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蒙筌》 牡丹

    作者: 陳嘉謨

    味辛、苦,氣寒。陰中微陽。無毒。多生漢中巴郡,花開品色異常。富貴表先賢贊揚,賞玩為當(dāng)世貴重。凡資治療,惟采根皮。家園花千層,根氣發(fā)奪無力;山谷花單瓣,根性完具有神。專利多,兼補最。入劑之際,不可不知。今世多取桔梗皮代充,或采五加皮雜賣。乖謬殊甚,選擇宜精。經(jīng)入足腎少陰,及手厥陰包絡(luò)。忌葫蒜,畏菟絲。涼骨蒸不遺,止吐衄必用。除癥堅瘀血留舍于腸胃中,散冷熱血氣攻作于生產(chǎn)后。仍主神志不足,更調(diào)經(jīng)水欠勻。治風(fēng)癇定搐止驚,療癰腫排膿住痛。

    (謨)按∶牡牝乃天地稱,牡則為群花首?;殛幊蓪崳~為陽發(fā)生。丹系赤色象離,陰中之地骨皮治有汗骨蒸,牡丹皮治無汗骨蒸。蓋有見于此爾?!侗窘?jīng)》又云足,手少陰也;志不足,足少陰也。張仲景八味丸用者,又非主于斯乎。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