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幼科》 不乳

    作者: 王肯堂

    謂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嬰兒初出胎時,其聲未發(fā),急以手拭其口,令惡血凈盡,不得下咽,即無他病,若拭口不全,惡穢入腹,則令腹?jié)M氣短,不能吮乳,或產(chǎn)母取冷過度,胎中受寒,致令兒腹痛也,宜用茯苓丸及木香檳榔散治之。

    茯苓丸

    赤伏苓 川黃連(去須) 枳殼(炒)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乳汁調(diào)下。治穢惡入腹,令兒嘔吐不乳方木香 干姜(生) 茯苓 甘草 酸木瓜 丁香(各等分)

    上為粗末。一捻,水煎,綿蘸滴與之。

    《外臺》方

    乳兩合,蔥白一寸。煎一兩沸。去蔥吃,即乳。

    《圣惠》人參丸

    人參 龍膽 黃連 馬牙硝 甘草(炙微赤) 枳實(麩炒微黃,各二兩)

    上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乳汁研二丸,灌口中,日四五服,瘥。

    朱砂丸治三歲以下,胃口閉,不吃乳。

    朱砂 牛黃 麝香 丁香 甘草(炙微赤) 人參(各一分) 犀角 黃 石膏(細研,水飛)

    五靈脂(各半兩)

    上搗羅研勻,蜜、丸如綠豆。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

    灸法 兒生二七日內(nèi)不吮奶多啼者,客風(fēng)中臍,循流心脾。灸承漿,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次灸頰車,在耳下頰骨后,炷如雀屎,各七壯。此非灸不療。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旋璣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