式圖)

    T細胞表面的輔助分子有以下特點:

    (1)存在于T細胞上的輔助分子可特異地與存在于APC或靶細胞上的某些分子(配體)相結合,如LFA-1和CD2可分別與ICAM-1和LFA-3結合。

    (2)輔助分子本身不具有多態(tài)性,在一個物種所有個體的所有T細胞的某一種輔助分子的結構基本上是相同的。

    (3)輔助分子可加強T細胞與APC或靶細胞結合的程度。

    (4)許多輔助分子具有轉(zhuǎn)導信號的功能,如CD2、CD4和CD8等分子。

    (5)有些輔助分子如CD2、CD4、CD8、CD28、Thy-1等其編碼的基因?qū)儆贗g基因超家族;有些輔助分子如LFA-1、VLA-4、VLA-5和VLA-6等編碼的基因?qū)儆趇ntegrin 基因超家族。

    (6)T細胞膜表面輔助分子作為膜表面重要的標記已被應用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

    (7)細胞因子可調(diào)節(jié)輔助分子的表達,從而改變細胞間粘附的能力,這是細胞因子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jīng)典著作,所以書內(nèi)所用方劑又稱為經(jīng)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jīng)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jīng)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nèi)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祿、徐師曾撰
  • 作者:
    翟良
  • 作者:
    張三錫
  • 作者:
    錢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