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漏睛瘡門主論

    作者: 顧世澄

    竇漢卿曰∶夫漏睛瘡者,肝臟毒瓦斯,小腸邪風(fēng),外攻腎端,灌于瞳人。初生疼痛,漸成膿水,其色如泔,日久睛昏,氣敗肝絕,難救之證。外用當歸、地骨皮、黃連煎湯溫洗。

    《治方關(guān)要》云∶惟補腎宣肝為主。

    《心法》曰∶此證生于目大 ,由肝熱風(fēng)濕,病發(fā)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睛明穴)其穴系藏淚之所,初起如豆、如棗,紅腫疼痛,瘡熱雖小,根源甚深,潰后出粘白膿者順,出青黑膿者險。若瘡口過出淚液,以致目內(nèi)干澀者,收斂更遲,若潰斷眼邊弦者不治。

    《秘籍》云∶此證皆因膀胱積熱,深邪伏而不散,積久必潰,病始外見。目內(nèi)穴屬膀胱,開竅如針,按之則浸浸膿出,視物微昏, 隱澀,宜服神效黃 湯。久病不愈者,用烏金膏,以米糕和為條,曬干,插入竅內(nèi),每日換二次,化去白管,則肌肉自生,膿自止矣。隨以黃 湯為丸服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陳三山
  •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xué)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
  • 作者:
    顧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