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飲食營養(yǎng)學》 胡蘿卜(《日用本草》)

    【基原】為傘形科植物胡蘿卜的根。

    【異名】紅蘿卜。

    【性味歸經(jīng)】甘,平。入肺、脾經(jīng)。

    【功效】健脾化滯,潤燥明目。

    【應用】

    1.小兒消化不良:胡蘿卜250g,加鹽3g煮爛,去渣取汁,每日3次服完,連服2天。(《家庭食療手冊))

    2.夜盲癥,角膜干燥癥:胡蘿卜六根,水煎服,或用胡蘿卜每次三根,用涼開水洗凈,生食,連續(xù)十天;或胡蘿卜與豬肝同炒食。(《家庭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過食胡蘿卜會引起黃皮病,全身皮膚黃染,與胡蘿卜素有關(guān)。停食2~3月會自行消退。病人不宜生食。

    【現(xiàn)代研究】

    本品富含胡蘿卜素,此外它還含較多的核黃素和葉酸,葉酸有抗癌作用。胡蘿卜中的木質(zhì)素,有提高機體抗癌免疫力和消滅癌細胞的作用。所含的果膠物質(zhì)可與汞結(jié)合,從而使人體內(nèi)有害的汞成分得以排除。胡蘿卜中含有九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須氨基酸占五種。臨床實踐證明,胡蘿卜有降壓,降血糖,強心的作用,因此可作為冠心病人及糖尿病人的食療。長期吸煙的人,每日飲半杯胡蘿卜汁,對肺部有保健作用。

    【按語】

    胡蘿卜是一種難得的果、蔬、藥兼用之品。所以有廉價的“小人參”之稱。胡蘿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在人體內(nèi)可迅速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能維護眼睛和皮膚的健康,防治呼吸道感染,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維生素A為脂溶性物質(zhì),因此涼拌生食不利于吸收,當以油炒或與肉同煮為宜。

    【參考文獻】

    1.《本草求真》:“胡蘿卜,因味辛則散,味甘則和,質(zhì)重則降,故能寬中下氣。而使腸胃之邪,與之俱去也。”

    2.《醫(yī)林纂要》:“胡蘿卜,甘補辛潤,故壯陽暖下,功用似蛇床子?!?/p>

    3.《飲食辨》:“熟能下氣補中,利胸膈。今惟用鹽腌,生食質(zhì)硬難化,病人不宜。”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吳坤安
  • 作者:
    嚴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作者: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劉完素
  • 作者:
    任越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