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組成】黃柏(炒)、蒼術(shù)(米泔浸炒)各等分。
【用法】為末,沸湯,入姜汁調(diào)服。臨床可改作湯劑:二味各10g,水煎服。
【功用】清熱燥濕。
【原方主治】濕熱走注,筋骨疼痛,或濕熱下注,兩足痿軟無力,或足膝熱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小便短黃,舌苔黃膩。
【眼科臨床應(yīng)用】常用于潰瘍性瞼緣炎及熱性皰疹、帶狀皰疹、接觸性皮炎、眼瞼濕疹等病皮膚潰爛,滲出膠粘,濕熱偏勝者,常合入復(fù)方中使用。
【方解】黃柏苦寒清熱,蒼術(shù)苦溫燥濕,二者相伍,善治濕熱之膠粘。本方配伍意義與連樸飲中黃連與厚樸的配伍相似。
【附方】(1)三妙丸(《醫(yī)學(xué)正傳》)黃柏(酒拌,略炒)120g,蒼術(shù)(米泔水浸,焙干)180g,川牛膝(去蘆)60g,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鹽湯下。功能清熱燥濕。原方主治濕熱下注,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眼科臨床應(yīng)用同二妙丸。
(2)四妙丸(錄自《成方便讀》)川黃柏、薏苡米各200g,蒼術(shù)、懷牛膝各120g,水泛小丸,每服6—9g,溫開水送下。功能清熱利濕。原方主治濕熱下注,兩足麻痿腫痛等癥。眼科臨床應(yīng)用同二妙丸。
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以增強(qiáng)祛除風(fēng)濕功效;四妙丸又加薏苡仁,以增強(qiáng)利濕清熱功效。雖然二方的眼科臨床應(yīng)用和二妙丸相同,但功效均較二妙丸為強(qiáng)。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組成】黃柏(炒)、蒼術(shù)(米泔浸炒)各等分。
【用法】為末,沸湯,入姜汁調(diào)服。臨床可改作湯劑:二味各10g,水煎服。
【功用】清熱燥濕。
【原方主治】濕熱走注,筋骨疼痛,或濕熱下注,兩足痿軟無力,或足膝熱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小便短黃,舌苔黃膩。
【眼科臨床應(yīng)用】常用于潰瘍性瞼緣炎及熱性皰疹、帶狀皰疹、接觸性皮炎、眼瞼濕疹等病皮膚潰爛,滲出膠粘,濕熱偏勝者,常合入復(fù)方中使用。
【方解】黃柏苦寒清熱,蒼術(shù)苦溫燥濕,二者相伍,善治濕熱之膠粘。本方配伍意義與連樸飲中黃連與厚樸的配伍相似。
【附方】(1)三妙丸(《醫(yī)學(xué)正傳》)黃柏(酒拌,略炒)120g,蒼術(shù)(米泔水浸,焙干)180g,川牛膝(去蘆)60g,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鹽湯下。功能清熱燥濕。原方主治濕熱下注,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眼科臨床應(yīng)用同二妙丸。
(2)四妙丸(錄自《成方便讀》)川黃柏、薏苡米各200g,蒼術(shù)、懷牛膝各120g,水泛小丸,每服6—9g,溫開水送下。功能清熱利濕。原方主治濕熱下注,兩足麻痿腫痛等癥。眼科臨床應(yīng)用同二妙丸。
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以增強(qiáng)祛除風(fēng)濕功效;四妙丸又加薏苡仁,以增強(qiáng)利濕清熱功效。雖然二方的眼科臨床應(yīng)用和二妙丸相同,但功效均較二妙丸為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