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痘癢塌

    作者: 樓英

    〔丹〕癢塌者,于形色脈上分虛實,實則脈有力氣壯,虛則脈無力氣餒,實癢則勢 ,虛癢則氣怯。

    虛癢,以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癢,以大黃寒涼之藥少許與之,下其結(jié)糞。痘瘡癢塌不掩。

    白術(shù)(一錢半) 黃 (炙,半錢) 當(dāng)歸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些) 水煎溫服。

    予治一子七歲,痘將出未出之際,腹泄數(shù)行,其泄色黑,不發(fā)根窠,三日后癢塌,抓即黑色,口渴,其根窠如水疥狀,不紅澤,不起發(fā),食少,脈浮數(shù)有力,按之虛。遂用參、 、歸、術(shù)、陳皮、肉豆蔻為君,炙甘草、訶子、桂為佐使,水煎熟,好酒些少,咽下,癢立止,食立進(jìn)。根窠紅澤而起發(fā),二服全愈。

    〔丹〕輕者,用淡蜜水調(diào)滑石末,以雞羽潤瘡上。

    〔陳〕痘癢難任,搔之成瘡,或膿或血出者,敗草散治之。切不可用牛糞灰貼,則臭穢 瘢多矣。

    屋爛草(屋上爛草也,如無,墻頭上爛草亦可用。此草經(jīng)霜雪雨露而感天地之氣,善解瘡毒)

    上一味為末,每研碎篩末,若渾身瘡破爛,膿水不絕,粘貼衣裳,難以坐睡,可用二三升攤于床褥上,令兒坐臥,其效如神。

    小兒痘瘡癢難任,誤搔成瘡,及瘡痂欲落不落。用上好白蜜一味,涂于瘡上,其痂易落,可無紫黑瘢痕。(世傳痘靨落后,痘毒不盡,變成癩癬,其癢難任,用陳年臘脂油敷,神妙。)

    又方 用羊 骨髓,煉一二沸,入輕粉少許,研成白膏,瓷合盛之,涂瘡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