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旨緒余》 六十三、《難經(jīng)》七十五難金不得平木“不”字辯

    作者: 孫一奎

    生生子曰∶七十五難云∶“經(jīng)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云云,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jīng)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余,此之謂也?!被试弧谩安弧弊忠裳堋K拿麝愂显弧弥倬霸啤媚拘谐私?,曰橫。《內(nèi)經(jīng)》曰∶“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蹦緦嵔鹛?,是木橫而凌金,侮所不勝也。木實本以金平之,然以其氣正強而橫,金平之則兩不相伏而戰(zhàn),戰(zhàn)則實者亦傷,虛者亦敗。金虛本資氣于土,然其時土亦受制,未足以資之。故取水為金之子,又為木之母,于是瀉火補水,使水勝火,則火餒而取氣于木,木乃減而不復實,水為木母,此母能令子虛也。木既不實,其氣乃平,平則金免木凌,而不復虛,水為金子,此子能令母實也。所謂金不得平木,不得徑以金平其木,必瀉火補水而旁治之,使木金之氣自然而平耳。而滑伯仁又曰∶陳氏之說,亦自有理,但為“不”之一字纏擾,牽強費辭,不若直以“不”字為衍文爾。余曰∶“不”字非衍,《難經(jīng)》所謂不者,乃姑息之謂,不徑以金平木,故有瀉火補水之治,觀越人謂“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案弊峙c“不”字,乃一篇之大關鍵也。此更字與二十難更相乘,更相伏“更”字義同,謂互相平制,不直令金以平木也。觀仲景木行乘金曰橫之“橫”字,則知金非等閑之虛,即驟補之,猶未能自保,況欲令其得平木乎?彼金之得平木,乃以五行順相平者言也,此以五行更相平者言也。

    “更”與“順”,自當有別,不然,越人何不徑云補金,使得平木,而乃曰“瀉南方,補北方”哉。越人之微意,正欲瀉火以泄木之余,補水以實金之虛,五行遞相濟養(yǎng),更互克伐,子為母復仇之義,故曰“欲令金不得平木”也。此圍魏救韓之意,不平之平,乃所以平也。陳氏訓不字誠是,但于更字仍欠發(fā)明,故未免啟后人之疑,醫(yī)道如伯仁,亦可謂精詣矣,乃以不字為衍文,余又不知其何見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