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飲食營(yíng)養(yǎng)學(xué)》 水芹(《千金翼方》)

    【基原】為傘形科植物水芹的莖。

    【異名】芹菜、水英。

    【性味歸經(jīng)】甘、辛,涼。入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止血止帶。

    【應(yīng)用】

    1.小便淋痛:水芹菜白根者,去葉搗汁,井水和服。(《圣惠方》)

    2.小便出血:水芹搗汁,日服六、七合。(《圣惠方》)

    3.小兒發(fā)熱:水芹菜、大麥芽、車(chē)前子,水煎服。(《滇南本草》)

    4.白帶:水芹12g,景天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大便溏薄不宜多食。

    【現(xiàn)代研究】

    芹菜含鐵量較高,每百克中含8.5mg,所以為缺鐵性貧血患者的佳品。芹菜葉所含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比莖多,可以食用。

    【按語(yǔ)】

    芹菜食嫩莖,冬春間作各種菜肴,味香美。久食能清火,陰虛火旺者適宜。芹菜有青莖旱芹(根莖青綠色,短小)和白莖水芹(根莖色白、粗而高大)兩種,藥效以青莖者為優(yōu)。

    【參考文獻(xiàn)】

    1.《千金要方·食治》:“益筋力,去伏熱,治五種黃病,生搗絞汁冷服一升,日二。”

    2.《隨息居飲食譜》:“清胃滌熱,祛風(fēng),利口齒咽喉頭目?!?/p>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