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令
第69號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衛(wèi)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xiàn)予以發(fā)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長 陳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查古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令
第69號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衛(wèi)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xiàn)予以發(fā)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長 陳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陰療法。
神光者,謂目中自然能視之精華也[2]。夫神光原于命門,通于膽,發(fā)于心,皆火之用事[3]。(《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按:神光系指視功能。自《內經(jīng)》以來,歷代醫(yī)家對視覺產(chǎn)生的認識,多從血、精、氣、神四個方面論述。本條則突出“火”字。從生理角度言,火是人體正氣之一,當謐藏于臟腑之內,具有溫煦生化作用時,是為陽氣。本條言神光“皆火之用事”,實際上是指神光為體內陽氣升騰而產(chǎn)生。自然界中,火能生光照明,火與光互相依存。命門又稱命門火,即腎中陽氣,為人體陽氣之根本,故為神光之源。心中陽氣,稱為君火,是全身陽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心主神明(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在目則為視。心之神,賴陽氣所生,故謂神光發(fā)于心。肝膽相為表里,內寄相火,相火為機體活動動力之一,為君火之輔助。而膽為陽腑,主少陽春生之氣,能載相火循肝經(jīng)上行于目,神光通于膽,即為此意。神光“皆火之用事”的論述,為溫陽法在眼科的運用,特別在治療眼底病方面,奠定了理論基礎。
夫氣之所用謂之火,在身為運用,在目為神光。(《審視瑤函·能近怯遠癥》)
按:本條概括了氣—火—神光三者之間的關系。體內陽氣的活動稱為生理之火,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稱“少火”。陽氣的生化和推動作用形成行、握、嗅、聽等機體的活動,陽氣升騰于目則形成視覺。
神水者,由三焦而發(fā)源,先天真一之氣[4]所化,在目之內,雖不可見,若被物觸損傷,則見黑膏之外,有似稠痰出者是也。即目上潤澤之水,水衰則有火盛燥暴之患,水竭則有目輪大小[5]之疾,耗澀則有昏眇之危。(《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夫人水谷入胃,化為氣血,在身為津液,升于目即為神水。(《目經(jīng)大成·神水變色五十四》)
按:神水系指眼內的水液,因其與瞳神精明相關而得名。神水澄凈清瑩,藏于眼內而不可見,輸布于眼外則為潤澤眼球表面的水液。神水相當于眼內的何種內容物,爭議較多,現(xiàn)代中醫(yī)眼科教科書將之特指房水。從前條描述分析,神水系指玻璃體,這是古人對受傷眼的觀察,無法辨別房水與玻璃體。根據(jù)前條所示,神水一是指球內液體(包括房水與玻璃體),二是指基礎分泌器(副淚腺)和結膜杯狀細胞的分泌液。
神水之生成來自水谷精微。飲食物通過胃的“游溢”、脾的“散精”作用后而生成津液,其輕清部分以三焦為道路,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眼內,而為神水之源。水谷精微化生神水,必須得到元氣的蒸化和推動,元氣的分布亦以三焦為道,故津液在輸布到眼內的過程中,與元氣同行?!秾徱暚幒ど袼畬⒖莅Y》中明確指出:蓋神水即氣中之精液。
神水之功能有四。其一,滋養(yǎng)神膏,維護瞳神,保證瞳神“燭照鑒視,空闊無窮”功能的發(fā)揮。神水耗澀,則目光昏眇。其二,維持眼球形狀,水竭則眼球萎縮塌陷。其三,保持眼的水火平衡,水衰火盛,眼或紅腫,或突出,或翳障。其四,潤澤眼球表面,保持其光澤,利于眼瞼的啟閉,預防外邪的侵襲。
