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防風(半兩) 梔子(七枚) 升麻(一兩) 石膏(研,三兩) 桂(去皮,半兩) 麻黃(去節(jié),七錢半) 木通(一兩二錢半) 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空心溫服,日再。
□
辛夷(六分) 黃芩 山梔 麥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一錢) 甘草(五分) 枇杷葉(三片) 升麻(三分)
□
辛夷葉(二兩) 細辛 木通 木香 白芷 杏仁(湯浸,去皮尖,研,各半兩) 上用羊髓豬脂二兩和藥,于石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取赤黃色,放冷,入龍腦、麝香各一錢,為丸,綿裹塞鼻中,數(shù)日內(nèi)脫落即愈。
□
烏犀(鎊) 羚羊角(鎊) 牛黃(研) 柴胡(凈,各一兩) 丹砂(研) 天門冬(去心) 貝母(去心,炒)
胡黃連 人參(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 知母(各七錢) 黃芩 炙甘草(各二錢半) 為細末,研勻,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
犀角屑 木通 升麻 赤茯苓 黃 馬牙硝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 朱砂(研) 龍腦(研) 炙甘草(各二錢半) 為末,每服一錢,食后,竹葉湯調(diào)下。
□
桑根白皮 木通 大黃(銼,炒各二兩) 升麻(一兩半) 石膏 葛根(各三兩) 甘草(炙赤,一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后溫服。
□
川郁金 川芎 青黛 薄荷 小黃米(各二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口噙冷水,搐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