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欲眠目不閉聲嗄為狐惑為

    作者: 樓英

    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或因傷寒而變成斯病。其狀默默欲眠,目牽不得閉,臥起不安。蟲蝕于喉咽為惑,蝕于陰肛為狐。不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主之。(方見痞。)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蝕于肛者,雄黃散熏之。用雄黃一味為末,取二瓦合之,燒向肛熏之。

    《脈經(jīng)》云∶病患或從呼吸上蝕其咽喉,或從下焦蝕其肛陰,蝕上為惑,蝕下為狐。狐惑病者,豬苓散主之。(方未考究。)

    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 (一本,皆有“黃”字。)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豆當(dāng)歸散主之。(方見下血。)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