神膏者,目內包涵之膏液,膏液如破,則黑稠水出是也。此膏由膽中滲潤精汁,升發(fā)于上,積而成者,方能涵養(yǎng)瞳神,此膏一衰,則瞳神有損。(《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按:在眼內,神膏是介于神水與真精之間的一種成分。《類經(jīng)》載:“精液和合為膏,以填補于骨空中?!备鶕?jù)此說,神膏乃是精與液的結合,故由膽中滲潤精汁積聚而成,與真精之起于腎,施于膽者有別。神膏之功能,一是填充空竅,二是滋養(yǎng)瞳神。
神膏屬于眼內何種組織,爭議亦多。本條通過對受傷眼的觀察,所謂“黑稠水”,當包括脫出的葡萄膜及溢出的新鮮玻璃體或房水。分析《審視瑤函》其他條文,該書中所指神膏,乃是虹膜,如“膏中一點黑瑩……是曰瞳神”,“凝脂破壞風輪,神膏綻出黑顆,小如蟹睛,大如黑豆,甚則損及瞳神”,這些描述,觀點都很明確。本條論說神膏是膽中精汁滲潤,也正是因為膽汁與虹膜的顏色相近?,F(xiàn)代中醫(yī)眼科教科書根據(jù)《張氏醫(yī)通·金針開內障》中“年高衛(wèi)氣不固,針時神膏微出”的描述,將神膏特指玻璃體。
真血者,即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jīng)絡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間混濁易行之血,因其輕清上升于高而難得[6],故謂之真也。(《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按:血是維持眼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基礎。本條言目中之血為真血,乃是為了強調目中之血的特殊功用。眼的血供與心、脾、肝三臟相關,其中與肝的關系最為密切。肝中所藏之血,隨經(jīng)絡升運于眼,灌充、滋養(yǎng)眼之經(jīng)絡,從而發(fā)揮其生理功能。
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氣所化之精汁,先起于腎,次施于膽,而后及乎瞳神也[7]。(《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按:精是構成人體的基礎物質,同樣也是構成瞳神的最基本成分。達于瞳神之精稱真精,因其參與視覺的產(chǎn)生,功能特殊而謂之真。人體之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藏于腎。后天之精來源于飲食物,為脾胃所化生。先天之精為后天之精的根本,后天之精不斷供養(yǎng)先天之精。究其源,精起于腎,然腎所藏之精達于瞳神,又需以肝膽為轉輸。肝開竅于目,肝膽相為表里,膽稟少陽春生之氣,其生發(fā)功能在臟腑中起著舉足輕重之作用。故《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篇》有“十一臟取決于膽”之說,腎精施于膽而升騰至瞳神。
真氣者,即目經(jīng)絡中往來生用之氣,乃先天真一發(fā)生之元陽也,大宜和暢,少有郁滯,諸病生焉。(《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按:體內真氣即原氣,又稱元氣?!鹅`樞·剌節(jié)真邪》載:“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真氣由先天之精化生而來,出生后,得到水谷精微的滋養(yǎng),通過三焦分布周身。體內各個臟腑組織得到真氣的激發(fā)而發(fā)揮其不同功能。眼內真氣是體內真氣的一部分,其作用有四:其一,推動真血的運行和神水的輸布。其二,固攝真血、神水和神膏。其三,調節(jié)神水有節(jié)制的輸出,開合有度。其四,激發(fā)神光的發(fā)越。若眼內真氣郁滯或不足,就會影響眼內血液、水液和神光的生理活動。在治療眼病中,應當重視對眼內真氣的調整。
【注釋】
[1]三神三真:指神光、神水、神膏、真精、真血、真氣。三神三真較早見于《證治準繩·五輪》,《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引用并發(fā)揮。
[2]此句在《證治準繩·五輪》作“謂目自見之精華也”。
[3]此句在《證治準繩·七竅門》作“夫神光發(fā)于心原于膽,火之用事” 。
[4]先天真一之氣:指元氣,亦稱真氣、原氣。
[5]大小:偏義復詞,偏指小。
[6]此句在《證治準繩·五輪》作“因其脈絡深高難得“。
[7]此段在《證治準繩·五輪》作“真精者,乃先后天元氣所化,精汁起于腎,施于膽,而后及瞳神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