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眼科備讀》 18.五皮飲(《華氏中藏經》)

    【組成】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各9g)。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9g,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硬物。現代臨床作湯劑。

    【功用】利濕消腫,理氣健脾。

    【原方主治】脾虛濕盛之皮水。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等,苔白膩,脈沉緩。

    【眼科臨床應用】常用于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及眼瞼非炎性水腫等病。

    【方解】本方是治療脾虛濕盛,泛溢肌膚所致皮水的方劑,茯苓皮利水滲濕,兼以補脾助運化。生姜皮辛散水氣。桑白皮肅降肺氣,以通調水道。大腹皮行水消腫。陳皮理氣化濕。眼科藉本方利濕消腫,理氣健脾的功用以治療眼部因脾虛濕泛而致的組織水腫,常與五苓散合用。

    《麻科活人全書》所載五皮飲,為本方去桑白皮,加五加皮而成,增加了祛風濕作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