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查古籍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釋名」若榴、丹若、金罌。
「氣味」甘石榴:苦、酸、溫、澀、無毒。酸石榴:酸溫、澀、無毒。酸榴皮:酸、溫、澀、無毒。
「主治」
甘石榴:咽喉燥渴,殺蟲。
酸石榴:
1、腸滑久痢。有石榴一個(gè),煅煙盡,出火毒一夜,研為末,以酸榴一塊煎湯送下,神效無比。此方名:“黑神散”。
2、久瀉不止。治方同上。
3、小便不禁。用酸石榴燒存性,無石榴時(shí),可用枝燒灰代替。每服二錢,用柏白皮切、焙四錢,煎激發(fā)一碗,加入榴灰再煎至八成,空心溫服。晚上再服一次。
酸榴皮:
1、赤白痢下。用酸榴皮炙黃為末,加棗肉或粟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如覺寒滑,可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2、久痢久瀉。用陳酸榴皮,焙、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有特效。
3、疔腫惡毒。以針刺腫毒四圍,瘡上蓋石榴皮,四圍貼一圈面,艾灸患處,以痛為度。灸后在疔上撒榴末,包裹好,隔夜能將訶根拔出。
4、肚子生瘡(黃水浸淫,癢痛潰爛)。用酸榴皮煎湯,冷定后,每日搽洗,直至病愈。
酸榴根:
1、蛔蟲病。有酸榴根一把,洗銼,加水三升煎取半碗,五更時(shí)溫服盡,當(dāng)打下蟲一大團(tuán),蟲患自此根絕??墒持嘌a(bǔ)身體。
2、女子經(jīng)閉。用酸榴根一把炙干。加水二大宛濃煎為一碗,空心服。未通再服。
3、赤白下痢。治方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