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疾病預測》 第一節(jié) 精液信號的理論基礎

    精液屬腎液,源之于腎,乃腎中之脂膏,藏于精室。心主藏神,肝主疏泄,腎為封藏之本,主蟄藏,故精液與心、肝、腎的關系最為密切。肝腎二臟為相火,上系于心,心為君火,君火引動相火,所謂神搖于上,則精遺于下是也,故精液雖源藏于腎,實主宰于心。

    此外,陰器為宗筋之所系,而宗筋又為太陰陽明之所合(《素問·厥論》:“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并為沖脈及陽明之所會,如《素問·痿論》曰:“陽明者,五藏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jīng)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于宗筋,陰陽揔宗筋之會,會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于帶脈而絡于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宗筋又為肝脈之所系,肝主筋又主疏泄,故肝對宗筋有控制和調節(jié)的作用,宗筋的舉縱又直接關系著精液的遺泄,因此精液的遺泄除與心腎攸關之外,與肝、陽明、沖脈也極為密切。

    此外,五臟皆能致遺泄,如沈金鰲說:“心病而遺,必血脈空虛,本縱不收;肺病而遺,必皮革毛焦,喘急不利;脾病而遺,必色黃內(nèi)消,四肢倦?。荒I病而遺,必色黑髓空;肝病而遺,必色青筋痿?!保ā渡蚴献鹕鷷罚┎粌H臟腑可以致遺,經(jīng)絡也可引起,如沈金鰲說:“有因經(jīng)絡熱而得之,至夜必脊心熱而遺者。”除五臟、經(jīng)絡之外,六腑與遺泄亦不無關聯(lián),如《臨證指南醫(yī)案》說:“遺精一證,不越乎有夢、無夢、濕熱三者范圍,……有夢為心病,無夢為腎病,濕熱為小腸膀胱病。夫精之藏制雖在腎,而精之主宰則在心,其精血下注,濕熱混淆而遺滑者,責任在小腸膀胱?!保ň砣みz精)說明濕熱遺泄與膀胱、小腸腑也相關聯(lián)。

    以上足見精液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皆甚為密切,故通過精液的變化,可以預測臟腑經(jīng)絡的狀況,此即精液先兆的意義。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