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經(jīng)解》 飴糖

    作者: 葉桂

    氣大溫.味甘.無毒.主補虛乏.止渴.去血.飴糖氣大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肝者生生之臟.生氣生血之經(jīng)也.脾者后天之本.萬物之母也.飴糖氣溫達肝.肝氣升.則陽氣充.味甘益脾.脾血潤則陰氣盛.所以主虛乏也.味甘益脾.脾陰足則渴止.氣溫溫肝.肝藏血.血溫則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方】

    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棗.名建中湯.治肝脾血不足.同川椒、炮姜、人參.名大建中湯.治腹痛不可觸.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