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查古籍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脈之為道,最為微渺而難知也。方書論脈愈詳,而指下愈亂,何苦張大其言,以人命為戲乎。張心在先生,余未識面,而神交久之。其著持脈大法,取八脈為綱,與舊說八脈稍異,皆其顯然可見者為據(jù)。非若李瀕湖,張石頑等,以二十八字為憑空掠影之談。一曰浮,浮者輕手著于皮膚之上而即見,為表病也。一曰沉,沉者重手按于肌肉之上而始見,為里病也。浮沉二脈,以手之輕重得之,此其顯而易見也(一呼脈來二至,一吸脈來二至,一呼一吸名為一息,一息脈來四至為平人無病之脈,否則病矣。)一曰遲,遲者一息脈來二、三至,或一息一至,為寒病也。一曰數(shù),數(shù)者一息脈來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為熱病也。遲數(shù)二脈,以息之至數(shù)辨之,又顯而易見也。一曰細,細者脈狀細小如線,主諸虛之病也。一曰大,大者脈狀粗大如指,主諸實之病也。細大二脈,以形象之闊窄分之,又為顯而易見也。一曰短,短者脈來短縮,上不及于寸,下不及于尺,為素稟之衰也。一曰長,長者脈來迢長,上至魚澤際,下至尺澤,為素稟之盛也。長短二脈,以部位之過與不及驗之,又為顯而易見也。又有互見之辨,浮而數(shù)為表熱,浮而遲為表寒,沉而數(shù)為里熱,沉而遲為里寒。又于表、里、寒、熱四者之中,審其為細,則屬于虛,審其為大,則屬于實。又須于表、里、寒、熱、虛、實六者之中,審其為短,知為素稟之衰,療病須兼培其基址,審其為長,知為素稟之盛,攻邪必務(wù)絕其根株。此憑脈治病之秘法也。
客曰∶信如前法,則古人所傳許多脈象,可以盡棄而不言歟。余曰∶以此八脈為綱,余脈即于八脈中認其兼見之象,亦易易與耳,棄之可也,不棄之亦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